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带着感情主动为群众服务
□沈 峰
据9月1日《新京报》报道: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以“坚持群众路线,永不脱离群众”为主题,为全市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他说:“对待群众,要真的动感情、动真情,要有责任感危机感,要经得起人民对我们的‘考试’。” 郭金龙要求全市党员干部“对待群众,要真的动感情、动真情”的话外音,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带着感情主动为群众服务。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充满信心,充满期待。但有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还没有跟上。有的对“四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甚至不以为然,或缺责任感危机感,欠缺主动服务群众的意识。正如郭金龙指出,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感情淡漠,把群众的事当作可办可不办的小事,对群众的诉求不当回事、麻木不仁;有的不敢担当,不敢负责,对重大问题、难题躲着绕着,推诿扯皮;有的对为群众办事、为基层解决问题标准要求低,对自己生活享受标准要求高等等。
的确,目前我们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没有把普通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有的甚至还不同程度的侵害了群众利益。群众对这些现象有情绪、有牢骚,要高度重视,深刻反思。如有媒体曾报道,某市许多群众办事不愿意去找各机关职能部门,而宁愿等到市长接待日,当面向市长反映问题。其中关键的原因就是职能部门推来推去,互相扯皮。然而,政府行使的公权力,其最大特点是它的公共性。一旦脱离群众,失去了公共性的服务本质,也就谈不上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
进一步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的是作风,而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党力量与智慧的源泉,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建立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永远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对群众充满深厚感情,就会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四风”问题就会不攻自破、无处遁形。
改进作风必须走群众路线,正视群众诉求,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产生不了好影响、好效果。当前,社会的利益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生存环境破坏、暴力征地拆迁、收入差距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普遍存在。改进作风,首先就要敢于直面这些群众反映最突出的矛盾,深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