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的话:
脱贫攻坚主战场,黔中大地生巨变。从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转变成减贫人数最多的省份,这是“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亦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连战连捷背后,是贵州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全省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决落实中央部署、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探索出一系列精准管用的“贵州战法”,形成整体联动、协调并进的“系统工程”,书写了为人民而战、与贫困抗争的“贵州答卷”。
位于月亮山腹地的定威,是省政协主席定点包干脱贫攻坚乡;获月亮山、雷公山“两山”护卫的榕江,是省政协主席挂牌督战脱贫攻坚县。4年来,省政协始终恪守与深度贫困作斗争的初心与使命,发挥汇聚各方力量的优势,坚定主抓产业革命的决心,从一乡到整县接续发力榕江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取得了重大胜利。
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初心如炬 使命如山”政协组织助力榕江脱贫记系列报道,深入报道在榕江所有剩余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已“清零”,全县上下雄心勃勃地迎接“摘帽”到来之际,本报记者走进榕江县的定威、八开、古州、乐里等乡镇党政机关、群众家里、田间地头,通过与帮扶干部、贫困农户、致富带头人等交心谈心,探寻政协定点帮扶、整县督战背后的独特“招数”。
逶迤连绵的云贵高原从西北向东南延伸,路遇广西丘陵,抬起了苗岭上的两座大山——月亮山、雷公山。满坡的树木葱葱郁郁,是贵州唯一地跨“两山”的县份榕江颇具辨识度的标签。
千百年来,当地人对山与林恪守着天然尊崇——那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全部依附。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一方面护佑了群山的不朽生态及其滋养的都柳江;另一方面,传统农耕生活方式的迭代沿袭,使物质赤贫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对尴尬矛盾。
贫困问题与地理地貌紧密关联。有别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月亮山、雷公山一带则有人“捧着金饭碗找饭吃”。在不足6400人的定威水族乡,虽然森林覆盖率高达83%、人均拥有林地面积28亩多,但2016年7个村中仍有6个属于深度贫困,贫困发生率超过68%。
“四五年前的生活条件都很差。”该乡控乃村村民陆老天说,“我们栽完秧苗就下河网鱼,收完谷子就上山打鸟,一年到头也不晓得钱从哪里来!”
彼时,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响彻神州大地,定威被列为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由省政协主席定点包干帮扶。自此,围绕这个极贫乡并辐射深度贫困县榕江而整合的省、州、县三级政协力量,便联手地方党政展开了紧锣密鼓、有条不紊的决战行动。
陆老天今年4月入住的新房,正是该行动的诸多战果之一。得益于省政协主席刘晓凯亲自关怀、指导,52户247位控乃村民搬离受地质灾害威胁、破旧不堪的老屋,开启了安居乐业的全新生活。
这个曾凸显人与自然失调发展的苗水村寨,如今集体经济已积累为全乡最高,不仅贫困户全员参与了生态猪养殖、林下食用菌等产业。新建的扶贫车间刺绣工坊刚投运,陆老天的妻子坐在一台老式织布机上,一边娴熟地挥动梭子一边说:“现在终于晓得咯,我们的针线活就能换到钱!”
