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18期 本期3763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7-15

发挥政协独特优势


广泛凝聚侨心侨智侨力


□陈仁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的实践证明,人民政协制度具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根本政治保证,有以宪法、政协章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基础的制度保证,在广泛凝聚侨心侨智侨力、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


侨海工作中的政协优势


一是联系广泛的优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团结和民主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两大主题。”可以说,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经过70多年的发展,具有空前的广泛性,真正体现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联合。政协的界别特点和委员构成,把我国人民民主扩大到最大范围,有效保障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包括海内外中华儿女参政议政、共商国是的民主权利,实现了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从组织架构上看,人民政协拥有全国、省、市、县四级组织3200多个,各级政协委员60多万名,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广泛吸纳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性人士。同时,各地各级政协组织建立机制,邀请海外侨胞代表人士列席会议、参与协商,逐渐扩大协商民主半径,最大程度释放新时代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潜能。人民政协具有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和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这样的组织构成和界别特点,有利于以制度化平台充分反映不同界别、阶层、群体的意见愿望和利益诉求,有利于通过机制化安排广泛汇聚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有利于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紧密团结起来、共襄民族复兴伟业。

二是团结各方的优势。人民政协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的中心环节,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既通过协商广泛听取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意见,进而转化为政策选项,促进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也通过协商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共识,增进各族各界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全社会贯彻落实党治国理政举措的自觉性,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向心力,有力推动党的政策举措有效实施。可以说,人民政协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工作领域宽广、内容丰富,涵盖了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关系等方面,可以有效发挥协调关系、团结各方的作用。比如,具有侨海特色的界别——致公党界别、侨联界别,其委员中包含了华侨代表人士,能更好地联系华侨及侨眷,反映这一领域群众的意见建议,将凝聚共识融入会议、提案、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理论研究、文史资料、民主监督、大会发言等经常性履职工作,进一步运用好统一战线重要法宝,推动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大联合的生动局面。

三是地位超脱的优势。政协协商通过民主程序,将人民各种利益诉求纳入决策程序,引导人民群众经常性参与到国家和社会治理具体实践中,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这符合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一方面,相对党政机构而言,政协位置比较超脱,因此,可以通过健全完善协商民主运行机制,建构起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充分参与的协商议政平台,协商参与者在这个平台中按照平等、自由、真诚的原则讨论问题,寻求趋近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可以使决策最大程度为各方认可和接受,改善干群关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可以广泛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有效克服各项政策和工作共识不高、难以落实的弊端。另一方面,协商民主贯穿民主监督,让公共决策过程公开透明展现在各界人士面前,公共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接受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这有利于增强公众对公共问题和利益的关注,促进权力良性运行,确保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发挥优势更好凝聚侨心侨智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实践中的独特作用,对侨务、侨联工作都做了大量重要而系统的论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使“根”“魂”“梦”的重要论述成为侨务工作的主线。人民政协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发挥重要平台作用,突出统一战线功能,为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广泛凝聚侨心侨智侨力贡献力量。

一是凝侨心,加强思想引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组织侨界开展体悟式、沉浸式考察学习,引领具有侨海特色的界别群众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与统战、侨务等部门协作,积极支持海外开展华文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为海外侨胞学习认知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凝练具有鲜明特色与时代气息的思想精髓和文化元素,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外人文交流,增强当地民众和主流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认知。

二是聚侨智,突出双向发力。一方面,畅通建言渠道。认真组织致公党、侨联等具有侨海特色的界别和委员通过提案、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为涉侨协商议题积极建言献策。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凝聚共识。通过致公党、侨联界别邀请侨界人士参加政协协商活动,亲身体验全过程人民民主;纵深推进同心培根工程,线上线下开展跨洋同心系列活动,面向海外广泛凝聚共识。

三是汇侨力,服务中心大局。实施“留根工程”,丰富华侨(裔)子弟寻根之旅夏令营内容,扩大办营规模,更好助力海外华裔特别是青年群体回乡开展寻根谒祖活动,协助他们到祖国留学或接受华文教育和短期培训,培养新生代的家乡情结和故土情怀。针对重点国家和地区,通过华裔拓宽政协工作对外交往对象,注重与国外政党、商界、学界、智库、媒体、非政府组织、企业、社会精英和普通民众等的交往和联系,凝聚国际社会的更多共识,不断增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同行者。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在海外侨胞中开展招商引资,推动华侨华人的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资源更好汇聚。关心支持海外侨胞专业人才在中国拓展事业、施展才华,鼓励他们以多种形式参与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更好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政协力量。


(本文系2025年福建省社科基金省政协特别委托项目“发挥政协独特优势,广泛凝聚侨心侨智侨力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FJ2025TWZX003 ;作者系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