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富岭上月正圆
□言 前
再回硒富岭,已是间隔了二十多年的时间。
今夜有月。晚饭之后,酒足饭饱的家人和好友们从茶园山庄回到住房休息,而我却怎么也不愿过早离开这二十多年前曾经整天走村串寨的美丽山乡。于是,乘着酒兴,带着记忆,轻踏月色,向着山庄后山的凉亭走去,独自享受这周末之夜的山间清静。
这是一条狭小曲折的上山小道,也是自己闭着眼睛也能熟练行走的小路。脚踏春露,拂开茶树,顺道蜿蜒而上,约经十多分钟的路程,便到了丁山最美丽的望月亭了。步入小亭,静坐在木柱间的“美人靠”上,一束清月迎面而至,温柔地洒在身上,浸入心菲,让我禁不住想起了那年那月的一个个白日昼夜。
清晰地记得,那年春天,也是一个圆月之夜,担任贵阳市开阳县南龙乡乡长的我与几位同事一起,傍晚步行到位于乡政府背后一个名叫铁丁山半山腰间的村寨,与农民群众促膝谈心,发动他们在生态良好的富硒之地种植富硒优质稻谷,开发富硒优质大米,以此提高农业的产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群众的现金收入。那夜,圆月高挂,星光闪烁,在村主任家不太大的院坝里,拥满了刚刚劳作回来的农民群众,有的坐下抽着长杆旱烟,有的拄着农具并排站立,一群妇女叽叽喳喳地说着什么,从国家扶农政策到市场消费需求,从产业效益比较到龙头企业带动,从种植风险承担到农民收入保底,我们耐心细致地讲解;自半信半疑到刨根问底,从良种良法到稻谷交售,农民兄弟们争先恐后地询问,转眼,大半个夜晚过去了,大家终于形成了试种900余亩富硒优质稻谷(省农业科学院专家们研制的贵福籼-2号常规稻良种)的共识,整个过程既异常热烈,也出奇的安静。说实话,刚从县直机关调任南龙乡长的我,对于农村工作的认知只是一张白纸,更不知道这就是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初型,但自己从此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真切地感受到农民群众对摆脱贫困、增收致富的热盼,看见了父老乡亲们善待干部那颗清澈明净的心灵。原来,只要不忘初心、常接地气,只要我们贴近了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就一定能赢得农民兄弟的理解,促进发展路子的新探索就会得到真心的支持。
那晚,离开村寨,已是夜深人静了。我们一行并没有马上回到乡政府,有些闲情逸趣的我提议大家在山上休息一会,于乡间深处静享这十五的清月。没有想到,平时时常出入的铁丁山(后因在全县最先开发出富硒米而被群众称为富硒岭),今夜在月光下会有如此的美。仰望苍穹,皓月当空,繁星相拥,月光静静地洒在田野乡间,将身旁的村庄照得清澈通透,浸出几分古风遗韵。此时正值春分,稻田水盈,秧苗还未入田,山腰间由下而上层层的梯田装着一个个清澈的圆月,清风徐来,月入水中,随风摇曳,好似清纯少女浪漫的舞姿,又像农家孩子明亮的眼睛,满怀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丁山多雾,雨丰日足,自是盛产贡茶(清朝乾隆间的贡茶种植地)的宝地。那一夜的富硒岭,风拂茶树,月移花影,蛙叫蝉鸣,好一幅温情四溢、美丽绝伦的乡间月夜图。
爱上并热衷于开发富硒农产品,缘于自己1995年末刚到南龙乡工作时前任乡长交接给我的一张化验单,略长于我的老乡长拿着有些发黄的单子给我说,“兄弟,南龙是我们县的东南夹角,地虽不远,却少有人问津,又没有矿山和乡镇企业,现在还比较穷,但这几年我们完成了这张单子上的资源普查和土壤成分化验,要改变这里的贫困面貌,这张单子也许会有用处……”望着老乡长沧桑的脸庞,仔细品味话中的含义,瞬间,我仿佛感觉到了这张单子和自己肩负责任使命的份量。于是,自己经过一段时期的思考,将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协调各方力量支持开发优质富硒大米的设想及时向乡党委作了完整汇报,并与书记等一起到县里、跑省城,在县政协、县科技局的重视支持下,请求贵阳市智力支边办、市科技局支持,敲开了中国地化所理化测试中心王昌仑博士的办公室;与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曾繁伟教授等专家座谈并邀请其到南龙乡现场指导;到花溪区花溪镇农技站协调良种;将开发贵福籼-2号优质富硒大米项目申报为贵阳市政府科技发展项目并成功通过专家论证评估(后获得贵阳市人民政府科技成果四等奖)。从此,我逐渐认识了微量元素硒(Sa)对于人体抗癌防老的特殊功效,明白了其被称为“月亮女神”美誉的来历,懂得了对于富硒地带的南龙乡(据拥有国家CMA资质认证的贵州省理化测试中心检测,南龙乡全境土壤Sa含量为0.05mg/kg-0.2 mg/kg,是国际公认发展硒保健品产业的最佳区间值)发展富硒优质农产品的价值,将900余亩贵福籼-2号稻谷种子落到了富硒岭下的田间地头。
