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仁国:在转型中紧抓发展机遇
□罗 梅
中国白酒产业一直波浪式前行,平均七八年下行一次
问:进入2012年以来,中国白酒产业面临诸多宏观环境带来的下行压力,在您看来目前中国白酒产业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中?是否将再次步入发展低谷?
袁仁国:中国白酒产业真正市场化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的事,纵观近30年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中的一些发展拐点,例如:1989年面临的白酒消费禁令,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12年后的新一轮产业调整。大概每六七年中国白酒产业都会下行一次,若连接这些波峰、波谷,就可以看到它其实是波浪式前行的。但波浪线才更能体现市场经济本质,因为任何一个产品、产业都是在高峰、低谷的循环中不断前行。去年,中国白酒产能达到1200万千升,供大于求。这是新一轮产业调整的前兆。加上一些外部宏观环境因素催化,加速了调整期的到来。但这次产业调整期是否会像上世纪90年代那次危机一样严重,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不过还是应当理性地看到当下产业形势的确比较严峻。
问:对比在上世纪90年代“酒殇”的表现,您觉得当下茅台集团抗风险能力如何?
袁仁国:上世纪90年代那场危机我至今记忆犹深。1998年我出任茅台集团总经理,当年到七月份却只卖出去了700多吨酒,靠借钱给全厂职工发工资。但20多年后的今天,虽然中国白酒产业又面临严峻形势,但我们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厚爱,已在历次磨练中完成多种转变,大大提升了抗风险能力。首先是观念转变了,完全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其次是经济实力增强了,现在茅台集团年销售超过350亿元。再次是抗风险体系基本建立,应对危机能力显著提高。
1至5月茅台酒销售额同比增长8%,茅台转型已见成效
问:针对不容乐观的产业形势,今年4月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专门率队到茅台酒厂调研,要求茅台酒厂要全面转型,适应市场新变化,请问茅台集团顺应新形势确立了什么样的发展思路,以树立信心,巩固和提升茅台酒的市场地位?
袁仁国:首先茅台集团确定了三个不动摇:第一,到2017年左右将茅台打造成千亿元集团不动摇。第二,坚持“一看三打造”不动摇。第三,坚持“八个营销”不动摇,2013年436亿的销售目标不动摇。在此共识基础上,面对严峻形势,茅台集团首先确立了坚持以市场和顾客为中心的思想不变,坚定信心,团结拼搏,积极调整产品市场定位,将普通茅台酒定位为商务消费、家庭消费、个人消费、大众消费,陈年茅台酒定位为高端消费,以前公务消费仅占茅台酒的销售总额的8%。在尊重市场规律基础上,深入开展“八个营销”,进行消费转型。目前,这套调整策略已经呈现出效果,今年1至5月,53度茅台酒销售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0多吨,茅台酒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8%。
我们整体遵循的一个调整思路是:茅台酒“顺价控量”,系列酒“薄利多销”。前段时间个别地方价格落至了不到900元。但目前茅台酒回升至1100元左右。我个人认为,这体现了价格规律的理性回归,已经基本吻合茅台酒的价值诉求。对于系列酒,我们过去系列酒利润能够达到18%左右,现在只要求达到5%。
问:前方是不能动摇的发展目标,眼前是持续下行的产业环境,您觉得压力大吗?
袁仁国: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是我坚信,压力即是动力。去年茅台集团完成销售352亿元,今年要完成436亿元目标。从目前情况来看,主要是系列酒销售情况比较严峻,整体下滑比较严重。但我们正在积极调整,我坚信,一旦转型成功茅台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茅台酒不降出厂价,多元发展寻找增长点
问:外界很关心,茅台是否会降价促销,以完成预期销售目标?
袁仁国:可能肯定的一点是,茅台酒不会降低出厂价,以达到促销目的。因为那样做无异于杀鸡取卵。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做的是中国最好的白酒,卖的是文化,这也是茅台酒成为中华民族精品的根本所在。茅台酒是茅台集团的灵魂产品,降价销售等于自毁其价值,这不仅是短视也是对一个民族品牌不负责任的举动。
问:您说茅台要在转型中发展,将采取些什么具体措施确保实现今年及“十二五”发展目标?
袁仁国:我们将按照“一品为主,系列开发,确保做好酒内文章,做精主业,上下延伸,理性拓展走酒外天地”的发展战略,努力做强股份公司,迅速做大集团公司。一是坚持质量第一,坚决保护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扩大酱香产品市场占有率。二是我们要进一步做好保健酒、葡萄酒、习酒,充分开发好旅游产业,力争在3-5年推出四到五家上市公司。三是投身物流业,力争建成遵义最大的物流园区。四是做长上下游产业链,今年茅台已经成立了申仁包装印务公司,除了为茅台,还将为其他客户提供国内一流的防伪包装服务。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利用茅台酒丢糟进行生物蛋白质、有机肥料和有机饲料生产。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到2017年非酒类业务占到茅台集团销售总额的20%以上,努力培养新的增长点。
袁仁国简介:
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任贵州省委委员,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系中共十七大党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劳动模范,贵州省省管专家,全国酿酒大师。其撰写的《提高国有企业文化竞争力的思考》、《迎接文化酒时代的春天》、《西部开发勿忘振兴民族品牌》、《解读国酒茅台品牌价值》等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极大地提升了茅台集团的企业形象和茅台酒的品牌形象,产生了深远的市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