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4期 本期2435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10-12

  编者按

  市场主体充满活力,经济才能形成持续的发展动力。今年以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推进企业降成本、添活力。但是,一些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仍然高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为分析问题根源、破解发展症结、找准对策建议,即日起本刊连续转载经济日报的“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系列报道,践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敬请读者朋友关注。

企业“减负”:已有甘露更盼雨水

□董碧娟

  今年以来,“减税降费”持续牵动人心。尤其是近一段时间,关于创投基金合伙人要补征个税、社保交由税务部门征收将加重企业负担的传言,引起了不少担忧。

  在此关键时刻,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保持地方已实施的创投基金税收支持政策稳定;在社保征收机构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现有征收政策不变,同时抓紧研究适当降低社保费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的要求一锤定音,给大家吃了“定心丸”。

  那么,目前国家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成效如何?企业是否感到税费负担变轻了,还有哪些期盼?接下来减税降费将从何处发力?

  “减负”红利不断释放

  在年初确定全年减税降费1.1万亿元目标后,国家层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台:降低增值税税率、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试行留抵退税;提高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延长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清理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标准……

  “这些减税降费政策,主要在三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说,一是作为“降成本”政策的重要措施,下调增值税税率、留抵退税等政策有助于减轻企业负担,起到了稳定就业、促进投资的作用;二是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减税降费政策;三是在创新创业领域,通过系统且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研发投入、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增值税改革,将原适用17%税率的制造业及11%税率的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税率,分别下调1个百分点,减税政策效应自6月份申报期开始显现,6至8月累计减税959亿元;从7月起,对18个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行业及电网企业开展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工作,7至8月共办理留抵退税786亿元。两项合计减税1745亿元。

  仔细翻开财政收支账本,也能看出减税降费效应在加速显现。今年前8个月,累计财政收入增幅比前7个月放缓0.6个百分点。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的增值税,前8个月收入增幅比前7个月更是放缓了1.3个百分点。

  在加速落实已定政策的同时,国家也不断开拓空间扩大政策红利,让减税降费更实更细更深。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确保全年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1.1万亿元以上的基础上,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初步测算全年可减税650亿元。

  8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推出对因去产能调结构等政策性停产停业企业给予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对涉农贷款量大的邮政储蓄银行涉农贷款利息收入允许选择简易计税方法按3%税率缴纳增值税等多项举措,预计全年再减轻企业税负超过450亿元。

  企业获得感更明显

  “增值税作为间接税,税率下降有三个方面的效应。”张斌表示,一是减少企业在经营中垫支税款的数量;二是国内增值税、进口环节增值税的减少如果导致最终消费品含税价格下降,则会通过扩大消费带来销售额、企业设备利用率的提高;三是含税价格下降幅度低于减税幅度的部分可以转化为企业利润,提高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财务主管马乐说:“这次税率调整给我们公司带来3947万元的减税红包,极大地降低了我们的税收成本,让我们更有信心和能力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生产中去。”

  据摩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介绍:“受益于税率下调,我们公司今年预计减税268万元。税负降低带来的不只是税款变化,按照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测算,这一措施将为公司利润率贡献0.34个百分点的增长。”

  不仅是大企业,小企业也在减税降费改革中收获不少。自今年5月1日起,我国将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由50万元、80万元上调至500万元,并在一定期限内允许已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转登为小规模纳税人,以使更多企业享受按较低征收率计税的优惠。

  上海旭清茶叶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说:“我们公司从事茶叶销售,茶叶主要从茶农手中直接收购,可抵扣进项金额较少;转登为小规模纳税人后,按照去年销售额计算至少可以减税2万余元,这对我们小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留抵退税更为众多企业带来了“及时雨”。“第一笔退税703万元已经入账,第二笔8300多万元的退税也已经完成申请手续。由于公司需要扩大生产,这些退税款对我们来说就是‘及时雨’,大大减轻了公司的资金压力,我们将把退税用于技改项目研发和实施。”上海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说。

  “从短期看,减税降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政收入;但从长期看,减税降费能够‘放水养鱼’,给予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增强发展活力,从而扩大税基、促进财政增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说。

  期盼优惠持续稳定

  “就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来说,由于国家近年来鼓励和支持新能源行业发展,我们公司确实能享受到很多税收优惠政策。今年实施的增值税税率下调、留抵退税等政策,又进一步降低了税负,减轻了公司的资金压力。”北京启迪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财务总监李祺说。

  不过,她也道出了众多企业的一个心声,那就是希望降低社保费率。李祺表示,企业每雇用一名员工,除了工资还需要支付工资总额百分之三十多的社会保险费。

  “下一步,随着国税地税合并后社会保险费征管体制改革的推进,建议加紧研究并同步出台显著降低社会保险费费率的政策。同时为了稳定就业,应该对缴费确实有困难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制订明确的过渡期政策。”张斌建议说。

  “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简化税制,各项政策变化别太频繁了,不然企业还得花很多精力去研究学习,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成本。”杭州好好开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崇中如是坦言。李祺也希望,有利于提高企业生存能力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能够从短期政策变为长期固定政策。

  全国政协常委、资深注册会计师张连起表示,减税降费有必要持续推进,特别是用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给实体经济创新驱动引擎加“高标号汽油”。下一步,应该更加注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促进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税收优惠政策更加充分、通畅地落地,坚决消除“中梗阻”“肠梗阻”,加大力度让实体经济更加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