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4期 本期2268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11-30

  要点提示:

  贵州是全国茶园面积第一省,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茶叶与大数据牵手,会擦出怎样耀眼的火花?

  “贵州茶好,用数据说话。”这也许是最科学、最权威的答案。

  当前,大数据不仅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也成为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深刻影响着各个行业、产业发展。贵州作为全国产茶大省,有效利用大数据发展先行优势,充分运用大数据原理、技术、理念重塑黔茶全产业链,可不断提升黔茶核心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有利于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显然,这是一种不可逆的发展潮流——茶产业提质增效必然要求通过大数据手段实现,它为大数据应用拓宽了新领域;大数据则为一片茶叶增添羽翼,让它翱翔“云”端香飘四海。两相结合,促成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

“数字”黔茶升级 “云上”飘香万里

□本报记者 田锦凡

  布局:“互联网+”引领茶产业转型发展

  走进湄潭琦福苑茶叶有限公司大门,一块九宫格的茶园实时监控平台跃然眼前。在平台大屏幕上,通过远程监控技术,几十公里外的茶园实况尽收眼底。

  “利用远程监控、射频识别等现代技术,我们在高台镇的茶叶基地、加工车间建设多处监控平台,坐在办公室里就能直观、清晰地查看茶园和车间的情况。”该公司董事长叶章涛介绍说。

  “借助互联网,我们也轻松了很多。”他表示,以前顾客想买茶,必须到湄潭实地查看茶园基地;现在只需上网查看,经销商即可直接在线上下单,节省了双方成本和时间。

  这只是贵州通过“互联网+”引领茶产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4年被视为贵州“大数据元年”。当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在市场拓展方面要求推动电商全网覆盖,到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国内电商主流平台营销贵州茶叶。通过质量追溯体系、二维码、物联网及监控数据,强化网上营销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通过搜索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等网络营销途径,提升黔茶品牌形象。支持龙头企业常年在各大电商开展品牌宣传月、宣传周活动,通过促销、折扣、团购等方式,形成电商市场宣传黔茶的浓厚氛围。

  同年,贵州完成10个省级重点品牌、公共品牌27项茶叶地方标准产品标准、加工技术标准制(修)订,标准满足“初制标准化、精制规模化、拼配数据化”的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并在全省大力实施。

  2015年,全国首个茶叶质量安全云平台——“贵州茶叶质量安全云平台”建成运行。其通过采集茶园、加工厂及茶叶质量指标的关键数据、相关视频资料,形成土壤、茶青、茶叶检测报告,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从茶园到茶杯”的直观窗口。

  作为首批入驻企业,湄潭琦福苑茶叶有限公司正是该平台的受益者。“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让大家喝上放心茶。”叶章涛说。

  像琦福苑一样,越来越多受益于惠政的贵州茶园正积极搭建互联网平台。通过园区环境信息与病虫害信息感知检测系统、农产品溯源系统、信息展示平台、测土配方施肥平台,充分采集茶叶生产各环节数据,并通过对大数据的整理、分析,结合专家诊断指导茶叶生产,实现茶叶生产智能化管理。茶农们足不出户,就能对茶园的茶叶生长、病虫害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和自动防控。

  记者注意到,今年9月出台的《贵州省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亦要求加快电商建设,明确支持建立茶叶电商交易平台,鼓励知名电商平台建立产地仓等直采模式,增强线上推广、线下服务,促进线上与线下融合,让更多市民成为茶园“合伙人”。

  平台:“贵州茶云”用数据为好茶做代言

  “以前只知道贵州茶好,却不知道究竟好在哪里。今天看到贵州茶生态环境的数据一目了然,以后买茶更放心了。”今年5月26日,一位游客在2017中国(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贵州茶云”展台前了解贵州茶的理化指标后,不禁感叹道。

  这个由贵州省政协牵头组织,相关单位、科研机构与茶企共建的贵州茶产业官方大数据平台,是大数据技术在贵州茶产业领域应用成效的具体体现。

  据“贵州茶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从2016年10月开始启动运行,由产业云、商贸云、公众云3个子云构成,主要聚焦茶产业发展中的“领导决策盲点、行业管理难点、企业市场痛点、公众消费疑点”4个关键问题。产业云面向贵州省领导、茶产业主管部门,通过数据采集、挖掘、呈现和智能分析,为黔茶政策制定、产业引导提供决策辅助;商贸云面向贵州茶企、合作社,提供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信息化及跨境贸易“一站式”、上下游企业供应链服务,实现黔茶全产业链数字化整合;公众云面向贵州茶的关注者、消费者,通过茶旅一体化、新媒体等手段,建立消费者与茶产区、茶企之间的信用通道,打造舒适便捷的茶消费体验,引导社会资本助力产业扶贫。

  旨在通过大数据、生物基因、物联网、理化分析、互联网传播等现代技术助力贵州茶品种选育、品质把控、品牌传播的“贵州茶云”,核心技术是“一库四平台”——茶资源数据库和基因分析平台、生态物联平台、品质认知平台、文化传播平台。目前,“一库”已完成贵州茶资源数据库搭建,正逐步填充完善茶树品种、基因、种植和质量监控等数据;基因分析平台已完成对9个市(州)代表性古茶树的调研、7个市(州)茶树样本的转录组测序、省内外330份(其中省内43份)茶树约2000Gb(其中省内632Gb)的分析,形成对(古)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初步建议,填补了贵州茶在国际基因数据库的空白;生态物联平台在茶园部署400余个传感器无线节点,对上千亩核心试点茶园实现实时监测,已建成江口、纳雍、黎平3个示范点;品质认知平台根据“都匀毛尖”系列标准,建立以贵州绿茶为代表的品质认知模型,搭建了品质认知数据库;文化传播平台摄制完成黔南、黔西南、毕节三地茶旅宣传微电影,收集了近20万字贵州茶历史文化资料。

