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特色资源与消费市场深度融合
□本报记者 李昊霖
提案标题: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提振贵州消费市场
提 案 者:无党派人士界
主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会办单位: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民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
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我省消费品市场下行压力持续加大,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逐季回升,但仍保持在低位运行。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对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作出了全面部署。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发挥贵州特色资源优势,提升贵州消费市场对省外消费者的“外吸”能力和对省内消费者的“内留”能力,迅速提振消费市场,我省无党派人士界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提振贵州消费市场》的提案,该提案被省委办公厅列为全程了解督办重点提案。
提案主办单位为省发改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为会办单位。七家单位收到提案后高度重视,并展开决策部署。
提案指出,要提振贵州消费市场,就要发挥“四个特色点”的资源优势,分别为特色旅游资源、特色农业资源、特色工业产品资源和特色养生资源。
省发改委在答复中指出,为发挥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提升旅游消费水平,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多彩贵州促消费百日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通过扩大文化旅游消费、汽车消费、零售餐饮消费、消费扶贫、培育新兴消费、降本减负纾困六大专项行动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需求。经过三个月的政策拉动,全省居民消费信心持续升高,消费市场逐回暖,全省省市两级促消费投入3.6亿元,拉动消费52亿元。
同时为提高入黔游客消费水平,围绕游客“想来”“想留下”“想消费”,先后出台了《贵州省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贵州省标准化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紧扣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和国际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定位,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升了我省旅游产品供给和繁荣旅游消费市场。积极争取花溪区、赤水市、盘州市入列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镇远古城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省旅游“1+5个100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23.1亿元,36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通过省级验收,全省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10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集中推出新景点、新项目245个。
对于我省的优质养生资源,省发改委与省文旅厅紧密协作,以加大康养基地建设为基础,不断扩大康养消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健康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贵州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贵州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意见》《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新一轮六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动全省大健康养生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成功引进了国药集团、修正集团、华大基因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成了风岗茶海之心养生示范基地、凯里云谷田园健康养生产业园、乌当区泉韵健康养生产业基地等一批规模大、品质高的健康养生产业示范基地。同时,还加大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力度,到2019年,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思南白鹭湖国家湿地公园等40个森林康养基地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另外,我省还先后入选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家试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国家健康旅游和康养旅游试点,全省康养产业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2019年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达到1600亿元左右。
截至目前,经过多家承办单位的紧密合作,以及与提案方的密切沟通,提案中的建议得到了建设性的实施推进,提案方表示对提案目前的办理进度感到满意,有理由相信我省的消费市场在各方努力下会得到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