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文:舍生忘死写忠诚
刘兴文(1933-1952),出生于贵州省纳雍县左鸠戛乡一个贫苦苗族家庭。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并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朝鲜金化郡朴达峰阻击战。6月1日与副指导员坚守前沿阵地,打退美军两次冲击。副指导员牺牲后,又独自打退敌人两次冲击。后转至另一阵地,与一名机枪射手连续打退敌多次冲击。当晚插入敌侧后袭击敌群,夺回前沿阵地,坚守一昼夜,击退敌班至连规模的七次进攻,毙伤敌百余人,坚守阵地,直至兄弟连队接防。立一等功,获“青年的旗帜”光荣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军功章一枚,并被选入志愿军英模代表团,回国参加国庆观礼。1952年7月重返朝鲜前线,遭敌炮击牺牲,次年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授予二级战斗英雄。
1950年底,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随15军45师134团赴朝参战。1951年春末夏初,第五次战役后,为掩护主力向北转移,刘兴文所在的部队在芝浦里地区集结阻击美军25师和加拿大25旅。敌人集中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兵组成“特遣”队,在大量飞机坦克的掩护下,沿公路尾随我军疯狂扑来,134团3营奉命进入朴达峰阵地阻击敌人。朴达峰位于金化西南,海拔799.6米,山高崖陡,林木茂密,地势险要。战斗于5月28日开始,8连与敌人激战了4昼夜,打死打伤敌人数百人,使敌人未能前进一步。6月1日,刘兴文所在的7连接替8连投入战斗。正午时分,敌人成连、成营的兵力在大批坦克的掩护下,从三面向7连阵地实施猛攻,阵地上炮声隆隆,烈火熊熊,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刘兴文奉副指导员命令留在掩体里,却怎么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他想战友们在拼命杀敌,而自己却待在这里,算什么抗美援朝?不行,不能给苗家丢脸,要上前沿与战友们杀敌立功。他跨出掩体,正好遇到一位重伤员下来,说:“前方吃紧,快上去。”刘兴文二话没说忙把他的步枪和弹药接了下过来,快步朝着枪声急促的山头跑去。
这时,阵地上战斗员已经不多了。他找到连长、副指导员,副指导员高兴地说:“你来得正好,现在有仗给你打了。”连长指着右边公路上的山头对副指导员和他说:“敌人要爬上来了,你们俩快去。”副指导员带着他飞快地跑到指定位置,刚卧下,就见一大片绿油油的头盔向上爬来。副指导员说:“不要慌,你没有扔过手榴弹,专给我揭开手榴弹盖子,由我来扔。”刘兴文把手榴弹一个个拧开了盖,摆在副指导员顺手的地方。当敌人爬到离他们很近时副指导员右手一挥,一颗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刘兴文高兴地喊:“打得好!”他学着副指导员把手榴弹拉环套在小手指上,用力扔出一颗手榴弹,“轰”的一声炸死炸伤几个敌人,剩下的慌忙往回逃命。第一次参加战斗,就杀死了敌人,他感到无比兴奋。当打退敌人几次进攻后,副指导员不幸被子弹打中,刘兴文正要为他包扎,副指导员吃力地对他说:“不用了,革命战士要为祖国争光,坚守阵地……不能给中国人民丢脸……。”说完就闭上了眼睛。这时敌人又一次扑了上来,刘兴文独自作战,把满腔悲愤化成杀敌的怒火,接连扔出几颗手榴弹,炸倒一大片敌人,接着端起步枪追杀逃窜的敌人,接连打退了敌人这一次进攻。随后他一个人坚守山头,接连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手榴弹扔完了,他估计敌人一时还不敢上来,就赶紧跑回原阵地向连长报告,再拿点弹药来。不料连长受重伤,下腭被打碎了,躺在地上,不能说话,听完他的报告后,用手指着前方阵地,并用拳头在地上猛一砸。刘兴文明白了连长的意思,说道:“连长,你放心,我一个人也要坚守下去,人在阵地在。”连长赞许地点了点头。于是,刘兴文带满手榴弹又迅速地向那边阵地跑去。
此时敌人已占领了阵地,刘兴文迅速隐蔽起来观察情况,只见二、三十个敌人在阵地上修工事、吃东西,刘兴文思量着如何偷袭敌人。正在这时,战友梁和庭在他的阵地上用机枪压住了敌人,掩护刘兴文退到他们的高地上去,不幸梁和庭也负了伤,敌人趁机又冲了上来。刘兴文操起手榴弹向敌人投去,烟尘起处,敌人纷纷倒地。另外一个战友赵金平扛着机枪从一旁冲过来与刘兴文汇合。他们俩密切配合,远处的敌人被赵金平的机枪压住了,近处的敌人被刘兴文用手榴弹压下去,敌人的冲锋又一次被打退。
这时刘兴文看到前面的阵地上还有副指导员的遗体,便对赵金平说:“老赵,我们决不能让敌人糟蹋副指导员遗体,你掩护我,让我摸上去把敌人消灭掉,把阵地夺回来。”说完抓上两颗手榴弹一股劲跑到工事前,没有等敌人发觉立即投出了手榴弹,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了,炸死三个敌人。活着的敌人遭到这突然的打击,连滚带爬逃跑了。阵地又回到刘兴文和赵金平的手中。他俩互相配合,有时赵金平打完一梭子子弹后,刘兴文就扔出一连串的手榴弹,机枪子弹打完了,刘兴文便冒着敌人的炮火在阵地前拣敌人的子弹给赵金平。他们从中午坚持到晚上,打退了敌人的11次冲锋,打死打伤敌人100多人,英雄的阵地岿然不动,直到兄弟连队接防时,寸土不失,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
刘兴文在朴达峰阻击战中毙伤敌人100余名,战绩卓著,经志愿军领导机关批准,为他记一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军功章一枚。同时,15军在全军范围内广泛掀起“向刘兴文学习”运动。刘兴文英勇顽强、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的事迹很快在志愿军中传为佳话。
1951年10月1日,首都北京将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周年大会,刘兴文在朝鲜前线被选为代表,同赴朝作战的英雄们一起回祖国参加国庆观礼。1951年9月30日,刘兴文同朝鲜前线的回国观礼代表们一起,怀着幸福的心情见到了毛主席和党中央其他领导同志。
庆祝大会后,英雄们分别到祖国各地汇报,刘兴文、郑恩喜、王志林三同志到西南三省。1951年12月3日,志愿军归国代表刘兴文等一行由成都抵达贵阳,受到省、市有关负责人、驻军指战员、机关团体代表及各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1951年12月4日下午,刘兴文等在省军区礼堂向贵阳各界群众汇报,之后分别到各单位、机关、厂矿、学校、街道和群众组织等作巡回报告,英雄的事迹传遍了贵阳大街小巷。1951年12月18日,《新黔日报》发表了刘兴文给他父亲的一封信。刘兴文在信中鼓励家乡人民努力生产,表达了自己杀敌立功的决心,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高尚无私的品质。
1952年4月,刘兴文结束了对西南三省人民的汇报,满载着祖国各族人民的殷切希望,带着后方丰收的喜讯再次踏上征途,返回朝鲜战场,打击美帝国主义,争取再立新功。
1952年7月4日,刘兴文在返回前沿阵地途中,遭到敌人炮击,为掩护和抢救战友,不幸中弹牺牲,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