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023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8-25

推进文化强省 做强贵州红色文化

□王 吟

  2016年暑期,适逢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记者在遵义红军山、遵义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以及娄山关等遵义红色景点了解到,今年前来红色景点和红色纪念馆的游客相拥如织。

  在遵义会议会址,记者遇到的游客中就有外地各单位组织员工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有家长以“旅游+学习”的方式带着孩子来游览革命圣地的。而据会址工作人员介绍,前来参观的游客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还有一群来自重庆的自驾游青年告诉记者,年轻人热衷红色旅游,与爱国热情不无关系,而且,红色旅游本身具备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红色资源等诸多优势,也值得一玩。

  一条长征的红线,穿起一个多彩的贵州。贵州省不仅是一片火红的土地,更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绿色”王国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彩色”世界。特殊的地质形态,与特定的海拔、纬度、气候相结合,在这片神奇土地上造就了一个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多山、多水、多瀑、多洞、多湖的“绿色喀斯特王国”。在这片奇山秀水中繁衍着17个有1400多万人口世居的少数民族,绚丽多彩、浓郁古朴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构成了人类学上极为独特的“文化千岛”现象。

  近年来我省交通状况持续改善,支线机场、高铁的陆续开通,红色旅游景区道路、服务设施硬件相继提升改善,特别是在2015年底实现88个县市高速公路全部实现贯通后,更为贵州红色旅游建设提供交通基础硬件保障。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全省共接待红色旅游游客1697.5万人次,同比增长14%,全年红色旅游综合收入139.2亿元,同比增长16%。

  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是宝贵的财富

  贵州和江西、陕西、湖南等省一样,同为党史资源红色文化大省,但相比之下,我们自有特色:一是品种全、分布广。贵州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留下革命遗址遗迹最多的省份。1930年至1936年间,红七军、红八军、红三军、中央红军、红二、红六军团等6支红军主力先后转战贵州68个县(市、区),留下了丰富的红色遗迹,他们有重要机构及重要会议会址、重要事件和重要活动发生地、重要党史人物故居、革命烈士陵园等等,分布在全省各地。二是品位高、影响大。至今,全省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9处,63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是革命遗址或纪念设施。同时,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岁月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贵州演绎了转危为安的传奇。三是经验多、内涵深。贵州是伟大的“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的发源地,红军转战贵州期间,在党的建设、民族宗教政策实践、人民军队战略战术等方面首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据统计,红军长征时期在我省留下了1029处重要遗址遗迹。目前,我省已形成以遵义为中心的中央红军长征遗址群,保护、建设和利用情况较好。以黎平会议纪念馆为起点,连接猴场会议旧址,红军强渡乌江、南渡乌江景区,遵义会议纪念馆,娄山关战斗遗址,四渡赤水纪念馆及景区形成了中央红军长征线路红色旅游的一串明珠。

  红色文化与民族特色文化相互交融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首站到达遵义红军山革命烈士陵园,向红军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并详细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总书记在调研时强调,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发扬革命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团结带领各族群众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当前,贵州正以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弘扬红色传统,激活红色基因,打响红色品牌,为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提供强大支撑。近期,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发展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意见,强调了民族特色的多元文化强省建设。

  红色文化与民族特色文化相互交融、互促互进。一方面,多彩贵州特色民族文化的品牌塑造,为各种形态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平台空间,红色文化作为多彩贵州特色文化形态中的一种,能够在大文化理念的统筹谋划中得到利好,实现繁荣。另一方面,红色文化是基于红色历史、红色政权而衍生的文化,本质上是党的先进文化,是文化品牌塑造的核心和灵魂。如果说绿色是多彩贵州的底色,那么,红色则是其间的亮彩。因此,做强红色文化,既能丰富多彩贵州特色文化的内涵,提升品质,又能让多彩贵州特色文化更加出色出彩、赤碧辉映,因此,坚持红色文化与多彩贵州特色文化融合发展,对文化强省建设意义重大。

  着力保护利用我省红色文化资源

  当前,贵州省正从三个方面着力,做强红色文化,传承和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为促进我省社会主义文化和经济发展服务。

  首先,着力在保护传承中弘扬红色传统。一是完善和实施红色资源保护规划,做到应保尽保、应修即修,严防损毁和人为破坏,着力解决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二是结合我省的“大数据”建设,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加强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三是加大财政投入,争取社会资助,建设展览场馆,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充实展出内容。四是制定爱国主义教育基和红色文化遗址分类分级和动态管理考核办法,加强专业讲解员队伍培训,建立免费开放补助专项资金正常增长机制。

  其次,着力在挖掘利用中激活红色基因。一是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所承载的政治、教育、艺术等多重内涵,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讨阐释,既努力全面展现“红色乡愁”,又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在充分挖掘内涵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价值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二是继续加强对遵义会议精神的研究阐释,推出一批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释放红色文化资源的“乘法效应”,努力打造红色文化的精神殿堂。三是推动红色文化进学堂,促进红色资源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结合。四是推动红色文化进讲堂,在全省道德讲堂开展“讲红色故事,学英雄精神”主题宣讲,营造崇德尚善、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最后,是着力在创新发展中打造红色品牌。一是结合时代特点,不断扶优创新,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特别是推动红色资源与旅游产业结合,打造一批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形成“红绿相映、以红促彩”的局面。二是大力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建设“长征文化产生园”,培育一批自主经营、自主创新的红色文化市场主体。着力打造红色文艺精品,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