无疑,这彰显了人类反贫困的可喜一面。对被大山护卫又迫切从中突围的榕江而言,比物质条件改善更显重要的是,“山上种满摇钱树,发展产业勤致富”的理念正渐入人心。
深度贫困县“赶考”
——“初心如炬 使命如山”政协组织助力榕江脱贫记之一
□本报记者 田锦凡 姚晓凌
榕江县委、县人大大院看不到几个人,县政府办公楼大多房门紧闭,县政协食堂的阿姨说:“整栋楼加起来,还凑不够一桌人吃中午饭……”
走进位于贵州东南部的榕江,县级党政机关的“冷清”与当地热闹街市形成了强烈反差。
“领导干部都下乡咯,政协的同志也冲锋在前呢!”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县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吴建良“解释”说,当前是脱贫攻坚查缺补漏的关键期,必须全员下沉一线发现问题、即刻整改。
这块“黔省东南锁钥、苗疆第一要区”“苗侗文化祖源地”,苗、侗、水、瑶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比逾85%。历史上,榕江曾因商贾云集、经贸发达而获称“江南八百州之一”。岁月更迭,如今它是全国52个、全省9个未摘帽深度贫困县之一,2019年末尚有23个村3974户11793人未脱贫,3.52%的贫困发生率仍显偏高。
“榕江就是最后的‘硬骨头’。”吴建良说,时间不等人、形势催促人,唯有争分夺秒、背水一战、攻坚拔寨,方可赢得全面脱贫、同步小康这场“大考”。
乡镇之间的“模拟考”
夏秋之交的榕江,闷热与潮湿在空气中互相较劲,这是让人犯困的时节。
8月4日中午,吴建良在县政协食堂匆匆吃完工作餐,便叫上司机驱车赶往乐里镇黎明、孖鲁、归洪3个村。没有午休,不带随员、不打招呼,直接进村入户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督导。
当天上午,他先坐镇县政府完成县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调度,而后在县政协主持召开党组会议,前者每日例行、8点半开始,后者一周一次、带领班子成员学习。
县政府距县政协不过两百米,吴建良可便捷往返于县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与县政协之间。但因工作重心不变、无缝衔接,今年3月23日任职县政协党组书记、5月16日当选县政协主席以来,他“不是在调度、就是在下乡的路上”,办公室至今还未添置饮水机、电脑等物品。
“今年确实是非常忙的一年。”吴建良利用党组会前的20分钟与记者“闲聊”。“不过,现在我们心里都有底,比上半年轻松多了。”
他说的“有底”,是指省委提出脱贫攻坚奋力“冲刺90天”后,通过及时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截至5月31日全县所有剩余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均已达到脱贫标准。
让吴建良“更有底气”的是,实现全面“清零”后,乡镇干部、帮扶干部、网格员、村干的精气神都越来越好。督导途中,他发现与自己交流的每个人神清气爽、谈笑风生,“不像之前下来,很多镇村干部一脸苦相、忧心忡忡的”。
心情放松了,工作却不能松懈。为提升脱贫质量及成色,县委严格执行“战时纪律”,坚持问题导向、压紧压实责任,按月组织各乡镇开展一轮脱贫攻坚工作交叉检查,举一反三地发现更多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这种交叉检查严到什么程度?一位村支书半开玩笑地说:“我们欢迎查,但不‘怕’省、州下来查,就‘怕’县里自己查!”
“现在严一点是好事。”在吴建良看来,各乡镇交叉检查就像一场“模拟考”,通过多轮模拟并“会考”,不断地补短板、强弱项,只为在最后“高考”中稳操胜券。“把平常的功课做扎实,每次‘模拟考’各科都能拿满分,‘高考’还怕过不了关?从前面几轮交叉检查的情况看,效果已经很不错。”
交叉检查结束,用蓝、黄、红牌启动激励机制,半张课桌大小的牌子直接挂到各乡镇办公楼大门口,并由党委第一书记在全县调度会上发言,交流经验、检讨不足。这是榕江挂牌督战的举措之一,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乡镇之间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氛围。
在此背后,该县创新构建的“1+9+19+261+1541”县、乡、村、组(格)一体化指挥体系,是迅速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经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指挥长”,设立产业扶贫等9个专项工作组,县四大班子成员包保19个乡镇、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包保261个村,选派1552名干部包保1541个“网格”,实行层级管理、逐级负责,推动形成了上下联动、立体高效的指挥调度及推进实施格局。
