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055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10-28

童年的池塘

□王明相

  在梯田与青山相交的溪涧中,有一方平静而清亮的池水。它倒映着蓝天,流动着白云,荡漾着我们童年的梦想,静静地躺在青山脚下,宛如一只天然浴盆。潺潺的溪水闪动着明媚的光波,叮叮咚咚注入其中,寂静的山涧便充满了盎然的生机。

  其实,池塘离村子不远,也许十几分钟的路程,源头就是村中的那眼老井。老井四季长流,清澈甘甜,汩汩不竭,全村几百户人家,世代倚望它以滋养生命。它不仅足够村民的日常用度,还有多余的漫流出来,涓涓的沿着沟渠在村子外灌溉了一片梯田,当汇聚到山前时,脉脉细流竟壮大成了一条小溪。

  溪水的潺潺之声在很远的地方都能隐约听到。它经年累月,不停淌流,在山前形成一个冲击池塘。当年,池塘在我们还没发现时,野草丛生,淤泥堆积,充塞着无数的烂叶朽木。当被我们发现后,情形就大不相同了。我们六七个孩子,脱光了衣裤,赤条条的泡在淤泥里,像一群泥鳅,噼里啪啦的清理那些乱七八糟的杂物。大约一个下午时间,一方清池便慢慢呈现在眼前,清澈的溪水汩汩而来,温婉清凉,清水冲走了污水,也冲走了我们的疲累,我们光着身体,散坐在池塘四周的岩梁上,沐着阳光,像一群不安分的猴子,开心地欣赏自己的杰作。

  俗话说,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山里孩子不习水性,但对江河同样充满向往,看到河流,尤其看到人们在河水中自由游动的羡慕同样十分强烈!但因为出生山里,却对水天生的具有恐惧,看到脚盆大的水凼,有时也觉晕眩。走过山塘水库边沿,那汪洋的一片水域,常常心旌摇动,感到恐怖而暗自发怵。所以当初我们把那个烂泥塘清理成二十余平方米的池塘时,内心里是多么自豪,多么兴奋。它既满足了接近水的需求,又不至于造成生命之忧。池塘的出现,童年的岁月似乎就变得生动而多彩,它既是锻炼水性和技能的场所,又是我们幼年时代的乐园,它成了我们放飞梦想的平台。

  池塘不深,刚齐肚脐眼,但我们开始非常小心,一点也不敢造次,生怕一不留神就出意外。大家揪住草根或抓着岩石慢慢挪步,只敢在浅水的岸边试探,如不小心一个踉跄,那手舞足蹈,乱喊乱抓,几乎魂飞魄散的情状,仿佛就要命丧黄泉。当连连喝过几口水,并从水中爬起来,知道并不怎样,似乎明白也就如此,心里方才稳定。但得过教训,大家就一个个趴在池塘边沿,抱着岩梁,撅着光腚,任双脚在水中吧嗒吧嗒乱踢。时间长了,终于学成青蛙样,一伸一缩的蹬,这时才敢把手从岩石上解放出来,试探着往水中舞动,尽力让手脚相互协调。玩到后来,掌握了基本要领,对水性也知根知底了,一个个便手捏鼻子,紧闭眼睛的乱扎猛子,或肆无忌惮的争着跑上岸边的高岩,往池中腾跳。这时,水池便因此哗啦啦炸响,浪花四溅,好似一群蛟龙,弄得池水一片浑浊。

  就这样,这方池水成了我们夏日里最开心的去处。但因为它,当年在村小读书时旷课迟到,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责罚,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那时学校里安排午休,一到时间大家都被强制着趴在课桌上呼呼装睡,否则积极的班干部就会向老师汇报。但几次之后我们几个喜欢玩水的同学也学乖了,等大家都装着大睡时,就屏住呼吸,蹑手蹑脚,悄悄地溜出来。一出校门,犹如一群飞出笼子的乳燕,兴奋的叫,跳,并边跑边脱掉衣裤,奋力的往池塘方向飞奔,待到池塘边沿,扬手一挥,裤子衣服被抛向空中,人如离弦之箭,争先恐后的射进水里,平静的池塘,立即成了欢乐的海洋。这样的忘乎所以,以致上课时间常常被抛诸脑后,等到一身疲乏,倦意朦胧,几乎已到放学之时。

  有一回,我们从池塘边上兴尽归来,矮胖的校长已在操场上向全校师生作放学前的最后训话。一群满身污泥的孩子突然走进来,校长的训话立即停止,全校师生,几百双眼睛“唰”的一下,也一齐调换了方向。我们确实进退维谷了。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我们一个个被点着姓名,被勒令亮相在全校师生面前,我作为违纪头子,受到了严厉训责,或许叫谩骂。但我倔强的歪着头,站在那里,任凭数落,一副茅坑里石头的模样,校长几乎七窍生烟。那次之后,我成了坏学生的典型,大名屡屡在各种集会中被提及。

  但我从不后悔。尽管那份尴尬、狼狈,或者羞辱,在我心里曾留下浓重的阴影,那情景至今也仍历历在目,但我不后悔,也不记恨哪一个人。如果没有那眼池塘,没有当年的率性,我与山里的许多孩子还不依旧是个“旱鸭子”吗?因为这方水池,我掌握了游泳的技能和本领,它开启了我生命的另一扇窗口,让我享受了水所给予的智慧与乐趣。在后来的岁月中,我曾到过洞庭湖,到过橘子洲头,更到过北戴河,在那“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涌涌清流中自由徜徉,在湘江里体验了一代伟人曾感受过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也曾拥抱过“一片汪洋都不见”的那咸涩碧浪。这些,不都是当年那方池水的恩赐吗?

  于是,我常常想,世间任何事物都是如此,最初的起步都不起眼,都很一般,都很平凡,这也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童年的那眼池塘就是如此,它尽管很小,尽管曾经充塞着污泥浊水,可它却是我梦想腾飞之所,更是人生迈步之起点。每当我想起童年的往事,那汪汪一池就荡漾着漫过我的记忆,湿润我的心田。但我不知道,如今村中的孩子们,是否还像我们当年一样,时常逃课,时常偷偷地跑到那里去,戏水,玩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