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391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7-19

关于人民政协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思考

□王能军

  脱贫攻坚工作是第一民生工程,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摆脱贫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是我们党和国家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庄严承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期间必须如期完成的宏伟目标,这既是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十三五”期间人民政协组织助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一、用好“调研权”,催生脱贫攻坚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政协要用好调研视察权,讲真话、进诤言,出实招、谋良策”。人民政协在助推脱贫攻坚中,要以调查研究为抓手,在调研角度、高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努力为扶贫攻坚献良策、增动力。要切实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紧扣实施“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精准脱贫、“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要求、“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健全扶贫机制及精准扶贫实施中的新生问题等重要课题,适时组织专题调研和重点视察,围绕调查情况精准、分析问题精准、提出建议精准的工作要求,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等重点人群,针对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基础设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贫困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情况等方面内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思路,使政协的调研建言更加契合中心任务,更加符合决策需要,更加体现人民心声。

  二、用足“话语权”,争取脱贫攻坚推力

  汪洋同志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指出:“政协不是权力机关,参政不行政、建言不决策、监督不强制,主要通过协商发挥作用。这种作用不是靠说了算,而是靠说得对。说得对就是能够提出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意见建议,这就需要求真务实的能力水平”。 人民政协在助推脱贫攻坚中,要紧紧依靠政协的“话语权”,积极向全国政协和上级政协反映诉求、争取发展红利。具体可以通过提案和政协全会、常委会、专题协商会等形式,提交和报告涉及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各个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要高度关注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和与群众的经常性联系,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跟进,做好解释政策、纾解矛盾、平复情绪的工作,不断为脱贫攻坚减阻力、添助力、增合力。充分发挥政协渠道畅通的优势,及时将广大政协委员和群众的真实诉求、社会各界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合理意见建议反馈给党委政府,有效凝聚各方力量、汇聚群众智慧。

  三、用实“监督权”,增添脱贫攻坚助力

  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2018年在同党外人士座谈并迎春时的讲话时指出:“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贡献”。无论是在脱贫攻坚重点攻坚期还是巩固提升期,我们都要围绕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通过调研、视察、协商、评议以及提案和建议案等方式,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监督,帮助党委、政府裨补阙漏、改进工作。一是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作实践。在进村入户调研、宣传政策、建档立卡“回头看”、党建和扶贫“双推进”、基础建设和产业项目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及农村危房改造建设等工作推进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二是以社情民意为指向确定监督重点。对在工作中群众反映强烈、村组干部意见较大、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诸如上下政策不衔接、部分政策难兑现、部门协作效率不高等问题,以专题调研、专项视察等方式开展监督,深入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和办法。三是紧扣脱贫攻坚目标开展监督。组织相关政协委员深入当年出列的区县调研,调查了解真实情况,倾听干部和贫困群众的声音。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研究解剖,客观反映情况,提出对策建议,促进贫困村贫困户“真出列、真脱贫”。

  四、用准“协商权”,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指出:“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此,建议要将“商以求同、协以成事”作为推进协商民主的价值追求,选择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利用政协会议协商、调研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平台开展协商,邀请基层干部、普通群众参与协商,既通过协商广集智慧、广纳诤言,又通过协商增进共识、凝聚合力,而且通过协商发扬民主、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真正发挥“人民政协为人民”的作用。

  五、用活“参与权”,激发脱贫攻坚活力

  脱贫攻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一切力量参与,努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有力出力、有计献计的良好局面。因此,要充分发挥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脱贫攻坚工作凝聚共识、消除杂音、增添力量。一是要切实为脱贫攻坚凝聚共识。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阶段实施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要将脱贫攻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措施、政策保障等传达到每一位委员、每一位政协工作者,使他们清楚明白脱贫攻坚为什么要做、怎么做、我能做什么的问题,鼓励他们自觉融入脱贫攻坚工作热潮。二是广泛动员全员参与。充分发挥政协联系面广的优势,以贵州省政协发起的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省、市(州)、县(市、区)百名政协主席挂帮百个贫困乡镇、千家委员企业帮扶千个贫困村、万名委员结对万户贫困家庭)为载体,广泛动员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及各界爱心人士自觉参与脱贫攻坚,帮助贫困乡村建设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公共服务项目,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致富增收产业。通过智力帮扶、产业帮扶、医卫帮扶、助学帮扶、就业帮扶、慰问帮扶等形式,为精准脱贫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 (作者系铜仁市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