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家园美 绿色发展谱新篇
——金沙县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李朝举
金沙县位于赤水河上游的核心地带,近年来,金沙县委、县政府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加大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完成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和环境修复520公顷,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1.89%,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7%左右,县域河流地表水监测断面和饮用水达标率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固废利用率达74%左右,实现了“水清岸绿家园美、绿色发展谱新篇”的奋斗目标。
重拳治理生态环境 换来水清岸绿
金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严格按《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规定,关停赤水河流域范围内的重点污染企业,停止在建的酿造企业及禁止新建涉污企业,从源头上遏制了污染,使赤水河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目前,流域内每个乡镇仅保留一个砂石厂,涉及采矿、冶炼、造纸、化工、酿造等禁止类工业全部予以关停。
2015年以来,金沙县获得1.03亿余元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赤水河流域农村综合环境整治、饮用水源地整治、环境污染生态综合治理等方面。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和杠杆效应,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环境保护领域项目的投入,将赤水河流域沿线农村污水综合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纳入金沙县农村污水综合治理PPP项目统一实施,项目总投资6.8亿元,目前建设了70余套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
抓好赤水河鱼类保护。2016年12月27日农业部发布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渔通告后,流域内严格执行禁渔期制度,设立禁示标牌,并积极开展宣传。严格执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河金沙段)管理制度,并结合“河长制”的相关规定认真开展巡河工作,组织配合渔政、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电、毒、炸”和利用“三无船舶”从事捕捞活动等非法行为。协助专人对保护区开展水生生物监测工作,协助在赤水河流域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对增殖渔业资源和流域水质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
做好水资源和河道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以大流域为依托,以小流域为单元,通过实施修建坡改梯、种植水保林和经果林、实施封禁治理等各项措施开展综合防治,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共在赤水河流域开展了7条小流域治理(长治项目、世行项目)和2个岩溶地区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13平方公里。对赤水河流域涉及的河流明确了县级河长10名、乡级河长15名、村级河长23名及10家县级责任单位,并招募30名河湖民间义务监督员,对河湖进行监督管理。制作安装了河长公示牌,制定《金沙县“百千万”清河行动实施方案》,对“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倒乱排”等破坏河湖生态的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加强河长制宣传,提升群众环保意识。政府筹措资金完成了中央环保督察冷水河违建问题整改。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美丽家园
走进金沙县清池镇罗坪社区张氏茶庄的茶叶种植基地,举目远眺,只见漫山的一垄垄茶树郁郁葱葱,满山翠绿尽收眼底。茶庄负责人张德勇介绍,茶叶种植基地建成15年来,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每年还会给群众带来茶青采摘、管护收入60万元。
“每年都在张氏茶厂采茶青,收入在三千元以上,实现了就近就地务工,既照顾家庭,又有收入,还不错的。”大坝村村民周平高兴地说。
位于赤水河核心区域的清池镇,自然资源条件得天独厚,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规模较大,既是清池镇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传统优势产业,全镇茶叶种植总面积达21000亩,其中17500亩已陆续进入采摘期。
在安底镇民主村,连片种植的高粱齐刷刷被太阳晒弯了腰,曼妙的身姿在风中舞动。村民邓盛权家今年种植高粱20余亩,预计产量12000斤、收入六七万元。高粱种植让他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好,他说:“自家种植高粱已经有10多年了,开始不懂技术,通过自己摸索学习,积累了经验,对种植高粱也很有信心,就越种越好。”
邓盛权家种植的高粱是贵州茅台集团指定的茅台酒用高粱。金沙县自2006年成为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有机高粱原料基地县以来,高度重视有机高粱产业的发展,成立了以县领导牵头、县农业农村局为技术支撑、县光明粮油储备管理有限公司为生产落实主体的组织力量,逐年增加种植面积。全县2022年发展优质高粱18万亩,年产量达4.5万吨,带动4500余户脱贫户增收。
为保证高粱品质,金沙县建立了检查记录体系,建立完善追溯记录体系,对高粱选种、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过程进行严格管理。
加大循环工业发展 推进高质量发展
金沙县充分利用地处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优势,全面加快金沙白酒产业园区建设,推进现有白酒企业扩能技改和引进优强企业入驻,打造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现有酱香型白酒企业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白酒产能3.5万千升。2021年,累计生产白酒1.8万千升,累计完成产值39.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1.2亿元。今年1月至5月,全县规模以上白酒完成成品酒产量6244.42千升,完成产值17.55亿元,同比增长28.6%;实现增加值10.55亿元,增速25.5%。
“金沙县白酒产量、产值及销售收入已连续3年实现高速增长,2021年白酒产业增加值总量已超过电力,成为继煤、电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并拉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金沙县工信局副局长邹绍员说。
在贵州金沙经济开发区贵州皇冠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满载脱硫石膏的货车从黔北电厂轰隆隆地驶来。公司将电厂固废脱硫石膏经过研磨、加辅料、发泡、减水、凝固等工序后,变成建筑行业的高端纸面石膏板发往全国各地。2021年,这家企业消耗脱硫石膏25万余吨,年节约堆存土地80余亩,废渣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年产值2亿元以上。
黔北电厂的固废不仅可以得到利用,废弃的蒸汽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21年以来,累计向金沙经济开发区企业提供蒸汽能源20万立方米,有效减少标煤排放5万余吨。距离黔北电厂10余公里的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设备部部长周会介绍,“与黔北电厂合作蒸汽直接供应项目在2019年底开始启动,公司把原有的小锅炉全部取缔,实现了所有白酒生产由蒸汽能源保障。”
金沙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