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288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1-05

人物所生 载光郡里

——序《千年风采》

□顾 久

  黔东南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五亿年前,这里曾是远古生命的摇篮;五亿年后,人事代谢,各族人民,男耕女织,文人墨客,欣赋诗文。历史上曾有一个状元、百余进士,显宦名将,志士英杰,学者俊彦,代不乏人。正如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的“人物所生,载光郡国”。时至现代,红七军、红六军团、中央红军、红二军团都在州境留下战斗史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黔东南曾是国家“三线建设”重点地区。新时期以来,又处于西部大开发腹地,这里成了世界乡土文化和民族风情、自然生态旅游的圣地。

  因此,许多名人都慕名而来。他们为黔东南付出了深情,带来了生机,还增添了别样风采和魅力。这片土地孕育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是黔东南的自豪和骄傲,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但是,黔东南还是一个外人比较陌生、乡人也大多并不真正了解的地方。

  至今许多人不知道状元夏同龢,不知道鸿儒孙应鳌,至于“且兰国”,那更是历史尘烟;人们都知道侗族大歌是“天籁之音”,享誉世界,但却很少知道侗族大歌与著名音乐家郑律成曾有一段情缘,如此等等。这也应了古人那句老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了保存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了认知黔东南民族和时代的丰厚财富,为了促进黔东南的宣传、建设与发展,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侗族作家陆景川历经一二十年,潜沉史迹、荟萃时事,撰写了这本《千年风采》。

  《千年风采》既有历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还有风物特产、民风民俗;既有州外的伟人名家,也有州内的志士仁人,还有国外的知名人士等等,都尽量作了钩沉与记述,可谓人文荟萃,洋洋大观。其鲜明特色跃然可见。一、填补了“名人与黔东南”类型图书的空白。这本书收录撰写与黔东南有关的知名人物最多,包括古今中外近百人。著名历史学家、传记作家杨天石先生在凯里考察时曾建议黔东南开展对本土历史和历史文化名人的研究。如今这本书使杨先生的建议化为现实、变为成果,回答了许多到黔东南来观光旅游的人所迫切希望知道的问题,功莫大焉。二、历史跨度久远。从汉代司马迁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这本书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承载了历史悠久、灿烂多彩的文化脉象。三、资料翔实可靠。这本书基本上采用了传统的史籍整理与传记写法,作者几乎都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或当代资料入手,检索、发掘、整理、研究、撰写出每位名人或乡贤的趣事逸闻。而且不少名人轶事是首次面世,鲜为人知,弥足珍贵。四、图文并茂。本书收录图片两百余幅,既有精美的人物照片,又有迷人的自然风光与风情画面,一些珍贵的名人图片更是第一次公开刊印,从中可窥视名人风采之一斑。五、考辨资料,订正史实,去伪存真,补阙拾遗。比如清末状元夏同龢,一些方志和重要书籍都说他中状元后曾任翰林院编修、湖南副考官,是隋唐以来第二个状元兼留学生的人物。而本书作者依据掌握的有关中国状元的资料和夏同龢研究会成立以来的研究成果订正为:夏同龢任翰林院修撰、湖南主考官,是隋唐以来第一个状元兼留学生的双料人物。又如,对以往党史、军史在记述红军著名将领龙云师长时,都说他是湖南浏阳人,而本书依据近年发掘的档案资料和族谱及口述史而确定他是锦屏县苗族人。还有百岁名老中医吴定元的生年,在专业的《〈草木春秋〉考释》一书和有关资料中都称他出生于1886年,而作者依据他曾参与《侗族百年实录》编纂搜集的由吴定元本人撰写的自述,修订其出生1884年,故而吴老中医活到了一百零七岁才仙逝。如此等等,不一一赘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同志当年在贵州工作到黔东南调研时曾指出,黎平会议精神就是一种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精神。中共贵州省委原书记陈敏尔指出,贵州有两个宝贝,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千年风采》里的篇章,生动翔实地记述了黔东南的红色文化,多彩多姿地展示了生态文化和民族文化。因此,这本书对于研究、宣传和利用黔东南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文化资源,对于人们了解黔东南、热爱黔东南、开发黔东南、建设黔东南,特别是对于实施“旅游活州”发展战略,把黔东南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都将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人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鉴古知今、钟爱人文以及增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也有极其宝贵的参考价值。

  作为一个曾经下乡黔东南的知青,作为一个在黔东南工作过的旧人,作为一个钟爱民族文化的朋友,我建议读者们都能读一读《千年风采》。因为《千年风采》是一本记录名人透视黔东南的书,是一本给黔东南人带来乐观和自信的书,也是一本游客品读黔东南神秘之州的书,更是一本让读者享受黔东南灵慧与秀美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