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81期 本期3724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5-07

画笔丹青记民生


——白云区政协委员姜琦的履职故事


□本报通讯员  王  菁


在白云区政协的委员名单上,姜琦是个尤其熟悉的名字。作为连任三届的“老委员”,她既保持着建言献策的热忱,又带着艺术家的敏锐与激情。十几年来,她的履职足迹遍布社区街巷、乡村田野,用一支画笔记录民生,用一份份提案传递民意,在政协履职与艺术创作的双重领域中,诠释着新时代政协委员的担当。

区政协每次组织的会议或者学习培训,姜琦总是一次不落。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学习心得,记录着她深入基层、走进群众的点点滴滴。“正于做人、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乐于进取”,是她恪守的工作信条。

“作为政协委员首先要练好基本功。”这是姜琦常挂在嘴边的话。她把《政协委员手册》熟记于心,每年全国、省、市、区两会,她都会格外关注并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坚持阅读《人民政协报》《贵州政协报》等报刊,及时掌握政协工作的新思想、新动态、新经验,为更好地履行委员职责打好理论基础。

对于龚家寨街道的一些居民来说,这位披着一头长发,衣着宽松却带着浓浓艺术气息的政协委员是一位常客。在社区举办的活动中,她会指导居民们绘画、带领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在同心会客室里,她会认真记录群众的迫切需求……“我们这儿路灯晚上总是不亮!”听到塔山社区居民的抱怨,她记在了心上。路灯为什么不亮?带着问题,塔山社区背街小巷留下了她来回踱步的身影。她联合龚家寨街道其他委员先后4次夜间实地走访,最终形成的《关于优化龚家寨街道背街小巷路灯电费收缴方式的建议》,引起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今,这些小巷的亮灯率达100%。

担任政协委员的这些年,姜琦个人独立提交提案38件,9件被评为区政协“优秀提案”;39件联名提案,4件被评为“优秀提案”。这些提案,既有文化发展的大课题,也有充电桩建设这样的“关键小事”。当她了解到白云区华爱精神病防治站,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实际困难和问题时,连续多次走进该防治站调研并慰问。防治站创办人的执着和付出深深打动了她,于是,她提笔撰写了《关于支持建设白云区精神病康复医院的建议》。这份带着民生温度的提案,在扩建白云华爱康复医院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她的提案质量高而且针对性强,《关于筹建贵州铝厂工业遗址纪念馆、铝文化主题公园》《关于用文化为302工业原址文创园建设注入灵魂的建议》《关于激活贵铝本土文化,助力白云品质发展的建议》等提案,均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

作为白云区美术家协会负责人,姜琦的履职带着独特的艺术视角。在牛场乡写生时,她发现留守儿童缺乏美育教育,随即发起“美术家进校园”美育关爱行动,组织志愿者走进牛场乡、都拉乡等乡村普及美术教育,走进龚家寨街道开展暑期彩绘艺术服务活动,联合其他兄弟区市美协举办乡村振兴写生活动。采风途中偶遇非遗传承人,又促成提案《关于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议》。她的多幅美术作品入选国展及贵州省重要展览,摄影作品《学习》获“委员眼中的中国”网络摄影展优秀奖。

在区政协举办的“同心书香”活动上,姜琦发挥自己在美术专业方面的优势,进行了《敦煌壁画艺术风格与色彩赏析》和《中国重彩绘画赏析与实践》两场主题分享。通过艺术交流传播,增进不同群体间的理解与认同,得到了各方的肯定。“艺术和履职从来都是相通的”,她这样理解自己的双重身份。她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政协委员这个平台,以及由此给专业领域所带来的思想境界的提升。

在姜琦的家里,“优秀政协委员”的荣誉被她悉心收藏着,她始终把廉洁自律作为政协委员的底色。对她而言,这份荣誉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履职的鞭策和激励。尽管她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她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在述职报告里,她依然坦诚地谈及自己的“不足”,她认为,自己的履职能力离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非遗能为白云文化产业注入哪些新活力?鸡场剿匪战红色文化如何‘盘活’,这些都需要继续跟进。”最近,她正忙着完善新的调研课题。

夜幕降临,姜琦的工作室依然亮着灯。画墙上是正在创作的《蓝靛记忆》,电脑里是准备提交的关于非遗传承的提案。从画室到社区,从展馆到调研现场,姜琦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新时代的政协委员,正在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为民履职”的深刻内涵。



5111-3-2白云区.jpg

姜琦委员在龚家寨街道举办的社区活动中带领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