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0期 本期2475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12-21

永远创业者雷军

□王 洋

  今年7月9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成为港股首家“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开盘前,小米创始人、董事长雷军用“无比激动”来形容自己的心情,透露创办小米源于他的一个疯狂想法:用互联网方式做手机,提升中国产品的全球形象,造福全球每个人。

  小米IPO发行价为17港元,位于招股价范围下限,厚道价格是雷军的作风。上市当日受大环境影响,小米股价虽破发,但并不影响它跻身有史以来全球前三大规模科技互联网公司IPO。

  雷军在上市前的公开信中说,最近资本市场跌宕起伏,小米能上市意味着巨大成功,似乎对股价已有预期并做好准备。诚如他所言,“那天,我们一起喝碗小米粥,就开干了。谁也没想到,这家不起眼的小公司,后来实现了史诗般光辉的创业历程”。雷军的创业故事、他与小米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品读。

8年征途

  今年5月31日,小米以“8”为主题,在深圳举办年度旗舰发布会暨8周年发布会。重头戏自然是“小米8”手机,直接跳过序号“7”而取名“小米8”,足以彰显小米对新旗舰机的重视。此举,似乎也在向世人宣告——小米8年了。创业8年的小米,在产品制造、商业模式、企投模型上有着诸多独立创新。

  为何叫小米?雷军的解释是,希望用“小米加步枪”精神开始新一轮创业。有趣的是,当小米员工去工商局注册“小米科技”时,工作人员问“是不是做新型农业的公司?”后来还流传另一种解释:小米的Logo设计是Mobile Internet(移动互联网)首字母组合“MI”,亦为“米”的拼音字母;Logo180度倒转后近似汉字“心”,只是少了一点,意即“让用户省点心”。

  2010年4月6日,北京的空气中依然裹着些许寒意。在中关村银谷大厦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40岁的雷军抬起手,与12名创业者喝下一碗小米粥,便开启小米创业之路。历经8年成长,终于迎来了划时代节点——正式上市。

  可以说,今年的小米风生水起。10月25日,集团发布官方公告称,预计10月底手机出货量将突破1亿台,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目标。雷军随后表示,年出货量跨过1亿台门槛,是小米发展史上意义重大的里程碑,也是小米多年来在技术创新、品质提升方面持续努力的成果。

  时钟拨回2011年8月16日,在798艺术中心北京会所舞台中央,雷军身穿黑色T恤、深蓝色牛仔裤,以小米科技CEO身份带着“一款顶级智能手机”,对台下800多名听众讲述小米首款手机的诞生史。彼时,iPhone4还是“霸主”般的存在,安卓阵营里仍以HTC、SonyEricsson、三星、摩托罗拉等为主。但小米这一“为发烧而生”的国产品牌,凭着实力、“发烧”硬是闯出了一片市场。

  次年6月,小米完成C轮2.16亿美元融资,估值达40亿美元。两个月后,小米2正式发布,定价仍为1999元;11个月后,小米“2”系列销量突破1000万台。

  2013年,小米正式推出售价仅799元的红米品牌,搭配四核1.5GHz处理器、4.7英寸720p屏幕、800万像素背照式摄像头,书写了手机史上性价比的新历史。红米横空出世,让雷军的“厚道”得以极好体现。这一年,活塞耳机、小米移动电源等产品先后问世,小米由此开始布局生态链业务,并正式挥师海外市场。

  2014年,小米势头攀上巅峰,二季度便首次超越三星,成为中国出货量第一的智能手机厂商。小米网、红米手机、小米路由器、小米电视……小米生态版图出现了许多新面孔。同年12月,小米获All-stars、DST、GIC、厚朴投资、云锋基金等多个投资方的11亿美元E轮融资,估值达450亿美元。小米自主研发的松果处理器,使之成为第四家拥有自研芯片的手机厂商。

  然而彼时,雷军也遇到了挑战。随着体量增大,供应链、线下渠道布局等问题被逐步放大。2016年,小米未完成当年出货量目标,并跌出全球前五。

  为重振小米,雷军亲自负责手机研发、供应链,一边促进产供销一体化,一边牵头成立质量委员会,并亲自担任主席,狠抓手机产品质量落实。同时,小米开始大规模拓展线下渠道。目前,小米之家全国门店已突破500家。在产品方面,小米MIX、小米6等口碑佳作重回大众视线。补课后的小米,重新走上高速增长之路:2017年10月单月出货1000万台,提前完成1000亿元的全年营收目标;四季度同比增长高达96.9%,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手机品牌。根据IDC数据,小米市场份额于去年三季度超越三星,成为印度第一大手机品牌,随后将印度第一市场份额保持至今。

