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4期 本期2435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10-12

马车缘

□陈树庆

  在乡村的农活中,做很多活儿都少不了马车,留在我记忆里的是清脆的马蹄声和悦耳的马铃声,车把式吆喝牲口的粗犷声。

  马车作为农业社会一种最典型的产物和象征,它们长年累月地奔驰在乡间田野的土路上,运送货物、肥料,沟通城乡之间的物资交流。马车一年四季最忙碌的时节,莫过于秋收和运送粪肥,在庄稼刈割的深秋里,马车要把田野里的粮食和庄稼的茎杆运回村庄,要把庄稼人的希望和梦想运回村庄,在早春把一车车粪肥运往田野。那时候农村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进行集体劳动的。每个生产队里都有各自的场院,场院的北面建有马壕,是村里养牲口的地方。赶马车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赶马车的也叫“车把式”,在于驾驭马匹,通过个性化口令以及甩鞭、拉绳等配套动作,决定行止、快慢和方向。

  马车载物也载人,马车最风光是给村里年轻人娶亲,遇到有人家娶媳妇时,村里就套上马车拉媳妇,车厢上面用竹片弯成弓形,上面盖上彩席,迎亲的马匹也系上彩绸,戴上响铃。迎亲的人坐在车上,把外村的新娘和大红大绿的嫁妆接来,整个村子都沾上喜气。一路笑声一路铃声,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奔驰在乡村道路上的马车,更像一道朴实无华的流动风景,它们所经过的地方,都将刻下醒目或不够醒目的车辙印,扬起迷雾般的飞尘,洒下串串清亮的马铃铛声,作为乡村长大的孩子,喜欢乘坐马车了。只要远远看到马车来,管他熟否,招一下手说,大叔,捎个脚,豪爽的车把式问了去向,手一挥,上吧。赶紧小跑几步跟紧,轻轻一跃,坐在马车屁股上,

  马车是乡村田野或丰收的代名词,更是希望或梦想的代名词。入秋,苹果红了脸,采摘下来,装上马车,一辆接一辆;地里重彩浓色的谷子、玉米、高粱也收了,此时马车最忙,一趟趟拉进场院,收获的喜悦扬上天。所有的马车几乎和田野打成一片,只有到了异常寒冷的腊月,马车才会披着洁白厚重的飞雪,到县城里拉回乡亲们过年时备用年货的欢欣。当一辆辆马车从生产队大院里鱼贯而出,像一辆辆整装出征的战车,红日刚刚喷薄而出,淋浴万道霞光的马车,将奔往道路、田野、县城甚至更为遥远的地方。

  在我深远而温情的记忆里,我朴素的童年和少年,都同那“得、得”的雄健有力的马蹄声有关,都同那奔跑在乡村道路上一辆辆马车有关。毫无疑问,从乡村走出来的我,对记忆里的乡村马车,永远同村庄、田野、粮食、汗水和艰辛息息相关。马车是诗意的更是力量的,就仿佛慷慨地承载过我五光十色的梦想。

  马车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缩影,它承载了一段厚重的历史。伴随时光的流转和社会的文明进步,马车带着古老的铃声,沿着乡间古道已经远去,被汹涌的岁月潮水所湮没,但我心中的马车依然奔驰在乡间的土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