“全县哪一家农户出现什么问题,我在10分钟之内就能了解情况,及时线上精准调度。”吴建良说,该体系可使县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直达村级作战指挥所或网格员,避免中间层层消化乃至消耗,保持攻坚决战“火力”不减。他下村督导,现场发现问题就要求网格员整改,正是这一体系的“线下”体现。
“下午走了3个村,全县261个村还差两个没到。”回到县城时夜幕已低垂,吴建良未作休整,又匆匆赶去与省政协来的“战友”李跃荣等人汇合,商讨支持贫困村补短板事宜。
从定点帮扶到挂牌督战
以“战友”相称,是榕江帮扶干部的习惯。而这种特殊感情,在省、县两级政协的几人之间已持续4年。
一切缘于脱贫攻坚的共同使命。2016年9月,吴建良从黔东南州纪委调任榕江县委副书记;几乎同时,省政协副秘书长李跃荣率队赴该县定威水族乡报到。
他们要面对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超常规战役。位于榕江西南部、月亮山腹地的定威,彼时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全县最贫困的地方;这里仅有146.9平方公里、6300余人,一度高达68.8%的贫困发生率却“令人惊愕”。
偏居深山,但不被遗忘。根据省委统一部署、省政协具体安排,省政协办公厅与州、县政协机关分别抽调人员,组建定威极贫乡定点包干脱贫攻坚指挥部及前线工作队,下沉一线开展帮扶。此后,李跃荣等人每年都有大半时间留在榕江。
实地走访、深入调研、集中研判、分类指导、精准帮扶……历经无数个日夜,踏遍千山万水、走入千家万户,政协帮扶干部与镇村干部、贫困群众一起“摸爬滚打”。对此,身处其间的李跃荣颇感自豪。因为到2019年底,定威全乡已实现5个深度贫困村、1个贫困村出列,988户4221人有效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77%。
庚子一开年,贵州吹响决战决胜的冲锋号,明确聚焦未出列村、剩余贫困人口这个重点对象及“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这个靶心,对全省9个未摘帽深度贫困县、剩余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的县(区)开展挂牌督战工作,实行户户现场整改、项项对账销号。
督战榕江,由省政协主席刘晓凯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省政协办公厅作为省级牵头责任单位,主要任务就是死盯全县剩余贫困户,另有脱贫不稳定的边缘户1517户、脱贫监测户852户。
常驻榕江的李跃荣清晰记得:春节以来,刘晓凯已12次主持召开座谈会、调度会,专题研究协调督战工作;9次到榕江,进村入户查实情况,针对问题现场督战。省政协副主席任湘生作为挂牌督战工作专班组长,已9次赴榕江调研督战,召开、出席督战工作会议21次。其他8位副主席亦均到榕江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调研,并动员各方力量帮助该县解决具体问题。
通过高位推动,增强“战”的力量、提高“督”的成效,一组组生动的数据跃然纸上:春节至今,省政协办公厅累计协调落实财政项目资金2.523亿元、社会捐资350.25万元、社会投资3亿余元,捐赠物资价值850万元,整合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及发展百香果、蔬菜、食用菌、生猪、林下鸡、稻田鱼、草珊瑚等种养殖产业,发放猪苗1.1万头、鸡苗86.45万羽、稻田鱼苗73.67万斤……
5月中旬,省政协办公厅、省扶贫办组织联合调查组,对定威乡开展了为期一周、严于国家标准的预评估检查。预评结果让李跃荣如释重负,“攻下定威这个‘堡垒’后,我们都对榕江在年底整县摘帽抱有必胜信心”。
同感的,还有该乡党委书记王昌秉。“刘晓凯主席心系定威群众,省政协办公厅帮扶定威涉及方方面面,助推定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全乡干部群众都心怀感恩,也对奔向更美好生活充满信心。
在全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王昌秉与省政协办公厅人事处副处长、榕江县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定点督战队队员王馨同获“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成为省政协从一乡到整县持续助力榕江脱贫攻坚的最佳注脚。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车江大坝种植季节性蔬菜。
定威乡定旦村龙坡寨的百香果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