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于民 服务于民
始终坚定“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根本政治立场
□张 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其中“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排在首位,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完成党的中心任务,投身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结合近期学习,有几点认识体会:
一、以人民为中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群众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在近百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所有活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观念、奋斗目标、执政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把老百姓的事当作最大的事,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他在福建工作期间,积极倡导开展“四下基层”,大力推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提出“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为我们树立了亲民、爱民、为民的光辉典范。我们党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写入党章,充分说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指南针。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人民政协的根本政治立场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组织,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人民政协的本质要求。讲政治,首先要站稳政治立场。人民政协做的是最大限度争取人心、服务发展的工作,其根本政治立场,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方面,政协组织汇集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本身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广泛的代表性;另一方面,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履职要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是否增进人民福祉为标准检验履职成效。
政协委员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使人民受益作为建言资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年以来,安顺市政协组织有关界别委员,立足安顺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调研、持续发力,反映群众呼声、为人民建言,将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教育大事挂在心头、体现在行动上,组织开展“市长与委员座谈”,形成17份扎实而有效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按照市政协主要领导的部署,市政协研究室与市税务局深入调研做好前期方案,两家联合开展了“税惠民生,协企前行”主题活动,现场为70余家企业“量身定做”提供服务,有企业称之为“有温度有深度的关心”。这些围绕“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开展的活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政协能够发挥优势、发挥效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充分诠释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根本政治立场。
三、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政协履职的价值导向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这一重要论述,为提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指明了方向。新时代的政协委员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履职导向,政协干部要下足功夫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政绩观,聚焦党政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把信仰亮出来,把底色显出来,把担子挑起来,用实际行动传递根植于民、服务于民的好声音。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会贯通于履行政协三项职能的全领域、全过程,使根植于民、服务于民真正成为政协履职尽责的价值导向。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和政协工作者,一要树立“履职为民”理念,做到心中有民。人民性是政协组织的本质属性,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工作中更好地把党性和人民性统一起来,真正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和一名政协机关的政协委员,要以身作则,真正做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二要拓宽“履职为民”领域。近年来,安顺市政协研究室结合工作实际,在市政协党组的统筹下,推动政协工作重心下移,根据基层工作实际,通过政协乡镇(街道)联络委、委员工作室等,搭建“安心商量”这一基层协商履职的新平台,不断拓展基层民主新途径,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通过院坝协商、社区协商、园区协商等,促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成为党委、政府的“好帮手”、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委员履职的“新平台”,切实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基础根植到基层,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政协委员就在身边,感受到人民政协始终与人民同行。
总之,要通过认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进一步坚定为民服务的理念,树立践行为民服务的政绩观,深入基层、倾听民意、反映民生,结合工作职责根据实际情况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系安顺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