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 失
□王彦月
高三的时候,班主任总是说,屁股不要离开板凳,坐得住才能好好学习。晚自习的时候没有老师上课了,这时候偷摸去个卫生间、跑到教室后面的书柜里拿点东西啊、下座位接个水什么的成为晚自习“放松休闲娱乐”的一大选项,总之觉得座位像个牢笼,困住我活泼鲜动的思维。但自从被强制“焊”在座位上之后,发现,这不是一个坏选择。
儒家做人讲究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渴望明理,怀揣着巨大的诚心想要拥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做好人。通常来讲,齐家、治国在后面。我没能摆脱书生气,懵懂只晓得从书里看世界,大概还在致知处。
诚,捧着真心想变好,向上蓬勃,不是单纯地想想而已,有行动表明的。这里的诚,现在读来有真心的意味,真心,我理解是梦想,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为了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确立目标后,得想,怎么做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接下来就得制订计划。人生规划,规划是对未来大致道路的确定,指明思想上、行动上一个大致方向。
前面的致知、诚意、正心,想来用点功,没走歪的基本该做得到。
出问题的是在修身了。
严嵩原来也是个热血青年,熟读四书五经,早期也嚷嚷着要奉献人生,建设国家。后来大病一场,暂时退出朝堂,估计没少被官场里的油条们挤兑,以前只知道读书,不知道台阁上有这么多恶心事。
许多人在面前把话说得天花乱坠,背后净干些见不得人的事。
这对严嵩的三观造成巨大的冲击。后来他追求的,成了自己的对立面。
什么荣华富贵、权倾朝野,到头不过街头冻死饿殍。
严嵩是一步步走歪的。
像一开头就提及的晚自习,能静坐、专注学习何尝不是一种修身?身上浮躁气太重,影响着冷静思考,继而影响着对世事的深入认知和理解,越来越只相信表面上的东西,越来越急功近利,于是变得肤浅、变得疯狂,最后要栽在不可以理喻上。
生动一点,创业的年轻人很多,谋求生路的不在少数,有些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和成就,走了歪路。
说说不犯法的,大学生想经济独立,会相信手机推送上的那些财富密码、创业奇迹啊,什么大学赚三十万,一出校门年薪五十万……
如果成功有定式,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失败了。
可还是有人被骗,相信了谎言的人们,最开始的是怀揣对美好的构建,沉浸幻想,一段时间铆足干劲,最后的最后,会荒废,会扭曲,坚持到底的人,发现谎言,垂头丧气,而后逐渐自暴自弃,道命运不公、天地无情,日复一日如枯槁。
鲜活的生命和希望,折损于浮躁的功利中。
此前致知、诚意、正心都毁了。
祸害根源是浮躁。
一个必须接受的现实,浮躁是社会带来的,时代存在的。我们不能因此逃避社会,却可以克服,只不过要难些。
参考高三班主任教育方法,给自己画个界限。学习,那就不要离开座位,在座位上,想的只有学习。
划定框架,在一定时间内,只专注于一件事,其他的想不了也做不了,以此用功,磨炼心性。花花世界迷人眼,老是朝外看,眼睛里再装不下朝里看的心了,自己是什么样子、想变成什么样子,就迷失了。
古时的哲思和现代的咀嚼不大一样,现代比较难,摆脱不了烟火气,毕竟我们进入新时代了嘛,像古代一花一木一世界极为沉淀的思考是不易做到的。于是需要时间,在一个空间里,沉淀自己。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做。这是道理,在致知阶段就该明白的道理。一些人在成长时泯灭了思考,最终被抽走了灵魂。
框架,约束的不是思考方式,是被浮躁鼓动的心。沉淀拯救灵魂,向下探索出更多。所以在修身之前做好了,算不上成就,修身没走歪,于人生才刚开始,时刻不能忘记之前自己得到的思考,初心不能忘。
修身过了以后,这种思考上升到了精神阶段,经过齐家锻炼,终于治国成了一种信仰和伟大事业。凝练出的文化主方向,深刻地影响着人们,一代又一代的生老病死,发展状况,可以证明“治国”有没有达到目的和实现理想。
人的寿命百年不到,其实人可以不死。精神常在,信念永存,不要被资本割了韭菜以后再被腐蚀掉,连意志都被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