转眼,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看着近千亩水田里的稻谷逐渐变黄,一个急切紧迫的想法整天缠绕在脑海里,100万斤稻谷谁来收购,如何才能兑现给予种植农户高于大米价格收购贵福籼-2号谷子(当时,一般的大米市场价格约为0.8元/斤,后来我们收购富硒稻谷的价格为0.9元/斤,按照每斤稻谷打出0.7斤大米测算,群众以此能得到比种植其他品种水稻多60%的比较收益)的承诺?如兑现不了,农民群众把稻谷担到乡政府怎么办?这不但是棘手的经济问题,很可能派生出严重的不稳定问题。对此,我与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寝食不安,脑海里整天都是贵福籼-2号谷子,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没有束手无策、被困难所吓倒,而是立即到县里粮食局协调,未果后又找到县供销社,用贵阳市科技局项目支持的经费,与开阳县城关供销社负责人一起到贵阳龚家寨考察联系大米加工筛选设备,安排乡驻村干部到种植农户中宣传动员交粮,跑贵阳塑料二厂商谈并亲自参与设计富硒袋装米商标,和县乡供销社负责人一起拉着500余斤优质富硒米到广交会上推介,直到将“南贡”牌富硒袋装米放在1996年秋由县委、县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这是开阳县召开的第一次相关新闻发布会)桌面上,一颗高悬的心才放了下来,望着袋中一粒粒鲜白的大米,想到种植群众交完稻谷、数着一张张大票现金满意的笑容,自己内心感到无比的安慰,竞不住发出一声感慨:总算没有辜负这片“月亮女神”眷顾的土地,没有辜负党组织对自己的培养和群众的信任期待。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转眼,2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自己从曾经的风花少年,如今已越过了天命年轮。回首往事,我无法抹去当时县里那一双双不相信富硒大米开发项目能获成功而投在自己身上的蔑眼,也永远不会忘记中国地化所理化测试中心王昌仑老师给我说的那句“年轻人,你是第一个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兄弟利益来敲我办公室门的乡长,就冲这一点,我免费给你们提供的土壤、水质作理化测试并担任相关项目的技术顾问,目前开发保健食品还比较困难,多数消费者观念仍局限在能吃饱饭上。但不管多难,你们都要坚持下去,直到项目取得成功,可千方不要半途而废啊……”的赠言,还有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曾繁伟等专家教授于古稀之年在富硒岭下田间地角指导群众栽种贵福籼-2号稻谷清瘦的身影,以及开阳县及城关镇供销社两位给我们雪中送炭的部门领导。还记得,21年前的那个秋天,当我和乡党委书记一起将我们自己开发设计的“南贡牌”袋装优势富硒大米样本送到县委书记的办公桌上,书记从怀疑、兴奋到对我们进行褒奖,领导没有想到一个地处偏僻、相对闭塞的乡能弄出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精装袋装米,以至于当我们提出请县委宣传部门等支持帮助南龙乡召开富硒优质大米新闻发布会时,书记当场拍板,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召开新闻发布会,并立即叫来了县委副书记、分管副县长和宣传部长等领导,听取我们对开会思路、组织方式和会后效果的初步设想,自己有幸作了全面汇报并被县委、县政府明确为新闻发言人,撰写新闻发布稿并作新闻发布。于是,自己再一次跑省城请专家、收资料,到居于城南一隅的城关供销社富硒优质大米加工车间测质量、算效益,在开阳县原工商银行办公楼二楼会议室参与设计新闻发布会现场,直到以“兑现月亮女神的承诺”为内容发布词的成功发布,并与王昌仑博士、曾繁伟教授等专家学者和县政府分管领导等一起顺利回答了省市新闻记者的现场提问,内心才感到真正的释放,同时,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是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不管你以前的认知有多少,对“三农”问题懂与不懂,或者是懂得多少,只要你虚心地学习、真心地付出、辛勤地耕耘,你自己总会有所收获、有所作为,幸福女神终会眷顾那些善于思考、敢于探索、勤于劳作的人们。
今日,再回南龙乡富硒岭,闻到一片片错落于山间的富硒稻香,看见皎洁月光下富硒茶山相拥着美丽的望月亭,自己禁不住感慨万千,多亏了那么多好人的热心帮助,真感谢农民群众的理解支持,于天赐福地,在盛世山乡,从当年的一袋富硒大米,拓展到今日的富硒鸡蛋、富硒猪肉、富硒香肠、富硒菜油、富硒茶叶和富硒粃杷,这里的基层干部是那么的尽职尽责,参与其中的劳动者、创业者和投资者也是多么的尽心尽力。面对远处静静沉睡的山乡,仰望天空依然高悬的月轮,我相信,随着党和国家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同步小康进程的快速推进,随着农业发展成果给予广大消费者对食品消费观念的逐步改变,富硒农特产品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作为一个曾经工作于此、记忆于心、倾情于斯的南龙人,自己在内心深处发出一声真切的祝福,衷心祝愿富硒岭的系列农特产品更好地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祝福这里的父老乡亲们生活美满、幸福吉祥!
怀着这样的心境,我慢慢地站起身,恋恋不舍地向山下走去。不一会儿,便到了山庄农家客栈木质小楼,轻轻地打开房门,家人已经睡熟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