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173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6-09

关于做好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建议

□梁龙方

  一、民族地区基本情况

  当前,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如火如荼开展,全省上下紧紧围绕“五个一批”马不停蹄、日夜不分地探索和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对全省贫困户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回头看”、“再识别”等精准排查,不断建立完善了“三书六表”、《贫困户基本情况调查表》等基础性材料,掌握了全省农村贫困户基本情况。同步出台了“特惠贷”等相关政策,省、州、县、乡(镇)四级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和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并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脱贫攻坚包保、明确脱贫目标任务等形式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和成效。但是,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时间更紧、任务更重,许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着与全省其他地区同步小康步伐。

  (一)人的问题。册亨县、望谟县等偏远贫困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历史文化相对落后,民族差异较大,发展意识淡薄。

  (二)地域问题。民族地区地处偏远,山高地陡,存在大量网络盲区,水陆交通等基础建设“晚、缓、难”,信息闭塞,导致招商引资困难。产业发展滞后,广大民族群众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困难,大量的中青年外出务工,留守的多为老弱病残,发展产业、脱贫攻坚严重缺乏劳动力,一些资源得不到开发和合理利用。

  (三)干部问题。当前,长期工作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除了“第一书记”外,就是乡(镇、街道)包村干部和驻村领导。一是省、州、县、乡(镇)干部实施责任包保,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些成效,但是,省、州、县干部甚至一些乡(镇、街道)办公室干部因工作原因(如卫生、教育、“党委政府两办”、乡级党政办等)无法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每个乡镇只有几十名干部,面对着县直几十个部门工作,基本上处于“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状态中,根本无法长期和专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二是干部经济发展意识淡薄,经济知识结构严重欠缺,脱贫攻坚思路不清、目标定位不准,大多数干部开展的工作都是上级推一下,下面动一下,上级怎么要求,下面怎么去做。结合实际谋划和开展的工作不多。三是干部人脉资源欠缺和社会交往面相对狭窄,存在有帮扶思路、无帮扶能力。

  (四)标准问题。大量的表格和指标内容,小到贫困户的镰刀碓磨,大到房屋家庭,都精细统计。但是,对精准扶贫和长期脱贫的标准,还存在站位不高、指标不准、定位不远等问题。

  二、建议

  (一)猛药去疴,一步到位。一是对民族文化落后、基础设施较差、投入成本过高、不具备中长期发展的民族自然寨或村寨,加大资金一次性投入,实行整寨、整村搬迁,做到一次性挪穷窝、拔穷根。二是对具备中长期民族民间文化旅游、民族山地旅游、生态旅游、产业经济等发展的民族村寨,集中力量进行一次性亮点打造成型,用政府10年的债务、1-2年的投入换取民族村寨的30年或更长期的发展。三是对水陆交通、通讯设施建设项目立项、资金投入、人员匹配一步到位。在民族较多、民族贫困人口较多、经济社会发展前景较好的地区,各县应组建一支专业性能力强、技术精锐、经验丰富、有战略眼光和发展胆识的干部队伍,限期全面排查摸底、立项实施,打造和完善经济发展要道、产业大道、运输通道和消除网络盲区的信息渠道。比如加大对红水河流域千吨级航运打造,彻底铲除全省各民族地区的网络通讯盲区和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大胆大量谋划项目。县乡两级党政主要领导要谋划本辖区10年、20年应发展什么、可以发展什么、怎么发展、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全力抓好10-20年要发展的项目在近1-3年的提前谋划实施,提前用近期的辛苦指数实现远期幸福指数,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的长期就业创业,到达猛药去疴,铲除贫困的效果。

  (二)建强队伍,奋战到底。一是在争取中央帮扶的同时,及时从省、州、县三级直属部门选拔人脉资源广、工作经验丰富、服务水平高、政策掌握透、综合能力强的干部建立起一支支精锐专业突击队,直接深入民族地区、进村入户。在当前建立健全“一户一档”的基础上,发挥“五共”工作法,重点对在村或者搬迁后因地制宜谋发展的贫困户找准帮扶措施、细化帮扶方案、建立帮扶机制和干部队伍。二是各乡(镇、街道)各站(股、室)所保留1-2名干部负责开展日常工作外,其余干部建成服务队伍,分别派送到各村组,全力做好省、州、县精准扶贫突击队服务工作。三是各突击队争分夺秒对精准扶贫户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全力以赴,直到项目立项实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硬骨头”啃下来,脱贫攻坚战胜利了,才能凯旋。四是各级组织部门建立健全对脱贫攻坚突击队和服务队伍工作的激励、奖惩、定期考核实绩、监督管理等专门制度。五是省、州、县、乡(镇)各级政府应将突击队和服务队的工作经费列入2017年—2018年的财政预算,并按时拨付。六是在民族自治地区成立国家项目管理公司,将有技术职称的干部集中到公司,从国家项目立项申报、实施和竣工验收等工作,全面负责项目实施。

  (三)高瞻远瞩,科学定位。一是中央和省对民族地区应实施专门政策,加大对民族地区专项扶持力度。二是对谁是贫困户、怎样定位贫困程度的指标一定要科学精准,并且站位要高。对贫困户临时性少量收入、15万元及以下规模的种养殖、农业政策性补助和临时救助资金等短期收入不列入衡定精准贫困的标准。三是把15万元以上房屋、产业等固定资产、10年及以上固定收入、30万元及以上收入及资金存款、家庭劳动能力人口数作为衡定贫困户的标准。四是对贫困户的衡量和鉴定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符合中长期脱贫目标,全面避免刚脱贫就返贫现象,避免做无用功和纸上谈兵,对2013年以来的脱贫户要在建立完善新的衡量指标后进行 “再识别”。

  (四)瞄准目标,重拳出击。一是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展示政协委员风采。不在精准扶贫突击队和服务队伍中的省(州、县)政协委员,应每半年亲自办好一件对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民生实事,定期将开展工作的图文影视资料报送省(州、县)政协机关,政协机关将其统计汇编,并发给各位委员。二是对老弱病残的家庭实行民生兜底,特别是语言不通、没有生活能力的贫困户,加大排查,充分利用乡镇养老院(当前一些乡镇养老院建立后尚未正规投入使用)实行集中供养。三是对重病和久病支付不起医疗费用的,实行规定医院免费治疗政策,取消民政救助政策。四是对贫困户家庭入学子女,采取教育扶贫和人社就业帮扶。五是对因“黄赌毒”等违法行为导致贫困家庭采取针对性强制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

  (五)多方挖掘,树立典型。宣传部门加大对深入基层一线、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开展脱贫工作取得实效的典型进行大力宣传。对成效特别明显、经验非常典型、有可借鉴性的做法和模式,第一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宣传报道。

  (六)认真收集,规范存档。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认真收集整理脱贫攻坚图片、文字、影视等资料,并按照档案归档管理要求,规范存档,使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望谟县昂武镇综治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