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面建议”到“民生答卷”
——乌当区政协提案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乌当区政协
近年来,乌当区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全区发展大局,聚焦民生热点,充分发挥提案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中的重要作用。在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共收到提案137件,立案131件,立案率达95.6%。截至2024年底,所有提案均高质量办理完毕,提案落实率和委员满意度显著提升,为乌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紧扣经济发展 共谋兴区之举
委员们聚焦园区发展、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等经济发展关键领域,提出提案26件。其中,李燕鸣委员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振华新天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建设的建议》提案极具前瞻性和针对性,被列为重点提案,由区政府主要领导领衔督办。贵州乌当经开区管委会等承办单位紧密协作,全力推进园区厂房和配套设施建设。杨长敏委员提交的《关于做好以房招商 推动乌当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经区政协常委会会议督办,贵州乌当经开区管委会认真落实,大力开展厂房招商、基金招商、链条招商等创新招商模式,不断完善产业园区功能,做大产业集群规模,乌当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科技界提交的《关于进一步推动乌当区“一主一特”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建议》提案,由区政协主席会议督办。区科技局积极采纳提案建议,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力度。2024年,全区31户企业成功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获批科技项目13个,新增制造业人才467人、大数据人才168人,有力促进了乌当特色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聚焦社会建设 共商务实之策
围绕平安法治建设、人才服务、新业态就业群体等社会建设相关议题,委员们提出提案19件。区司法局针对范应普等委员联名提交的《关于提升全区依法行政执法能力 建设平安法治乌当的建议》提案,推动建立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制发了《乌当区2024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规范和监督,为全区法治政府建设筑牢了坚实基础。宋红霞等委员联名提交的《关于实施“我在乌当”实用型人才扶持计划 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统筹谋划,构建科学人才认定机制,完善人才保障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截至目前,成功申报贵阳贵安人才服务绿卡154人,46人获人才优享卡,为全区人才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总工会界提交的《关于关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 助力乌当经济发展的建议》提案,引起区人社局、区交通运输局的密切关注。提案在建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台账、建强行业协调处理机制、高标准推进“司机之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着眼文化繁荣 共尽助推之责
围绕文旅产业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乡风文明建设等提出提案24件。龙广路街道政协委员联络组提交的《关于加强文旅消费 提升“乌当城市名片”美誉度的建议》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由区委主要领导领衔督办,区文旅局启动乌当区OTA智慧旅游线上平台项目,多元化推介乌当旅游资源,联动金融政策,加强市场监管,不断助推全区文旅产业发展。民盟乌当支部、民进乌当支部及白孝廉、牛宁等委员分别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建议,得到区教育部门充分采纳,推动制定了乌当区教育系统心理健康工作清单,在强化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提升、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方面提供了有益借鉴。任静委员提交的《关于强化乡村孝老爱亲美德引导 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建议》提案,为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在优化工作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纳入村规民约等方面提供了有力参考。
心系民生福祉 共建惠民之言
医疗卫生服务、区域交通优化、城市更新改造等民生领域,一直是区政协关注的重点,委员们共提出提案49件。医药卫生界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机制 为辖区群众提供良医、廉医、便医服务的建议》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由区政协主席会议督办。区卫健局积极采纳提案建议,在人才保障、医院配套设施建设、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梅世云、罗倩、曾燕等委员聚焦新天城区地铁站与区域道路交通接驳问题,提出一系列合理化建议,得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交通运输局多次组织实地勘察,不断优化地铁站接驳交通路线,增设了保利温泉至顺海地铁站专线摆渡车,极大方便了居民出行。民革乌当支部提交的《关于乌当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议》提案,区城市更新事务中心积极采纳建议。2024年,乌当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个,惠及1289户,总投资达2000余万元。
围绕生态文明 共聚同心之力
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新能源基础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委员们提出提案13件。新场镇政协委员联络组提交的《关于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议》提案,贵阳市生态环境局乌当分局积极办理,完善了农村生活污水治水方案和基础设施建管养长效管护机制,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致公党乌当支部提交的《关于加快新能源基础建设 推动“电动乌当”落地的建议》提案,助力区发改局、区商务局破解难题,推动了新能源汽车销售企业落地乌当,促进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商贸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力助推“电动乌当”高质量发展。范鸿钧委员提交的《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助力工业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得到贵州乌当经开区管委会、区工信局的高度关注,为助推辖区工业企业技改、引导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建立绿色园区创建标准体系提供了宝贵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