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358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5-22

贵州力挺信息消费提速发展

要求采取购买服务、PPP等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本融入

□本报记者 田锦凡

  就在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即将启幕之际,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出台了一份重磅文件。

  这项名为“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的实施意见”的新政,由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旨在全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加快推动全省信息消费全面发展、纵深发展、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有效供给、带动产业升级、释放内需潜力、壮大内生动力。

  遵循坚持创新驱动、供需互动、协同联动的基本原则,贵州将推动信息消费与“双创”、“互联网+”深度融合,鼓励核心技术研发、服务模式创新,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向信息消费领域广泛渗透;加快拓展、升级信息消费,推动信息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有效匹配、消费升级与有效投资良性互动;以企业为主体促进信息消费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强网络、平台、支付、物流等支撑能力建设,构建完善的信息消费生态体系。预计到2020年,全省信息消费规模可达160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块官方祭出的“大蛋糕”中,实体企业、民间资本有望轻松“分羹”——文件明确规定,要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依法采用委托运营、特许经营、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本融入信息消费发展。

  1600亿元“大蛋糕”

  根据发展目标,到2020年贵州信息消费规模将达1600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人均信息消费水平位居西部省份前列。其中,以大数据为引领的信息消费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全省信息产品及服务更丰富,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增长,拉动相关领域产出达4000亿元。

  同时,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成贵州·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全省形成“百兆乡村、千兆城区、万兆园区”的光纤覆盖格局。着力推进“小康讯”行动计划,行政村实现100%光纤通达、4G网络覆盖;着力推动广电云“户户用”、5G试商用,公共服务信息需求有效拓展,各类信息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

  为此,贵州将大力发展高端智能终端产品,加快智能硬件、新型显示、芯片、智能传感器等技术研发及产品化,重点发展面向消费升级的移动通信终端、智能硬件等新型信息终端产品,创新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服务机器人、消费级无人机等前沿智能硬件产品,促进信息消费产品提质升级。

  推广数字家庭产品。加快数字家庭产业基地建设,力促数字家庭智能终端应用与普及,面向生活情景、安防控制、绿色节能等典型应用场景,积极推动智能安防、人脸识别等新型数字家庭产品发展;鼓励家电企业扩大产能,研发及生产智能电视、智能音响等产品,发展面向定制化应用场景的智能家居“产品+服务”模式。

  拓展电子产品应用。提升车载移动终端本地化生产能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建设,加快发展北斗导航等汽车电子产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生产具有智能健康管理、监测功能的医疗电子产品;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市场流通、资源环境保护等相融合,加快推进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认定、建设工作。

  发展多元化信息消费

  推广公共服务类信息消费。在“互联网+政务民生服务”上,推动共享经济类平台建设,逐步引入第三方机构为交通、旅游、教育、医疗、缴费、物流、家政等领域提供增值类社会公共服务;在在线医疗服务上,加快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大力推广使用智慧门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应用程序(APP);在在线教育服务上,推动教育培训机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建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线开放数字教育云平台,加快教育资源汇聚与联通,促进“互联网+教育”社会化服务转型;在智慧健康养老消费上,加快申建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促进远程健康监护、居家安防、定位援助等养老服务新模式应用;在数字体育消费上,大力推广场馆设施线上查询、预订支付、开放分享服务,推动传统赛事数字化、数字体育电竞化,拓展线上体育消费。

  创新发展生活类信息消费。在数字创意内容及服务方面,发挥地方特色自然资源、民族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等优势,加强对优秀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及利用,重点扶持一批文艺网站、数字创新企业,鼓励用市场化方式发展知识分享平台,打造集智创新、灵活就业的服务新业态;在便捷交通服务方面,鼓励企业基于大数据分析,开展出行信息、交通诱导、移动出行应用、智能交通设备等产品及服务;在智慧旅游服务方面,建设智慧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探索推动自然景观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仿真技术融合,丰富景点景区旅游产品内涵。

  扩大行业类信息消费。加快提升面向政务、工业、农业、电商、健康、旅游等行业应用需求的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支撑能力,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推进面向中小微企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网货下乡”“黔货出山”“农货进城”,发展绿色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线上定制、线下送货到家的销售服务新模式,鼓励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垂直电商,引导大型企业建设开放式集采、集销、服务电商平台,推动旅游、酒类、医药、茶叶、汽配等行业电商发展;提升大数据服务农业发展应用能力和水平,完善升级“农业云”平台,建立农业全产业链智能化监测分析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完善生鲜食品、药品等冷链物流配送服务网络,鼓励物流企业整合社区现有便民服务设施,发展定时配送、社区自提柜、冷链储藏柜、代收服务点等新型智能化配送模式;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小额、快捷、便民的小微支付方式,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支付、清算等金融领域应用,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扩大信息消费覆盖面。在工业制造、生态环保、旅游文化、商贸流通、农业、建筑等重点行业开展一批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项目,加快贵州·中国南方数据中心基地建设,推动数据中心向虚拟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减轻中小企业网络带宽费用,加强城乡互动的双向物流体系建设;推介适合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移动应用软件、移动智能终端,开展农业新媒体信息服务;加快建设全省信息消费培训平台,鼓励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将信息技术和应用技能纳入在校、在职、继续教育等教育体系;鼓励企业发展互联网互动娱乐,推进信息消费体验中心、体验店建设,提升集信息发布、综合查询、便民支付等服务于一体的信息消费体验。

  向民企抛出“橄榄枝”

  为推动信息消费产业提速发展,新政要求加大财税扶持力度。未来,贵州将充分利用省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探索建立覆盖创新链、产业链的多元化政府资金投入机制;认真落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同时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依法采用委托运营、特许经营、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市场化方式,大力引导社会资本融入全省信息消费持续快速增长过程中。

  此外,贵州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消费技术产品研发推广、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重大信息化示范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战略储备与布局,促进中小微企知识产权运用,提供更安全、优质、便捷、实用的产品及服务;加强安全保障建设,争取将“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列为国家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推动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安全评估、认证工作,探索开展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等活动;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强化信息消费数据采集、处理、发布和共享,探索构建信息消费统计监测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