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441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09-05

汇全球佳酿 话杯中乾坤 谋黔酒崛起

——从中国(贵州)国际酒博会看贵州酒业发展

□本报记者 李 丽

  酒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激起朵朵异彩缤纷的浪花,至今仍与世人生活如影相随,酒业亦在经济社会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下称“酒博会”)等展会及各种对外交流活动的开展,贵州酒正走出“香闺”,向世界展示其姣好面容。而此间世界各地的美酒汇聚贵州,也让黔山秀水酒味飘香回味悠长。

“酒博会”:一场全球佳酿盛宴

  中国是酒类生产和消费大国,贵州是“国酒”茅台酒的故乡。在国家商务部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至2010年,“中国(遵义)酒类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三届。从2010年起,商务部将其列为内贸领域引导支持展会。中国(遵义)酒博会的成功举办,为“2011·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经国务院批准,从2011年起,商务部和省政府共同主办“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

  省领导曾评价称,第一届“酒博会”进一步加强了贵州与国家有关部委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深了贵州与兄弟省(区、市)的情感友谊,进一步拓展了贵州企业与广大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发展空间。“在活动过程中,大家感到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特别关心、国家有关部委和兄弟省(区、市)对贵州特别支持、国内外客商对贵州发展前景特别看好,交流合作取得的初步成效令人特别欣慰。”

  第一年,为了体现“酒博会”的国际性,在招展方面,贵州邀请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等22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68家酒类企业参展参会。期间,向中国进口酒类商品的主要国家90%以上到会参展,包括轩尼诗XO、人头马XO、拉菲红酒、拉图红酒、喜力啤酒、嘉士伯啤酒等在内,世界排名前十的烈性洋酒、红酒、啤酒品牌集中亮相,充分展示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酿酒文化。在展区设置方面,专门设立了世界知名酒展示区、13个外国(地区)馆和一个国际名酒廊,以满足“酒博会”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国外参展酒类商品的展示需求。

  专业性强、招商签约等成效显著,使首届“酒博会”赢得各方良好反响。

  到2012年的第二届“酒博会”,各方面更趋成熟进步。在展馆设计上,设置了世界知名酒馆、外国国家形象及境外馆,突出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整体形象。在精心设置展馆,将国际元素和现代元素有机结合的同时,对整个酒产业链从原料、产品、包装物、衍生品等均分类设馆,兼顾专业性,设立了葡萄酒馆、白酒馆、酒类衍生品馆等,实现了国际性与专业性的有机结合。

  第二届“酒博会”的经贸成果喜人。共签订酒类贸易合同2128个,比2011年增加261个;合同额553.6亿元(其中,展会现场签约73.7亿元),比2011年增加56.2亿元。其中,境内酒类贸易合同共2065个,贸易总额512.9亿元;进出口酒类贸易合同共63个,贸易总额6.4亿美元。

  据悉,承载各方努力与众人期待的第三届“酒博会”即将于9月9日启幕,贵州将再次吸引全球目光。

杯中物:文化韵味恒远流长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在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发展基本上是同步前行。

  中国古酒约分两种:一为果实谷类酿成之色酒,二为蒸馏酒。有色酒起源于古代,据《神农本草》所载,酒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世本八种》(增订本)陈其荣谓:“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仪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

  早初酒应是果酒和米酒。随着人类发展,酿酒工艺得以改进,最大的突破是对酒精的提纯。数千年来,中国酿酒事业分支分流,酿造出许多有地方特色、反映风土人情的各类名酒,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酒礼酒俗,构建了一个博大渊深的名酒古国。

  战国时代,我国第一面酒旗在宋国酒店挑出,“宋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标志着中国饮酒行业走向成熟。“酒家”一词出现在汉代,西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设一家夫妻酒店,相如涤器、文君当垆,打破了“文不经商、士不理财”的旧观念。“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人不闻乐。”盛唐时期酒业空前发展的重要标志,即形成了以首都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的星罗棋布的全国酒业网点。宋代饮酒业,无论是数量、规模、种类,还是设施、经营、广告均十分突出。明清酒业的一大进步,是品牌意识增强,当时人们在消费酒时,不仅看重酒名,更看重生产的酒家。

  数千年来,酒已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在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了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则使其得以升华,他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

贵州酒:步入快速发展黄金期

  位于中国西南高原地带的贵州,地理位置独特,有温和的雨水和丰润的气候,为酿酒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之贵州各族人民千百年来积累的精湛酿酒技艺,酿出的白酒品种繁多、风格各异,尤以酱香酒最负盛名,茅台、董酒、金沙回沙、青酒、鸭溪等即为代表。

  “好山好水出好酒”。贵州各地都产好酒,黔北遵义有茅台、董酒、习酒、鸭溪窖酒、湄窖酒等;贵阳有贵阳大曲、老土酒、筑春酒、朱昌窖酒、阳关大曲等;安顺有平坝窖酒、贵府酒、安酒、黄果树窖酒等;黔南有匀酒、泉酒和惠水大曲等;黔西南有贵州醇、南盘江窖酒等;黔东南有青酒、从江大曲等;六盘水有九龙液等。此外,还有以珍贵药材天麻、杜仲泡制的天麻酒、杜仲酒等;花溪、惠水一带苗族酿制的刺梨糯米酒、黑糯米酒,清香醇厚,极富营养。

  早在1915年,茅台酒就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跻身世界三大蒸馏名酒行列,此后又先后14次荣获国际金奖,蝉联历届国家名酒、评酒之冠,成为中国的“国酒”。而历经近二十多年的潮起潮落,贵州酒业如今已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十一五”以来,我省依托丰厚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白酒产业,先后制定了《关于促进贵州白酒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意见》、《茅台酒原产地及赤水河上游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方案》、《清水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贵州省白酒产业振兴计划》等政策文件和指导意见,颁布了《酱香型白酒》、《贵州米酒》等一系列地方标准。各白酒企业聚集地区也纷纷编制本地区白酒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力促当地白酒产业发展。

  进入“十二五”,我省从创新发展思路及模式、强化市场营销、延伸产业链等方面入手,推动白酒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今年上半年,在白酒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贵州白酒工业呈低速平稳增长态势。1至6月,全省白酒产量、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累计产销率都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白酒产量累计15.27万千升,同比增长19.5%;工业总产值226.5亿元;工业增加值216.6亿元,同比增长7%;累计产销率82.7%,同比增长3.9个百分点。业内人士分析称,这得益于贵州白酒产业具有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拓展空间大等多种优势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