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政府携手新华社
“黔系列”民族文产品牌打造再发力
本报讯(记者 田锦凡)近日,贵州省政府与新华通讯社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联合打造民族文化产业集群——“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当天,“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行动”亦正式启动。
作为多民族聚居省份,贵州拥有资源丰富、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的民族文化,是最可贵、最珍视的宝贝之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打造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提出要以“工匠精神”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2015年底,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工作方案》,正式拉开了贵州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提升打造的帷幕。
按照规划,贵州在“十三五”期间将对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民族刺绣、民族医药、银饰等民族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大力推出“黔酒”“黔茶”“黔药”“黔银”“黔绣”“黔织”“黔艺”等“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并在每个品牌下推出10个以上代表性产品及企业,从而塑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产品品牌体系。这成为贵州推动民族文化产业振兴、促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创举。
2016年3月,“黔系列”品牌形象标识(logo)征集启动;同年8月,完成“黔系列”品牌形象标识(logo)最终确定,为“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启动打造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年2月22日,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工作启动仪式在贵阳举行;从同年3月1日起,“黔系列”品牌宣传在贵州全省高速公路、机场、火车站、市区繁华地段等户外场所全面投放。同时,“黔系列”品牌各个系列标准体系建设、品牌产品评选认定、产业扶持措施等亦全面推进。贵州通过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持续促进了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双提升。
随后,贵州省政府还建立省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定期召开会议,着力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大资金、税收、金融支持力度,加强对“黔系列”企业的纳税指导,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针对不同类别的民族文化产业,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式,突出传统民族文化工艺优势,打造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据了解,新华社实施民族品牌工程是服务品牌强国战略的实际行动,旨在整合新华社丰富的媒体资源、强大的传播能力、专业的智库力量,为国内优秀民族品牌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提供有效的推广渠道,为唱响中国品牌加油助力,为中国民族品牌走向世界铺路架桥。
新华社与贵州的交流合作源远流长。1995年以来,新华社分别在息烽县、思南县、石阡县开展定点帮扶工作。此次共同实施“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行动、联合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是双方合作从外延到内涵的一次全面升级。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将充分整合媒体资源,系统推广“黔系列”品牌;运用全球网络及传播渠道,面向海内外讲述“黔系列”品牌故事;调动智库力量和相关资源,为“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品牌打造等系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