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大小井
□刘红娅
青山、绿水、翠竹、溶洞、农田、房舍……
走进位于罗甸县城东北面二十多公里的大小井,感觉来到了世外桃源。
这些年,喜欢四处旅游的我,曾到过一些打着“世外桃源”旗号的景区,可看到的大多是改头换面,浓妆艳抹,搔首弄姿,让人除了失望,便是遗憾。
而养在深闺、游客鲜至的大小井,其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和纯朴怡然的田园风情,实在让人赞不绝口,流连忘返。
走进大小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湾碧水。像一块巨大的翡翠,绿得深透,绿得璀璨。这绿,似乎与生俱来,任凭风吹雨打,任凭四季更迭、世事变幻,始终不曾褪色。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多少年来,正是这湾名为“大井河”的碧水,默默滋养着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庄禾,同时,还吐露出无尽的绿,给每一座山,每一块田,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披上绿色的外衣。
站在碧水边,除了满眼是绿,就连听到的虫吟,吸入的空气,放飞的思绪……都感觉是绿的。
沐浴着盎然的绿意,沿山壁石梯小道拾级而上。沿途林木葱郁,植被茂盛。高低错落的崖壁上倒垂下来的藤蔓,在风中轻舞飞扬,如一道道绿色的瀑布。偶尔,也会看到完全裸露的崖壁,如同刀砍斧削一般。崖壁上到处是岁月和风霜烙下的印迹:或状如星月,或形似花鸟,或酷像珊瑚、海螺……这一幅幅宛若素笔勾勒的水墨,莫不使人惊叹岁月流转和自然造化之神奇。
一路走走,看看,不知不觉来到观景台。极目四望,但见:群峰叠翠,孤峰挺拔。山脚下,农田平旷,房舍俨然。一湾碧水如玉液琼浆,流光溢彩。河面上,不时有竹筏轻轻滑过,溅起粼粼波光。也有少许竹筏静默于河畔,像饱经沧桑的老人陷入往事的怀想。河两岸苍翠欲滴的凤尾竹,遮天蔽日的古榕树,兀自旋转的老水车……与山水交相辉映,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沿石梯步道继续前行,见一洞口如巨兽张着大嘴,且听到哗哗的流水声。当地文友告诉我:“这洞名为“响水洞”,洞里有暗河,大小井的河水就是从这里流出来的。若是发水时期,洞外十里都能听到响声。”
从洞口下行,只见洞壁布满了奇形怪状的钟乳石。有的像大刀、宝剑、长矛、铁戟等兵器,也有的像狮子、老虎、大象、水牛等动物,可谓千姿百态,鬼斧神工。洞底暗河奔涌,水花飞溅,凉气逼人。
出洞,沿石梯下行,不久,便来到望佛台。站在望佛台回首远眺,果然看见远处一座山峰酷似一尊大佛。人说:“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尊山”,确实如此。大佛伫立在高高的山崖上,体态魁伟,雍容大度,慈祥端庄。遥望大佛安详的面容,我不由揣想,大小井风景之所以如此奇美,当地村民之所以幸福安康,定得源于上苍的厚爱,佛祖的保佑。
离望佛台不远处,是一个高耸于群山中名为天德洞的天坑。它的奇特之处是上有椭圆形天门洞,下有暗河潺潺流出。透过天门洞,还可隐约约另一座山的峰顶。天德洞四周大大小小的溶沟、溶柱、石牙、奇石星罗棋布。洞下方灌木丛生,五颜六色的野花,如繁星闪烁。
当地文友不无自豪地说:在大小井,象响水洞、天德洞这样的洞穴、天坑有上百个,且形态各异,尉为壮观。因此,国外专家称赞大小井为“东方洞穴博物馆”、“中国的伏克留兹泉”。
自天德洞出来,继续下行,便来到河边。河边农田里,稻谷已经收割。高高的谷垛整齐地堆放其间。一匹棕色的小马在田里悠闲地吃草。时而闯入的不速之客,丝毫没有惊动它。河边大石块上,几位布依族姑娘正在浆洗衣裳。随口哼唱的山歌、小调,与涓涓的流水声,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清脆悦耳的鸟鸣声,汇集成一支生动的田园交响曲。
河中间,近百块条石组成的石跳蹬,似一条长龙,横卧于碧波之上。多少年来,隔河相望的大井、小井村村民,没有在河两岸搭建木桥、石桥、铁桥,只因他们喜欢踩着一串长长短短的石跳蹬晃悠悠来,晃悠悠去。就像喜欢这苍翠的山,澄碧的水,神奇的洞;喜欢这自然而恬静的生活。
而我,多么希望在大小井居住些时日。在青山绿水中洗去身心的尘埃,与淳朴的村民们一起南山种豆,东篱把酒;一起赏田园风光,品乡间美味;一起让灵魂随清风,在阳光下恣意飘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