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023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8-25

美国前总统卡特印象

□李光平

  2006年,我任贵州省政协办公厅综合处处长,这年11月20日到12月20日,受贵州省政协委派,我和其他几位同事一起到位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肯尼索州立大学学习一个月。期间,根据校方安排,我们贵州籍的20名学员曾专程到离校不远的佐治亚州萨姆特县的平原市拜见退休后隐居于此的美国第39届总统卡特先生。

  据有关资料介绍,卡特先生1924年10月1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萨姆特县的普兰斯镇,这个镇后来更名为平原市。他的父亲老卡特是一个家庭农场主,美国的家庭农场一般都规模不大,因此,卡特总统实际上也是个农民的儿子。1941年和1943年,卡特先生先后进入佐治亚州的西南大学和理工大学读书,随后进入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学习,1947年毕业,获得理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卡特先生到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服役七年,1953年退役时获上尉军衔。从他的这些经历看,卡特先生年轻时才华并不出众,读了7年大学也只获得个理理学士学位,从军7年也只是个初级军官。步入中年之后,卡特先生便马变如龙,一帆风顺起来。1953年,卡特先生的父亲去世,卡特决定退役还乡子承父业,经营老卡持留下的家庭农场。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原本不堪景气的家庭农场很快顺风顺水起来,土地面积由老卡特时代的一千余英亩发展到3100英亩,资产总额从30多万美元发展到100多万美元。在经营农场的同时,卡特还在家乡积极参加政治活动,1955年至1962年期间兼任过家乡佐治亚州萨姆特县学校董事会的董事长,出资赞助过家乡教育事业。

  由于卡特积极参与家乡的社会活动,广泛接触社会各界人士,使他自己逐渐成为普兰斯镇的头面人物,他也开始以此小镇为根据地,一步步走向美国政坛高位。1962年,卡特成功当选佐治亚州参议员,1970年,这位被同行称之为“乡巴佬”的议员再次竞选成功,成为佐治亚州州长。1974年,卡特宣布竞选美国总统,在获得其所在的美国民主党党内提名后,经过一系列艰苦选战,终于在1976年以微弱优势赢得大选,成为美国第39任总统,完成了他由一个小镇农场主走到白宫主人高位的传奇人生。这一年,卡特先生年仅52岁。

  美国总统每届任期只有4年,卡特先生的美国总统只当了一届就落选了。据说他离开白宫时,民意调查称他是美国历届总统中政绩最差的总统。其实,民意调查这东西有时是很难准确地反映政治家们真实而又客观的历史功绩的。卡特先生的其他政绩怎样我不清楚,但我知道,1978年,卡特总统在任期内与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一起共同努力,终于实现了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正式处交关系,为1972年以来由美国第37届总统尼克松先生与中国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周恩来等一起开启的中美关系正常化道路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仅凭这一条,卡特先生也足以名垂青史了。

  我们一行前往拜访卡特先生的时间是2006年12月14日下午两点钟,地点在美国佐治亚州萨姆特县的平原市,平原市就是由卡特总统的故乡普兰斯镇更名而来的。据介绍,平原市其实也只相当于我国目前的一个 乡镇,常驻人口只有一万多人。卡特先生的别墅位于小镇边上,四周有上千平方米的草坪,草坪中间有几株高大的核桃树。我们拜访时已是初冬,但散落在核桃树下面的果子却还四处皆有,我捡起两个敲开品尝,味道与我国的核桃并无两样,只是油份特别好。

  我们到达卡特先生庄园时,接待方先安排卡特先生的管家带领我们参观了卡特图书馆和蜡像馆。按照美国政府的规定,每位总统退休后都由国家资助在家乡建一个图书馆,既供人阅览,也供人参观。蜡像馆中卡特先生和他夫人的蜡像是按他们在职期间的相貌雕塑的,显得十分英俊潇洒。参观完图书馆后,我们便到卡特先生别墅后面的草坪上等待他们夫妇的接见。

  准时两点钟,卡特先生和他的夫人在助理的陪同下来到草坪会见我们。我们一行20余人按导游的安排列成横队欢迎,大家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卡特先生和他的夫人显得十分和蔼,不时向我们招手致意。卡特先生用虽然生硬但却吐字清晰的中国话说:“你好,欢迎、欢迎”。总统夫人则用英语说,欢迎中国朋友到美国来,我们也是中国的朋友。到我面前时,总统夫人弯腰从地上捡了两个核桃给我并用汉语说:“送给您”。这两个核桃,我一直保留至今,它成了我书房之中的镇宅之宝。此后。他们夫妇便 与我们合影留念。

  在合影留念时,我的心情已不像初见总统先生时那样紧张了,暗地里把卡特先生和他夫人的形象端详一番。这时,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袭上心来,我想,这两位慈祥和蔼的老人如不是有历史的光环罩着,怎么看也不像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国领袖,不像一个能改变世界历史的伟人。卡特先生当时已经82岁,总统夫人虽然年龄不详,但也暮年之人,他们与 美国一般的老头老太太其实也没有多大区别。当然,他们毕竟是一代伟人,当我又再次认真端祥时,发现他们的气质、风度还是让人有高山仰止之感的。尤其是总统夫人,她虽然是西方的异国女性,但却有一副东方美人的面容,如果时光倒退30年,她的风采绝不会比任何一个东方美女逊色。

  照完相后,总统夫妇便与我们告别,留下他的助手格里斯先生继续带我们参观。格里斯先生汉语说得十分流利,他告知我们,他当年曾陪同尼克松总统到中国访问,与周恩来总理喝过酒。他说,周总理很了不起,人很伟大,酒量也很大,他还说,中国的茅台酒真是好喝得很。当他得知我们就是茅台酒产地来的客人时,格里斯先生颇有些悲凉地说,自己今年已经70岁,今后恐怕很难喝到中国的茅台酒了。

  一个小时后,我们结束了拜访卡特先生的行程,在回程的中巴车上,大家都纷纷诉说这次访问的感受。几位同行者说,想不到风云一时的美国总统,原来就是个居住在美国乡间小镇中的普通老头。面对大家的议论,我一言未发,因为我觉得,世间的人和事,平凡和伟大是经常交织在一起的,无所谓像和不像,于是我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首小诗,道是:

  白发慈颜一老翁,家住美国小镇中。

  手植桃园三四亩,日饮咖啡五六盅。

  当年曾为白宫主,挥手能卷万里风。

  岁月不识人贵贱,英雄老态也龙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