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智慧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潘 建
编者按:当前,全省各级政协委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加强文化建设和文明新风培育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助力贵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新风采。从今日起,本报陆续刊发委员们的感悟体会和贯彻落实打算,敬请关注。
春风激荡黔中大地,奋进号角催人前行。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贵州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定信心、苦干实干,稳中求进、善作善成,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赋予贵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新风采的重大使命,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劲动力。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才能够真正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委员们表示,将结合本职岗位和专业特长,聚焦贵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聚共识、建诤言、献良策,以务实履职助力贵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新风采。
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献计出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贵州要下定决心、勇于探索,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强化创新驱动,统筹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产业。”
近年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六大产业基地”,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着力提升交通、能源、水利、算力等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迈出坚实步伐。
省政协委员、龙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政认为,在贵州推进的“富矿精开”战略中,应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以风电产业为例,需要多管齐下、精准施策。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与引导力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作用,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精心完善产业链布局,以开放姿态积极引进和培育风电整机制造、零部件生产等上下游企业,促进产业要素高效集聚,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省政协委员,中国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胡寄望表示:“要加快推动省属国企战略性重组,围绕白酒、矿产等特色优势产业,组建大型专业化集团。”他认为,应实施资源整合专项行动,建立矿产、数据等资源资产库,将资源向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算力网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引入优质龙头企业来黔投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升项目审批效率,压缩证照办理周期,强化政银企协同,推动重大项目早日落地、资金及时到位。
黄平县政协副主席、平溪镇党委书记沈大萍表示,要立足特色资源禀赋,推广和探索经济产业发展新模式,让“绿叶子”变“金票子”;聚焦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精准发力,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生态等优势,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打造“乡字号”“土字号”特色产业品牌,让山水田园成为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实现旅游产业化“点绿成金”。
为助力形成全面开放格局凝心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贵州要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融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贵州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和产业发展水平,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指明了方向。
省政协常委、民建省委专职副主委黄懋认为,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省扩大开放合作的主攻方向。要抢抓机遇,围绕“四加”合作模式制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规划和专项方案,抢抓粤黔合作重大契机,统筹全省各市(州)和各行业的对接融入工作。要重点围绕“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进一步强化开放引领、政策供给和要素保障。民建省委将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优势和特色,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财、物等要素在“黎从榕”集聚,进而以“桥头堡”为支撑,助力我省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从江县是粤港澳大湾区进入贵州的第一站,是贵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核心区,具有“率先融入、抢先成势”的竞争优势,现已基本形成“工业产业体系多元、产业结构优化、产品层次丰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工业梯次发展格局,但工业总量小、企业规模小的状况仍未改变。
从江县政协委员、贵州兴创大健康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贺仕富表示:“从江既要当好‘接盘侠’,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更要当好‘操盘手’,培育自己的‘拳头产品’。” 他认为,要用好用活佛山-黔东南东西部协作产业园,重点引进生态食品、医疗器械企业,让旧厂房焕发新生机。同时,要扎实推进九界、归树山风电场建设,开发600MW以上清洁能源基地,打造十亿级产业集群。
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从2020年全国第27位上升到2023年全国第24位。2024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51.34%,增幅居全国第七。
省政协委员、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调研员陆华表示:“我们要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坚持把产业发展基点放在科技创新上,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壮大优质创新主体、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成果产业化、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等,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他认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围绕构建贵州特色现代化工业体系,加快建设“六大产业基地”,大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推动制造业中试平台、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促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以新担当新作为新形象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
黎平县政协副主席杨秀湖认为,“要加大科技投入,支持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要强化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科技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如,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企业和团队给予奖励,吸引更多科技人才来黔创新创业。”
“聚焦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履职尽责!”4月9日,在省政协2025年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省政协主席赵永清的话语掷地有声。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聚焦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切实履职尽责,已成为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一致共识和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