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248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10-26

制造业升级 新兴产业崛起

贵州实体经济焕发活力

□张 玥

  国富民强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在前不久刚刚举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地空导弹、战斗机、航空发动机、极地全地形车、载人航天飞行器等一大批高、新、精、尖的工业设备,背后都有着贵州制造的血统与故事

  一组数据清晰诠释了贵州制造的新跨越。2016年,贵州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32.11亿元,比上年增长9.9%,增速高于全国水平3.9个百分点。2017年1-8月,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3082亿元,同比增长9.1%,高于西部地区平均2个百分点左右,高于全国平均2.4个百分点左右,排名全国第3位。全省工业投资完成1189.1亿元,同比增长12.2%。新增入规企业365户。

  令人振奋的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贵州制造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奋进壮歌。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贵州全省工业战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通过持续不断的苦干实干巧干,全省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总体呈现出“量效齐升、增速居前、稳中快进、总体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成为贵州工业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最好的时期。

  “千企改造”工程全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贵州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抓手,以高端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为方向,倒逼所有企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有质量、有特色、有竞争力的贵州工业产品供给体系。

  2016年以来,贵州共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企业2203户、项目2520个,完成技改投资467亿元,带动全省技改投资975.5亿元。

  化工产业优势得到凸显,以磷化工为代表的化工产业依托磷矿资源优势,已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开磷集团、瓮福集团等重点骨干企业成长为国内磷化工产业领军企业。2016年,化工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是2012年的1.58倍。

  在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和“5个100工程”的强力推动下,一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水泥、墙体材料、塑料管型材、石材等建材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建材产业跃升为千亿级产业。

  军民融合成为贵州新型工业化强引擎

  走进平坝区贵州黎阳国际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台自动化设备在高速运转。

  “我们有221台数控设备,技能工人只有180多个,公司实行倒班单人多设备操作,一个工人管理2-3台设备运行。”黎阳国际党委书记郑剑辉自豪地说。

  黎阳国际是一家军转民企业,攻关研制生产最新型号LEAP发动机零件,用于配装空客、波音新一代民用客机和中国的大飞机。在去年实现出口交付7000万美元的基础上,正争取用3-5年时间,把公司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民用航空转包生产基地。实现产值30亿元,销售收入突破8亿元。

  贵州省紧紧抓住“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四大军工基地优势基础,以贵飞工业联合体为代表,逐步形成了航空航天、汽车、工程机械、能矿机械、机床、轨道交通、农业机械等7大类主机及其他系列特色装备和配套件的“7+N”产业体系,“主机制造+协作配套+产业集群”的装备制造体系正在形成。贵阳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遵义巴斯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等项目先后建成投产,吉利贵阳整车产业化及发动机项目、黎阳国际军民融合产业基地项目以及贵飞工业联合体等一批军民融合重点项目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基础不断夯实。

  2012年到2016年,贵州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了3倍。

  立足资源禀赋特色优势产业亮点纷呈

  按照“调结构、促转型、上规模、重效益”的思路,贵州坚持规模和品牌并重,做大做强酒、烟、茶、药、食品“五张名片”,创建了一批全国性、区域性特色知名品牌,特色轻工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白酒产业发展迅猛。持续开展“多彩贵州风黔酒中国行”宣传推介活动、有力助推白酒产业迈上新台阶,整体呈现出“增长稳定、量质齐升、结构趋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2016年全省白酒产业增加值是2012年的1.96倍。

  卷烟结构进一步优化。2016年全省卷烟工业增加值比2012年增长12.8%。

  医药产业加快发展。2016年,医药产业增加值是2012年的2.25倍。

  石材产业渐成声势。目前,全省石材企业由2012年的109家增加到130余家,各类板材加工能力由3560万平方米提高到超过5000万平方米,石材产品大量出口欧盟、东盟、中东等市场。

  天然饮用水产业风生水起。截至目前,全省桶(瓶)装饮用水企业达到76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4家,涌现出以“汇善谷”、“黔山秀水”等品牌为代表的高端矿泉水产品和以“北极熊”、“贵州泉”、“飞龙雨”等为代表的区域知名品牌,引进了农夫山泉、娃哈哈、屈臣氏等国内知名饮用水企业。

  贵州省通过举办“民博会”、建立创意—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平台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市场,全省特色食品、民族民间工艺品暨旅游商品等稳步增长。民族民间工艺品暨旅游商品围绕重点旅游景区,实现了遍地开花,各有特色。培育了一批民族民间工艺品龙头企业和一批具有广泛市场需求的旅游商品企业和产品。特色食品方面逐渐形成以南明区、乌当区、花溪区、播州区、绥阳县、大方县等为主产区的辣椒制品加工基地,以乌当区、惠水县、平坝区、镇宁自治县等为主产区的肉制品加工产业基地等。2016年,全省特色食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3%。

  (据多彩贵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