  “我们通过强化品质、安全,提升性价比,从而达到口碑效应,进而实现销售、传播黔茶品牌。通过以点带面,争取让贵州所有茶园都进入平台,向公众突出贵州茶的安全性、优秀品质,从而实现全省茶产业转型升级。”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省大数据领导小组副组长谢晓尧说。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省政协领导对此高度重视、亲力亲为。早在2014年,他就撰文提出“抓住贵州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的机遇,推动‘贵州茶云’建设,探索茶产业全产业链大数据应用,推动贵州茶叶电商全网覆盖”。此后在多个涉茶场合,他均公开力挺黔茶“触电”“上天”,以整体提升贵州茶产业的竞争水平、经济效益。

  去年初,贵州省政协主席会议成员还视察了“贵州茶云”数据平台建设情况,要求以此为重点督办提案,通过政协工作创新,为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

  样本:茶树基因研究 增强黔茶全球话语权

  贵州是茶树起源的核心地带,被誉为“茶树种质资源宝库”。目前,全省留存古茶树近120万株,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资源600余种。今年9月开始实施的《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为古茶树保护、规范古茶树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为进一步提升贵州茶叶科技水平,更好保护和利用茶树种质资源,培育出品质高、抗耐性好、高光效、高肥效、适合茶机采摘和长期采摘、具有地方特色的贵州本土优良茶树品种。贵州省政协牵头组织,以“贵州茶云”为主要实施机构,贵州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生物信息学团队联合省农委、省茶办及相关单位、科研机构、茶企,提出了构建贵州茶树基因利用平台计划,拟在3年内完成对全省9个市(州)88个县(市、区)代表性古茶树的基因测序分析。

  经一年多努力,已完成对8个市(州)古茶树的调研和采样、7个市(州)代表性古茶树43份古茶树植株的转录组测序和分析。根据公开资料,这是目前全球针对茶树开展涉及茶树种质最多的基因测序研究,约占已公布全球含有基因序列茶树种质的三分之一;共获602Gb茶树基因数据,占世界茶树基因数据(截至10月31日,已公布茶树基因数据约为5600Gb)的九分之一。

  “贵州古茶树基因测序和分析,为贵州茶树资源优异基因的发现、克隆奠定了数据基础。”“贵州茶云”基因利用平台负责人、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黎瑞源说,发现的大量SSR、SNP分子标记,不仅可为贵州构建基于全基因组选择的现代茶树育种体系奠定序列基础,为贵州申报茶树品种种质资源权提供帮助;也将为后续在农业部计划构建的全国统一品种DNA信息数据库及品种身份查询平台、DNA身份信息标识制度等方面提供SNP标记,为实现贵州茶树品种(资源、材料)身份可鉴定、信息可查询、资源可保护、材料可流通、成果可交易等奠定基础。

  据了解,“贵州茶云”基因利用平台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团队将建设一个能存储数十万份茶树基本信息、基于LBS、提供三维图景和各种茶树品质、重要农艺经济性状的茶树种质资源大数据系统,为贵州乃至全球古茶树发现、汇总、查询、分析和管理监控提供有效的大数据管理工具;构建全球首个专门针对茶树的基因数据库,收集整合世界范围内茶树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等数据,提供茶树基因组、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研究、育种应用等所需的全基因组关联、转录组分析等序列分析和管理支持服务;大规模挖掘茶树SSR、SNP标记,筛选出茶树核心标记集合,构建茶树DNA指纹图谱和基于DNA的身份鉴定体系,提升贵州茶树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和利用水平。

  建言:抢抓大数据发 展机遇促“黔茶出山”

  “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也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各级政府和茶企有必要抓住时机、勇于创新,充分运用大数据原理、技术、理念重塑黔茶全产业链,不断提升黔茶核心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贵州省社科院基地的专家认为,依托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与发展机遇,积极发展黔茶产业,对推进“黔货出山”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该专家表示,贵州应抓紧建设黔茶大数据平台,通过平台逐渐积累增多的海量数据形成多源数据、关联数据,不断发现并挖掘数据价值,强化茶在大数据产业、政府决策中的应用——助力政府部门科学决策、黔茶产品精准化营销、黔茶科学种植及加工过程智能化、茶叶质量安全溯源管理、茶产业学术研究等。

  “通过对数据的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茶叶加工的智能化制造、茶叶生产的大规模定制和茶叶产品研发、加工与精准化营销的无缝连接,构建面向消费者的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体系。”他说。

  他还建议,贵州应引导全省茶产业全面、积极拥抱大数据,把大数据技术在黔茶产业发展中的应用作为精准扶贫、“黔货出山”、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建设以黔茶产业为示范引领的全省黔茶大数据中心,培养强有力的茶产业大数据人才队伍;建立茶数据共享机制,加强技术应用积累、数据开放共享,避免黔茶大数据各子系统形成信息孤岛;抓住关键实现敏捷式发展,促进块数据、HADOOP、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黔茶领域深度应用;将黔茶大数据平台与精准扶贫云平台、农村电商平台等共建共享,通过精准识别、精准确认、精准帮扶推动茶叶精准种植、精准生产、精准销售,以大数据促进贫困人口扶贫方式多样化、精准化。

 

  今年3月18日,黎平县举行农村淘宝开业仪式暨2017春耕节千万县域扶贫攻坚活动,首批56家农村淘宝服务站上线运营。图为“黎平香茶”开采仪式。(那志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