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4期 本期2439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10-19

“校长”王石

□张晓玲 孙艺萌

  白色衬衣、黑色夹克,67岁的王石看起来非常精干、矫健。

  9月下旬,他现身深圳大梅沙万科总部,出席2018年深潜训练营开学典礼。

  这次,王石的身份是“深潜学院校长”;前一天晚上,他作为“神秘嘉宾”,刚刚参加了万科34周年晚会,结束后又立即奔赴另一场慈善活动。

  王石看起来更忙碌了。他如今的头衔,除了万科荣誉主席、万科基金会理事长外,还兼任华大基因、远大集团联席董事长。

  辞任万科董事会主席已过去一年零三个月,“退休”后的王石很享受自己“人生的第三个1/3”。

  尽管拥有多个身份,但王石最为注重、亲力亲为的是深潜学院。那是他于2014年开启的企业家训练营,致力于培养新时代的中国商业领袖及可持续的职业教育。

  从地产到教育,从开发商到校长,王石的人生充满了无数可能,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从地产商到校长

  9月末,房地产降价蔓延、万科“活下去”引发的争议正酣,一如十年前王石抛出的“拐点论”。

  出现在深潜训练营的王石,一派云淡风轻之态。那些房地产的纷扰,似乎已与他无关。

  9月22日整整一个上午,王石全程站着,与37名深潜新学员热烈互动;开营第二天,他又陪伴学员开启一天一夜的荒岛求生活动。

  培训中国企业家,已成为王石投入精力最多的事业。

  2011年,带着“了解西方文明”的诉求,王石奔赴哈佛访学。深潜公司正是起源于游学经历。他发现,国内企业家群体有着同样的诉求。2014年10月,王石组织了首批中国企业家在剑桥的训练营。

  4年后,深潜首次落地国内。第一站契合改革开放40年,王石选择了深圳。之后,还会陆续在昆明、扬州、吉林、北京开展,并于明年春天前往剑桥大学。

  本期,王石领创“中国新企业家精神”计划,旨在共同探索中国企业家精神的起源、未来企业发展基因解码,具体课程内容涵盖挑战力、管理学、生命力三大模块,28天的课程被拆分到6个城市,拉伸至一年。

  作为“校长”,王石希望将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关于运动、宗教及人生等的思考,传递给深潜的企业家群体。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认为,王石不停地向大家灌输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中国企业家整体都是一种提升。

  王石告诫学员们,企业经营规模做大、利润增长不应当成目标,而是结果。比如在房地产行业,“超越万科”的想法很危险,因为万科体量已很大,想超越只能超常发展,而超速即面临失控的风险。

  他让学员们思考什么是成功。前一天晚上万科司庆,主持人介绍他为“大人物”令其颇为不适——因为真正让他自豪的,是自己主导了万科的“去领袖化”。

  王石还告诉学员们,“成功的时候别人把你当成大人物不重要,重要是你如何把握自己”。深潜的与众不同之处也在于无领袖化,学员之间互为导师、教学相长。在王石眼中,“人与人之间应该是伙伴关系,不是谁决定谁的命运,我们是一种合作,互相离不开”,这同样适用于企业管理。

  王石坦言,曾经勇攀珠峰、穿越南极时的他是一个强者,对弱者是排斥的;如今,他对个人英雄主义有了深刻反思,更希望企业家用最优越的资源在社会悬殊、不平等中体现担当。

  从地产商、访问学者到校长,王石说自己正在体验“第三个阶段的精彩人生”。深潜学院的蓝图,也在王石的身份过渡中逐渐落地。

  再次出发“创业”

  王石最推崇的企业家之一是褚时健,他创造的“褚橙”神话广为流传;而自己也开始了特殊的二次“创业”,方向是教育,深潜则是一个抓手。

  “第九期已经成功结营了。”提及深潜学院,王石不无骄傲。

  迄今为止,深潜训练营的明星企业家包括冯仑、徐少春、陈劲松、张维、徐小平、毛大庆等。与单纯的商学院不同,这里早晨赛艇、下午讲课,崇尚“较劲”,甚至“逼迫”一些五六十岁的企业家去改变自己。

  从访学第4个年头的构想雏形,到如今百余名企业家学员的强大号召力,深潜九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路摸索。王石坦言,直至第五期才明确其发展方向:“成为真正可持续的职业教育”。

  深潜全称深圳市深潜教育培训有限公司,创立之初是万科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冯楠以前为万科员工,总经理为周寅猛。作为创始人的王石,不担任深潜公司具体职务,亦不拥有任何股份。

  4年嬗变,深潜公司已成长为独立的商业品牌,是集深潜训练营、水上运动基地、赛艇赛事运营于一体的教育类综合运营商,旗下产品涵盖深潜学院(企业家培训课程)、深潜少年班(青少年培训课程)及健康管理、俱乐部、大师赛等业务模块,学员从企业家扩大到了白领、青少年。

