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三保政策 ”激发带富新动力
□姚福堂 徐学练
季夏六月,艳阳高照,绿树成荫。走进岑巩县天马镇苗落村,只见整洁的水泥路已修到各家各户,水泥路两旁,一栋栋农家别墅拔地而起,工程车、小轿车也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近年来,岑巩县为切实增强村干部服务意识,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建强基层战斗堡垒,锻造脱贫攻坚“排头兵”,以天马镇苗落村为试点,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模式,加快推进村干部“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
苗落村位于岑巩县天马镇东部,辖苗落、晓阳山、岩湾3个片区,共48个村民组1264户5284人,“村两委”共有村干8人。
在推行村干部职业化管理过程中,岑巩县坚持“作风当先,实绩说话”,参照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管理方式,由所属乡镇对村干部实行“公职化”管理,建立了《苗落村干部工作制度》,规定村干部按时上下班,并严格执行签到签退和请销假制度,双休日实行轮班值守,真正做到决战脱贫“5+2”、服务群众“零距离”。同时,该村“村两委”班子成员自行“约法三章”,村干部每人年初预先交纳1000元纪律保证金,违反工作纪律按规定予以经济约束,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接受监督。
“现在的村干部真的很负责任,不管你哪时候去办事,都能找得到人,都能办成事,很多时候他们还亲自上门服务,我非常满意。”问起对村干部的满意度,当地村民周应兰竖了起大拇指。
试点村村干部报酬由基本报酬、绩效工资、目标奖励和合作社兼职工资四部分组成,将县财政发放的村干部报酬按7:3的比例划分为基本报酬和绩效工资两部分,基本报酬按月发放,绩效工资年底集中考核发放,同时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10%作为村干部奖励绩效,经全体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考核发放。试点村年度目标考核参照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办法制定,奖励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1500元。此外,试点村村干部还通过参与村级合作社运营管理获得部分报酬,月报酬总计可达3700元以上,是非专职村干报酬的2倍。
自推行村干部职业化管理以来,苗落村村干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思发展、谋发展劲头十足。该村抓住全县实施党建扶贫“515破壳富民工程”契机,长短结合,围绕“户户有增收项目”目标,动员群众发展优质烤烟、肉牛、肉猪、山羊、林下鸡等短平快产业,去年,烟农实现户均收入6.3万余元,全村通过“先建后补”扶贫项目实现牛出栏162头、猪出栏1850头、羊出栏870只,为贫困户带来收益150余万元。
该村还大胆走出去招商,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放眼长远,引进了国有企业—黔东南州通林公司,采取“四管四结合”(即政府统管、企业主管、支部监管、群众托管;长效与短效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产业与生态相结合、产业与旅游相结合)发展模式,建设2000亩绿化苗木扶贫产业园。按“党支部+合作社+企业”运行模式,由村合作社将贫困户的扶贫资金、项目区农户土地等资源统筹起来,与公司合作发展绿化苗木、生态养殖、观光旅游、农家乐等产业,按照资金入股方40%、土地入股方占40%、公司方占20%的比例进行分红,预计实现资金入股贫困户户均年收入1700元、土地入股农户亩均年收入1500元。
村“两委”班子的激情也深深感染到了广大党员群众,园区建设启动1个月内,签订扶贫资金入股协议1242份、流转土地2000亩,签订土地联营合同445份,进展迅速。目前,共组织当地贫困群众投工投劳13475人次,发放务工报酬107.8万元;建成苗木基地1800亩,林下生态养鸡场3个,存栏2.2万余羽。2016年春节前,村里评选表彰了5名优秀组长,并投入村级积累资金1.2万元走访慰问了“三特三留”人员,村班子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空前提升。
“现在这种职业化管理模式好啊,不仅让我们村干部收入有了保障,还让我们能够更加有尊严的为群众服务。”谈起村干部职业化管理的感受,该村党支部书记景进昌大加赞赏。
“从最初的软弱涣散党组织,到现在的先锋党支部,村干职业化带来的变化实实在在,群众的感受真真切切,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县推广。同时继续坚持“从优秀村干中招考事业单位干部”、“在省定标准上另行增加50%兑现离任村干待遇”、落实“优秀村干享受乡镇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等政策,切实解决村干部经济上无“保头”,政治上无“奔头”,退职后无“靠头”的情况,全身心投入村级管理,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领头雁。”该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丽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