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7期 本期3141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5-26

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

  

在政协舞台上充分发挥参政党作用

  

□张光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要“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人民政协要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理论。其中,新型政党制度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系统总结中国政党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作出的全新的诠释,是政党理论和人民政协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和突破。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为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和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参政党的一员,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领悟切实践行新型政党制度,更好地肩负起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积极履职尽责,担当起推动多党合作事业和人民政协事业向前发展的政治责任。

  

一、深刻理解领悟新型政党制度的内涵特点

  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联组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次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概括为“新型政党制度”,精辟阐述了新时代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和鲜明特色,内涵十分丰富,意义十分重大,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新”来进行概括。

  一是新型政党制度“利益”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二是新型政党制度“执政”新。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政党和无党派人士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共同致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功实践。当西方国家的政党搞“拳击赛”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和参政党却在跑“接力赛”,这是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成功秘诀之一。

  三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决策”新。执政党在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时,总是广泛听取参政党的意见和建议,并充分吸收和采纳这些意见和建议,优化决策、改进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失误,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二、全面认识把握人民政协与新型政党制度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实行新型政党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的作用,对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作出机制性安排。”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论断,也是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深入理解领会这一重要论断,全面认识把握人民政协与新型政党制度的关系。

  一是人民政协和新型政党制度都源于党的统一战线

  从人民政协建立和新型政党制度形成的历史来看,是统一战线一根藤上结出的两大硕果。新型政党制度是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随着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而确立起来的。人民政协则是在包括政党之间但又比政党之间的统一战线更为广泛的各个阶级、各个民族以及社会各界人民组成的统一战线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两个同根同源、相互联系,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二是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首先,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从建立之日起,人民政协就具有“党派性”的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最大成就,就是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个重要机构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人民政协已经发展成为由各个党派和人民团体,以及其他界别的代表人士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依然是其最重要的特点。其次,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派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一大重要职能,中国共产党经过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加强协商,既秉承历史传统,又反映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

  三是人民政协是实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

  首先,人民政协是实行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组成单位,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成员在各级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和领导成员中占有较大比例。其次,人民政协是实行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人民政协在政治上贯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尊重和保障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通过政协的渠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的权利。

  四是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发挥对于新型政党制度的意义重大

  首先,依托人民政协这一“专门协商机构”,广泛听取各个党派的意见,进一步健全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有了这个“专门协商机构”的制度性安排,就可以在这个大平台上充分协商、凝聚共识、精诚团结、通力合作,共同奏响精彩纷呈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乐章。其次,依托人民政协这一“专门协商机构”,广泛团结各个党派的朋友,充分发挥新型政党制度凝聚力,大力发挥新型政党制度思想政治引领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在党派政协委员履行职能全过程,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不断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共识。

  

三、民主党派要积极践行新型政党制度,在政协舞台上充分发挥参政党作用

  民主党派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组成单位,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中的作用,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深化政协工作的需要。从开展“回头看”调研情况,以及工作实践中的体会来看,在各级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参政党在参与人民政协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进一步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民主党派人士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提高自身履职能力,进一步完善机制,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与人民政协密切联系的认识。

  一是充分搭建履职平台。要加强党内党外的联系和交流。党员领导干部要真诚地与民主党派成员、党外委员广交朋友、合作共事。利用政协的渠道优势,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民主党派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鼓励和支持党外委员履职。民主党派成员特别是政协委员要认真参加政协的各种会议和活动。要加强对民主党派界别政协委员的培训与管理,促进委员规范履职。要加强对民主党派通过政协渠道反映意见建议跟踪落实和信息反馈,发挥好民主党派界别特色和人才优势。

  二是努力提升履职能力。参政党成员要强化学习,提升素质,拓宽视野,优化知识,提升能力,使参政议政落到点子上、民主监督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一要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切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中共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在事关道路、制度、旗帜、方向等根本问题上立场不含糊、原则不动摇,确保多党合作事业正确政治方向,夯实新时代多党合作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二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以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切入点,想大事、议大事、谋大事,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地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准确真实、符合实际、具体可操作的建议。三要提高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的能力。有意识、有重点地发挥本党派界别优势,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政协履职有机结合,将履职工作做深、做精。在人民政协大舞台上充分发挥好参政党的作用,为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新型政党制度,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向前发展展现民主党派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