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358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5-22

平塘智慧旅游: “大数据+大旅游”的新样板

  本报讯(记者 李 丽)“今日销售票数1047,销售额52885”,5月15日,位于平塘天文小镇的平塘智慧旅游平台上,数据中心概览的界面上,近一周销售票量、客源地销量等数据一目了然。这只是平塘智慧旅游的一个小缩影,“大数据+大旅游”在贵州发挥出了极大的能量。

  2017年初,平塘县与贵州广电网络公司合作,积极推进智慧旅游景区建设,通过大干180天,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县级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第一个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第一个多功能智慧杆定制的智慧旅游平台。2017年国庆黄金周以来,智慧旅游云项目发挥了强大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得到各方认可。据悉,今年1-4月,全县共接待游客323.34万人次,同比增长38.93%,实现旅游总收入33.51亿元,同比增长39.83%,其中,省外游客189.02万人次,同比增长40.25%。

  平塘智慧旅游项目是我省最全面、最系统、最具规模的智慧旅游项目,是先进信息科技成果和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产物,该项目通过移动终端等设备设施,实现景区景点自动导览、游客互动,实现入境人员、车辆、客源、旅游收入实时自动统计,实现客流、客源地、票务等信息实时数据动态追踪管理和行为分析,构建数据模式实现精准分析和数据决策。在建设过程中,创新增添了一些新亮点,比如,在智慧旅游项目建设中增加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天眼和其他景区的负氧离子浓度、大气温度、湿度、风力、风向及其变化趋势,项目投入试运营以来,天眼景区负氧离子浓度平均值达到国家优良级别空气质量标准的10倍以上,成为全省第一个拥有景区实时负氧离子大数据的县份。在终端设备的安装上,实行个性化定制,把避雷、太阳能蓄电、LED照明、环境监测、WIFI、球机监控、广播、报警、咨询九大功能汇集在一起,完成全省首家智慧杆的个性化定制。

  项目的建成,实现了景区由人工管理向智慧化管理的转变,售票中心、检票口、观景台、危险地段、休息亭等游客集散的重要路段实现了24小时全程球机监控,减少了景区一线管理工人,并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景区管理的滞留游客在哪里、重要景观无人值守、意外事故原因追溯等重大问题。实现了微管理向宏观管理的转变,通过后台数据,全面掌握各景区管理情况,通过分析数据,为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撑。预警能力明显增强,在2017年国庆黄金周、省十二届旅发大会、今年春节和“五一”高峰时期,大量游客涌入平塘,通过智慧综合管理平台对各景区实时调度,及时发布信息,提前疏导,提前分流,极大提高了游客满意度。

  目前,平塘已建成全省第一个县级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和机房,依托数据中心,目前平台已成功接入了智慧消防、公安天网、中国移动客流分析等大数据,实现了数据互联互通,未来平塘县将继续推进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扶贫等项目建设,依托智慧旅游平台,打造智慧平塘,谱写平塘大数据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