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医疗急救体系与护佑生命同行
□本报记者 陈 庆
提案标题:关于加快心肺复苏急救体系和能力建设 在心脏骤停时有力有效防止猝死的提案
提案者:张湘燕、章放香、孙发
主办单位:省卫生健康委
会办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红十字会
在现实生活中,拨打急救电话后,救护车平均需要超过十分钟才能到来,随着交通拥堵加剧,这个时间可能更长。据有关专家指出,心脏骤停前1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可达90%;4分钟之内,抢救成功率可达50%-70%;之后每延迟1分钟,抢救成功率减少10%;当心脏骤停超过10分钟以上,抢救成功率几乎为零,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所以,加快心肺复苏急救体系和能力建设,在等待救护车前展开有效自救互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省政协委员张湘燕、章放香、孙发联合提交了《关于加快心肺复苏急救体系和能力建设,在心脏骤停时有力有效防止猝死》的提案,该提案被列为2020年省政协提案委商有关承办部门确定的重点办理提案,由省卫生健康委主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红十字会会办。
提案从顶层设计建立心肺复苏急救体系、加强建筑物和公共场所除颤仪配备、建立心肺复苏培训长效机制、加强心肺复苏的普及宣传教育提出了相关建议。主办及会办单位表示,张湘燕、章放香、孙发委员的联合提案非常有针对性、现实性,对于该提案各单位相当重视,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省卫生健康委表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卫生健康部门、各级医疗机构的努力下,我省社会急救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目前建成省、市、县三级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中心80个,其中省级1个、市(州)级9个(贵安待建)、县级70个。各级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中心与当地各医疗机构组建了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实行医疗资源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形成了院前院内救治一体化无缝衔接的救援救治体系。
普及急救知识、加强急救技能培训,也是多年来医疗行业一直致力倡导和实践的工作。根据省红十字会统计,近几年来我省各级红十字会、急救中心面向社区居民、学生、军人、机关干部职工以及农民工举办的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等公益讲座15000多期,累计普及培训达160万余人。
同时,省卫生健康委将与省应急管理厅等单位,充分应用电视、广播、公共媒体、贵州急救APP等各种宣传平台以及科技馆等优势,有针对性地推送自救互救知识及应急救护和宣传防灾避灾、传染病防控知识,推广急救设备的使用。通过电视台、报刊开辟相关栏目,组织开展“全民急救日”“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等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科普宣传活动。
省卫生健康委工作人员詹亮表示,将积极推进地方医疗急救立法工作,按照立法的程序,认真做好有关立法的调研、论证工作,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湘燕委员表示,对主办及会办单位的回复非常满意。她说:“急救体系和能力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生命健康、事关治理现代化目标。因此,加快急救体系设施和能力建设,在心脏骤停时有效防止猝死成为现在必须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