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3168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7-13

大同古镇夜袭战

  

——中共川、黔边区地下组织领导的一次武装起义

  

□文\图 周超南


  赤水市大同古镇坐落于赤水河主要支流大同河畔,素有“金大同”之称。早在1929年,共产党人梁业广、金溪生、汪荃江等人就在这一带传播马列主义,建立了船夫工人党团小组。同年12月,贵州省最早的党组织中共赤合特支建立,成为秘密联络地点。

  1935年1月17日遵义会议结束后,1月19日,中央红军离开遵义,向黔北赤水方向挺进。1月20日,中央军委下达《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确定了中央红军经土城、赤水,于川南北渡长江的方针,目的是与四川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争取四川赤化”。由于川军在长江沿线早有设防,并在贵州赤水、四川合江一线安排重兵堵截。红一军团进入赤水县黄陂洞、复兴场后和红九军团在箭滩受阻,以及青杠坡战斗腹背受敌的万分危急关头,中央军委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果断决定,于1月29日凌晨从猿猴、土城一渡赤水,向古蔺方向前进。

  此前,赤水境内的地下组织和进步人士为迎接红军长征渡江北上,通过标语、口头等形式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政策主张,积极开展工作,营造社会氛围。中共泸县中心县委派宣传员李亚群秘密进入赤水,与中共地下联络站黔北旅社老板邹华轩联系,邹华轩把李亚群安排在现四洞沟附近的松柏园私塾任教。李亚群以教师身份为掩护,联系党员和发展党组织,并对四洞沟对岸的石顶山周围地区进行详细考察,为发动武装起义,策应红军北上,开展先期准备工作。

  四洞沟对岸的石顶山,山势雄伟,绝壁悬崖,为两省三县接合部。紧邻赤水县大同、合江县五通、叙永县大石。而且,周围十多里的地方沟壑纵横,地势大起大落,森林茂密,易守难攻,适合游击。

  武装起义据点选定后,接下来又联络周华轩,取得与贾审修、袁崇杰等党员的联系,并吸纳掌握有一定地方武装力量的余德彰、冯剑魂两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争取到大石盘(今大同镇民族村)王合廷和他带领的“鸟枪队”支持,加入到起义队伍中。

  1935年2月下旬,红军刚刚二渡赤水再占遵义期间,李亚群、杨其生组织余德彰、袁崇杰、冯剑魂、任圣林、邹华轩、贾审修、向玉章、赵世咸在石顶山附近桂梨园酝酿武装起义,将起义队伍定名为“川滇黔边区工农红军游击纵队”,由杨其生任队长、李亚群任政委、余德彰任政治部主任。将纵队200多人枪分组两个中队,分别由冯剑魂任第一中队长,杨其生任第二中队长,两个中队下各设一个赤卫队,由王合廷和谭子清分别担任队长,旗帜由向玉章女儿向贤清负责绣制,确定1935年3月10日(农历乙亥年二月初六)晚为起义时间。

  3月10日晚,余德彰在合江县五通乡,领导部分国民党的地方武装发动起义,并连夜前往约定地点宿营,等待指令。当晚,冯剑魂率队和王合廷的第1赤卫队先后到桂梨园集合后,政委李亚群立即作出攻打赤水县大同古镇和破仓分粮的决定。随后,杨其生集合队伍,宣布“川滇黔边区工农红军游击纵队”正式成立。一边派人通知余德彰的起义队伍做好接应,一边乘夜奔袭大同古镇。

  3月11日清晨,起义队伍悄然进入大同古镇。由王合廷率领的“鸟枪队”负责警戒进入大同古镇的主要路口,其他游击队员,迅速包围大同区公所。区公所值班兵丁刚打开大门,手中的枪就被杨其生劈手夺掉。杨其生随即与冯剑魂一起率队冲进区公所,高喊“红军来了!缴枪不杀!”。大同团防队的兵丁吓得心惊胆颤,有的翻墙逃跑,有的缴枪投降。同时,赵世咸带领的宣传队员在街上散发传单、张贴布告和标语,宣传革命,揭露大同区公所当局的罪恶。起义部队不到一个小时,即将大同区公所牢牢控制,自己无一人伤亡。这次夜袭战共缴获步枪30余支、冲锋枪1支、马刀7把、子弹2000余发、电话机1部,获得大胜。任务完成后,冯剑魂带领1分队为前队,杨其生带领2分队为后卫,撤离大同场,返回石顶山。

  在杨其生、冯剑魂率队攻打赤水县大同区公所时,李亚群、袁崇杰、谭子清率领第2赤卫队和部分群众直扑落窝潭大地主刘丕平和张希孔家,张希孔逃走,刘丕平被活捉,赤卫队破仓分粮。3月12日上午,对罪大恶极、群众痛恨的大地主刘丕平进行公审处决,有力地发动了群众,打击了地方反动势力。

  大同古镇夜袭战是石顶山游击纵队取得的一次大胜利,这次胜利是中共川、黔边区地下组织在白色恐怖下的国民党统治区领导的一次武装起义。起义历时达一个多月,给川、黔边区国民党及地方军阀以沉重打击,钳制了国民党部分兵力,有力地策应和支援了中央红军长征,同时也在川、黔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4555-3-1.jpg

大同河

  

4555-3-2.jpg

原国民党大同区公所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