  但截至目前,深潜并未形成成熟的商业、盈利模式,其主要收入来自训练营报名费用、俱乐部会员收入、赛事报名费用及赞助收入等,训练营费用低于长江、中欧等商学院。

  王石曾说,深潜是社会企业,但在实际操作中作为一个商业平台,不盈利无法长期运转。

  周寅猛也曾为公司定下“一年盈利、两年翻番、五年上市”的计划,并预计2017年公司将盈利。

  但王石透露,过去4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虽然赔钱,但是值得。”他依旧认为,搞教育不能急于求成。

  然而,这不代表王石对明确的商业模式没有渴望,因为倘若无法盈利,便很难成为一种可持续性的成人教育。“只靠我一己之力和一部分志愿者,很难做得持久,所以盈利模式是必须摸索的。”

  他坦言,深潜学院主要借助企业家的资源发展起来,自己只是一个牵头人,企业家贡献了真正的力量。

  目前,深潜课程比较有针对性,涵盖对企业的管理、发展与创新;其次,企业家掌握着大量资源,因此不仅让他们接受教育,还要他们来投入、投资。

  比如,赛艇是深潜的重要部分,世联行董事长陈劲松不仅为母校同济大学建立艇库、组织赛艇队,助力其参加国际上最有名的大师杯邀请赛;作为深商会副会长的他,还在深商会组建了游艇会。

  此外,金蝶董事长、创始人徐少春在深圳建立华艇会、明珠会两个赛艇会,并赞助家乡湖南沅江每年举办一次赛艇节;一德集团董事长陈俊亦当选江苏赛艇协会会长,在当地大力推广赛艇运动。

  这些显然可以解释,深潜学院在扩大学员群体的情况下,仍坚持发展企业家成为主力。

  深潜基地正在持续整合万科的资源。比如,坐落于大鹏湾浪骑基地的深圳万科浪骑游艇会,便是2006年6月由万科全资收购浪骑游艇会形成的;北京松花湖基地亦属万科旗下。

  目前,深潜学院自己掌握的在建基地有深圳、扬州、上海、杭州、北京,预计今年底可增至7个。

  发动前期深潜学员建基地的工作正在不断推进。目前,加上深潜学员于武汉、南京、厦门建立的基地,全国10个城市已完成布局。

  “深潜不是单纯的商学院。”王石说,体育、学习不能太功利化,它并未刻意影响企业管理,而是希望对企业家群体的精神、生活方式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运河”的野望

  2003年,当时52岁的王石成功登上珠峰,成为中国登顶珠峰年龄最大的一位登山者。在所有人眼里那是一次“伟大的壮举”,他却说那段经历让自己深刻感到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成功不是偶然和侥幸。

  随着年龄增大、精力有限,近年来王石基本放弃了登山的爱好。不过他说,登过雪山后发现,从事其它什么运动都觉得“so easy”,甜滋滋的乐在其中。

  女友田朴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形容王石:“走过很多世人不敢走的路”。2011年去往哈佛游学前,王石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60岁再去学英语,每天却书不离手,就像处在旺盛青春期的人一样渴望知识、探索新的世界。“他做事情非常执著。很多人有小聪明,学得很快;但他是有大智慧的人,想做的事情会坚持到底。”

  在王石看来,管理一家企业要持续10年、20年,就像跑马拉松一样很漫长,必须熬得住。“很多时候有‘撞墙点’,人也会经常出现职业疲劳,干着干着就觉得好无助、好无奈、好烦、过不去、想换一个地方,等等。那是工作中常有的事,马拉松其实就是一个缩影,坚持下来、耐得住孤独,你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爱折腾”的王石,如今显然并不满足于校长的身份。

  10月9日,王石因在“绿色环保领域”的贡献,获颁2018“亚洲创变者”奖项。这是他多年致力于环保事业的结果。

  今年,他还被任命为远大集团、华大基因联席董事长。此举意味着在商业运营上,仍可发挥他的才干。

  10月初,王石动身前往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开启为期两年的以色列民族在东亚的迁徙史研究。未来,深潜的教育版图将继续放眼世界发达经济体,研发创新课程、开发新的学习线路,比如探访日本、以色列等国的高科技经济发展模式等。

  所有这些,都让王石的“第三阶段人生”更充实、更忙碌。

  对于未来,他的脑中有一个“大运河”设想。“运河的内涵,在文化上非常深刻,就是一个网。”王石说。

  在此概念下,他把所有自己的活动都与运河结合、串联起来,比如赛艇亲水性、自然环保、环境保护,甚至运河城市的更新、国民健康等,都将成为深潜的内容。

  另一方面,借助自己的多重身份和角色,王石可打通商业、教育、公益、慈善与人文等领域。比如立足华大这一新平台,健康产业的拓展显得游刃有余——早在万科与华大共同注资成立生物科技公司、共建生物小镇的合作中,便已见端倪。

  未来,在深潜学院的基础上,王石或将整合多方资源,探索教育、人文、城市更新与交流的新商业模式。

  一个人的第三阶段人生有多大可能性?到底能爆发出多大的能量?对王石来说,要超越30余年创立、管理万科的辉煌,无论是深潜、还是他设想的“大运河”计划,目前都还不能企及。

  不过,对提倡无功利学习,重新反思成功定义、讨厌被称为“大人物”的王石而言,“超越万科”可能只是一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