  8年来,诚如小米创业8年内部纪录片所记录的:从创办时的“小米加步枪”,到迅速崛起为人们眼中的明星创业公司,甚至被奉为国产手机未来之希望,再到销量急转直下、被对手赶超……既有创业初的激情、初尝胜利的兴奋,亦有遭受挫折的怀疑、逆转后的眼泪。“手机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如果我们不努力的话,真的一夜之间就会完蛋。”雷军这句话,是对小米8年发展路的最好总结,也是他8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人生冷暖、商场纷争,雷军比谁都体会更深刻。他已然成为一种现象,有着自己的坚持与梦想,“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拼命三郎

  1969年,雷军出生在湖北仙桃的一个教师家庭。18岁时,他拿着清华、北大的高考成绩,选择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进入武大后,不甘落后的他咬牙戒掉午睡习惯,自制以半小时为单位的学习计划;用两年时间修完大学4年课程,并包揽学校几乎所有奖学金项目。22岁时,他与人合著的《深入DOS编程》《深入Windows编程》,迅速成为程序员争相阅读的红宝书。大学三年级,他靠帮人开发软件赚到“第一桶金”,成了百万富翁。

  但对雷军而言,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一件事,当属在图书馆看到一本叫《硅谷之火》的书,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人的创业故事深深影响了他。大四那年,他便与人合创三色公司,主要业务是仿制汉卡。然而没过多久,程序被人盗用,公司宣布倒闭。

  1991年,雷军毕业后进入中关村,在一次计算机展会上见到了传说中的求伯君。次年,他追随WPS创始人求伯君的步伐,进入金山软件成为第6名员工——那是他对互联网企业完整认知的开始。

  从职员到金山北京开发部经理、金山总经理,再到金山CEO,雷军仅用了6年时间。而无论是那6年、还是金山后10年,他始终保持着大学时的勤奋,成为“中关村劳模”。

  1996年,“劳模”雷军遭遇了在金山的“滑铁卢”——几乎倾尽所有开发的WPS软件“盘古”惨败,那是他最迷茫的一年。后来,联想以450万美元现金外加450万美元商誉注资金山软件,公司实现重组,雷军出任CEO。担任管理者后,他每天休息时间不足5小时。2007年10月,金山软件在港交所上市。但仅两个月后,雷军便如释重负地结束了16年的“金山生涯”。

  “离开金山对我是一次重创,心理创伤超过大家想象。我个人很努力、很勤奋,带着一帮人打了这么多年江山,整成这样子当然不服气。问题肯定出在自己身上,那我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不服输。”雷军说,离开金山软件是思考大半年的决定,“金山就像在盐碱地里种草。为什么不在台风口放风筝呢?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

  此后3年,他似乎淡出人们视线,成为江湖传说中的“隐者”——天使投资人。在投资界,雷军再次获得巨大成功。当大家认为他这辈子“差不多”“不再折腾”时,这个步入不惑之年的男人,却用创办小米的行动再次打破了他人认知。

人生下半场

  雷军创立小米更像是一场赌博,把“雷军”的名声全部掷于这一把。临近“知天命”的他,对小米IPO首日表现调侃道:“今天我特意穿了件破洞裤,纪念一下昨天IPO首日表现,时刻提醒自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在外界看来,上市公司意味着巨大成功与财富回报。但对雷军而言,上市仅是小米新的开始,是将小米推向更大市场、成为全球性及公众公司必走的路。“现在谈小米成功还为时过早,小米的创业路才刚开始。”这是他在很多场合都提及的一句话,包括小米在港上市后。

  “雷军改变了中国制造业。”雷军希望,这句话能成为自己的墓志铭。带着这一初心,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帮助中国制造企业更好走出去及助力中国企业更好实现优质产品设计的相关提案。雷军说,在小米迅速崛起的背后,是以创新设计为驱动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小米一直重视设计创新,并在此方面持续多年投入,拥有超过400人的设计师团队,“小米在产品设计、品质、性价比等一整套上的先进模式,极大影响了同行,并推动了全行业进步”。

  今年4月25日,在武汉大学举行的小米6X发布会上,雷军向所有用户承诺:“小米硬件整体利润率不超过5%”。数字背后是他“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商业逻辑,也巧妙展示了小米硬软件协同的盈利能力。快跑的小米商业边界不断扩大,已成为一家兼跨智能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新零售多个业务领域的庞大生态型公司。

  如今,“因为小米,所以米粉”绝非一句简单口号。雷军在上市前的内部信中说:8年时间,小米从十几人小团队成长为近两万名员工公司,手机业务稳居全球前四,“所有成就归根结底是我们价值观的胜利,要继续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坚持创业心态,坚持与米粉交朋友。”他用“米粉”重新定义与消费者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商业理念。

  事实上,雷军的身份不只是小米创始人,还是中国最多产的科技投资者之一,所创办风险投资机构——顺为资本持有数百家不同行业公司的股份。当然,他及小米最深远的影响,仍在中国智能手机领域。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去年4月9日,雷军在微博发了一条与公司、产品无关的微博。配图中,他穿着黑色西服外套、蓝色牛仔裤,抱膝坐在母校武大行政楼前的翠绿草地上,笑容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