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融合兴文旅 多彩画卷展新姿
——省政协四渡赤水文史研究助推“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打造协商议政会侧记
□陈 茜
四月的细雨沁润赤水河畔,丹霞岩壁被新绿描边,古镇青砖黛瓦间流淌着波澜壮阔的红色史诗,历史的厚重感和山水的灵秀感在此交融,这是独属遵义土城的春日邀约。
今年是四渡赤水战役胜利90周年。4月27日,一场关于四渡赤水文史研究赋能文旅融合发展的协商议政会在土城召开。
作为贵州红色记忆的庄严注脚,四渡赤水文史研究尤为重要,如何围绕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传承利用,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是省政协近年来重点关注的议题。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赤水河流域红色文化资源,高质量打造以四渡赤水为重点的红色文化旅游带、生态带、经济带,推动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省政协主席赵永清在会上强调。
保护为先,守护筑牢文脉根基
文化资源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周边历史、自然、人文环境深度联结,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要坚持加强系统性保护。
“作为四渡赤水战役时间跨度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遗存遗址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之地,贵州应在该遗址群系统性保护利用中担起重任。”省政协委员、贵州文艺人才培训交流中心主任龙佑铭建议筑牢“应保尽保”法治屏障,加强与周边地区交流合作,扎实推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群的系统性保护利用工作。
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是传承文化最好的物质载体。
遵义市政协委员、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先郁建议加强长征沿线区域合作联动,系统性挖掘整理保护四渡赤水文物,积极开发数字化档案,建立“数字孪生”模型,在保护文物的同时,让文化“活起来”、故事“讲起来”。
讲好红色故事,历史文献是重要基础。“当前,四渡赤水历史文献研究面临史料来源单一、跨学科整合不足等瓶颈,珍贵的原始档案与口述史料面临散佚的危机。”四渡赤水纪念馆党组副书记母彦碧希望进一步系统整理、深入挖掘四渡赤水历史文献,构建全面多维的史料谱系,使之转化为化风育人的生动教材。
传承为本,创新激活文化基因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贯穿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红色文化的高质量传承是尊重历史与展示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时再次强调‘要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以昂扬斗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牢记历史、不忘初心,将这种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凝结为跨越时空、永恒传承的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副院长吴德刚表示,弘扬遵义会议精神等红色文化精神是永恒的时代课题。
对红色资源内涵进行阐释和准确定义,是保护利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一处副处长姚媛媛建议构建科学完善的研究传播话语体系,建立区域研究传播协作机制,对四渡赤水战役进行系统完整的定义,为其系统保护、整体呈现提供权威依据,更好提升宣传展示水平。
如何用好用活珍贵的红色资源,更好传承红色文化?“红色研学”作为新时代党员教育的创新之举,是激活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重要途径。
“四渡赤水不仅孕育了丰富的红色文化,也为打造贵州精神高地、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提供了有力支撑。”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国辉建议聚焦“赓续红色血脉”,将“红色研学”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高等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激活红色基因,发挥好红色文化培根铸魂的育人价值。
发展为要,聚力释放文旅势能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
近年来,贵州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工程,着力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建设,丰富文化产业新业态,推动赤水河流域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国酒文化、生态文化、河运文化深度融合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宜居宜游、产城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色发展道路。
与教育互动,与科技联姻,与创意嫁接,与旅游相融。
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周庆富建议立足系统性、整体性、时代性,把握好“点和线、分和合、古和今、形和魂、人和物、红和绿”六对关系,创新打造“四渡赤水集中展示区”。
“开发‘四渡赤水红旅国家级旅游风景道’,探索一条以旅游风景道建设撬动交、旅、文、体高质量融合发展创新之路,促进沿线文体旅资源融合,构建‘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标杆,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标加速迈进。”省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主任徐静从完善统筹机制、打造主题线路、提质基础设施、优化服务体系四个方面提出助力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的建议。
“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挖掘地方特色文史资源,打造独特文化品牌,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罗永赋聚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依托四渡赤水遗址遗迹资源,用好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拓展乡村振兴示范点功能,讲好长征故事、四渡赤水故事,吸引国内外游客参观考察,培育优质市场主体,助力乡村振兴。
保护好、传承好,让红色文化资源“活”在当下、“利”在千秋。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红色文化有机联系起来,既珍藏好中华民族文化最原始的“芯片”,又浓缩好中国革命文化最珍贵的“底片”,更展示好新时代红色文化最鲜活的“名片”,以红色文史研究助推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