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优良传统 坚持锤炼过硬作风
□徐启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同时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不断走深走实,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把学习教育引向深入,坚持在“学查改”中弘扬优良传统、锤炼过硬作风。
第一,优良作风来自对初心使命的坚守。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各个历史时期,无数共产党人以优良作风坚守初心、担当使命,为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和伟大复兴埋头苦干、砥砺奋进。革命战争年代,面对艰苦卓绝的环境,依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优良作风,秉持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精神,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与人民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茅屋里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朱德同志,同战士一起挑粮;周恩来同志,身患重病仍坚持工作;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中央领导同志带头勤俭节约。正是这些优良作风,生动体现了党一以贯之践行初心和使命,让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此次学习教育,就是要从党的初心使命和新时代作风建设成就中汲取奋进力量,真正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行为准则,让作风优良成为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底色。
第二,优良作风来自对事业的无私奉献。着眼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在农村,小岗村里的红手印,用“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撕开农村改革的序幕,让土地焕发生机,让粮食堆满粮仓;在科技战线,孙家栋院士六十年如一日扎根航天领域,带领团队突破千余项关键技术难关,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书写了中国航天的传奇;在脱贫攻坚战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五级书记”一起抓,成千上万干部奋战在一线,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集中攻坚,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在中国大地上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1800余名干部倒在了脱贫攻坚战场,用生命和汗水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我们要大力弘扬这种为国为民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不怕困难、求真务实的作风,用优良作风立足岗位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优良作风来自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无论是革命时期的军民一家亲,建设时期的同呼吸共命运,还是新时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生动诠释了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感情。兰考沙丘上的梧桐,见证了焦裕禄用“活着没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变样”的誓言,让盐碱地变成了“绿洲”;西藏的雪原,见证了孔繁森扎根雪域,收养孤儿,以及“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信念;在大亮山的荒坡上,杨善洲垦荒造林二十载,绿了荒山白了头,用“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坚守,带领群众挖坑种树,把穷山秃岭变成“滇西绿肺”,在巍巍青山间树起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丰碑;黄大发用“水过不来,拿命来换”的劲头,带领群众历时36年,在大山绝壁上凿出“生命渠”。这些先进楷模的事迹,生动地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优良作风的根本源泉。我们要把作风建设作为终身课题,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为民情怀,锤炼过硬本领,在用心用情为民服务中展现时代风采,交出作风答卷。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我们要以这次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以学正风,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大力弘扬优良作风。
一是大兴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也是做好政协工作的基本功。我们要深入开展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通过调查研究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助手。
二是弘扬清廉之风。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他在《延安时期的“十个没有”》展板前久久驻足,展板之上,列首位的是“没有贪官污吏”。习近平指出,“当年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是新形势下好干部的五条标准,清正廉洁作为不可触碰的底线要求,要求我们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面对各种诱惑,头脑要十分清醒、态度要十分坚定,坚决抵制灯红酒绿的诱惑,让理智战胜贪欲,勤掸“思想尘”,经常打扫思想上的灰尘,剪除心灵上的野草,保持思想纯洁。多思“贪欲害”,牢记权力就是责任,领导就是服务,滥用权力为己私,必将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常破“心中贼”,注重刀刃向内,剔除私心杂念,不受外界干扰,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勤设“防火墙”,筑牢“防线”,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惑,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三是养成俭朴之风。党的二十大要求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体现了我们党对艰苦奋斗的一贯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要求“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筑牢了反对浪费的堤坝。我们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学查改相贯通,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自觉反思自己,主动查找是否存在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等问题,勇于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确保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日常生活严起,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特别是要增强自制力,做到慎独慎微。
(作者系镇宁自治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