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本科生、调查记者、财经作家、财经书籍出版人、自媒体脱口秀主持人、政府经济形势座谈会嘉宾、投资人、千岛湖杨梅岛岛主……拥有多重身份的吴晓波,百变地出现在新闻头条里,其实是最火热的网红代表
吴晓波:从网红到网富
□余马兰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也是网红:天天上头条、新闻必成热点、玩转财经自媒体、在资本圈做得风生水起……
如果对网红的认识还局限在淘宝店主、锥子脸、papi酱,那么吴晓波这类网红会增加人们的认知:网红也能是学识派、高知风。
实现财富自由的高知网红
新闻学本科生、调查记者、财经作家、财经书籍出版人、自媒体脱口秀主持人、政府经济形势座谈会嘉宾、“一年买一套房”的投资人、千岛湖杨梅岛岛主……拥有多重身份的吴晓波百变地出现在新闻头条里,成为媒体的热宠。
这也许因为,他就是“读书无用论”、“专家都是苦大仇深”的最佳反例,是“科班出身也能成功”的媒体人的最佳代表;他坚持了自己“以写作为事业”的原则、实现了读书人的财富自由、彻底展现了传统高等科班教育的价值,他塑造了“新闻人”的个人商业模式,给了每位媒体人一个正面可及的示范。
吴晓波真正红起来,源于他在46岁时作出的一个重要决定:推出个人品牌的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如果说他与一般网红有所差别,他的高龄转型可算作其中之一,而此次中年转型非常成功。目前,《吴晓波频道》堪称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个人财经新媒体,聚集了超过150万粉丝数,公众号文章平均阅读量达10万左右。可以说,比起那些靠八卦明星敛人气的自媒体,《吴晓波频道》简直就是专业媒体人进攻自媒体领域的骄傲。
《吴晓波频道》包括公众号专栏和视频两种形式。早在2014年,专栏每周两篇财经文章就采取在文中插入商业广告的运营方式。当时,这件事还引起了热议。同年7月8日,吴晓波决定在微信上做“知识产权实验”,他们内部的小伙伴、那些“85后”的同事,异口同声地表示反对:“这太不人道了。”但吴晓波认为,这种实验是基于尊重和信任的,是为了让写作者写得更好的正确做法:写作者只需专心写出有价值的文章,获利就是市场回馈的自然结果。
在视频这一档上,吴晓波术业专攻,只掌管内容方面,其它的摄制、剪辑等业务全部外包,播放和广告运营也交给爱奇艺视频运作。根据爱奇艺后台的统计数据,《吴晓波频道》集均收视量为82万、最高达129万。网红讲究变现能力,保持精英主义定位的《吴晓波频道》,其变现能力就值得所有自媒体人学习。因除去外包业务每期1万元左右的成本支出,即使与爱奇艺视频四六分账,吴晓波的视频仍赚得盆满钵满。
除了视频和专栏收入,《吴晓波频道》主办的“千人大课”的赚钱能力更强。以2015年6月在广东举办的活动为例,报名费为9000元/人,为期两天让《吴晓波频道》至少收入900万元。
财经作家、专家、投资人,新闻不少、天天头条的吴晓波,超越了一般网红,成为更受追捧的高知网红。他是新媒体时代里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财富、通过高知实现财富自由的代表。
现实可行的个人商业模式
今年4月,杭州蓝狮子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狮子”)发布了新的年报,公告2015年4月吴晓波与皖新传媒(该公司曾以现金出资1.57亿元的代价,换取“蓝狮子”45%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的签署对赌协议结果。当时,吴晓波承诺2015、2016、2017年度实现的未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200 万元、2600 万元、3000 万元;如未完成该目标,则千帆投资、飞马投资、中天投资和吴晓波将向皖新传媒进行补偿。
一年过去,2015年度“蓝狮子”实现营业收入同比2014年度增长51.72%,利润总额、净利润分别同比2014年度增长了71.88%、63.69%,对赌协议达成。其中,自媒体的增长速度最快,从4%增长到40%、翻了10倍。可以说,虽然实际控制人发生改变,但吴晓波还是“扛把子”的那位。
这些因吴晓波而链接、而发生的新闻事件、商业大事,根据美国教授蒂姆?克拉克主导的《商业模式新生代(个人篇)》,就是区别于企业的个人商业模式——新媒体时代的英雄主义。在网络时代里,落地化的英雄模式不再让人望洋兴叹,而变得接地气、近距离,单枪匹马、“特种兵”的个人能力被尊重并得到释放,成为比伟人传记更具鼓励性质的个人模式。
在商业领域的个人模式中,能以系统化的方式优化最重要的商业资源,实现基于以个人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而吴晓波的这些年,就是一部值得研究的个人成长史、一种具有广大现实意义的个人商业模式。如今,个人商业模式被定义为调动全部才智天赋和资源,以实现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的完美结合——吴晓波的才智、天赋,即是其专业的写作能力、敏锐的财经视角及堪比专业的投资角度。他的资源,也由这些而起。
1968年出生的吴晓波,因认为“新闻学好找工作”进入复旦大学新闻系。那时,他与大多数同学一样,过着忧郁、惆怅的校园生活:被异地恋而困扰、被资金不足而惆怅。百无聊赖的他,最后选择了泡图书馆、写“豆腐块”(即使一块都没发表过)、筹钱去旅游、去支教、搞志愿服务等“象牙塔”的生活方式。毕业后,因有老乡介绍、机缘巧合地进入新华社浙江分社当记者。
如果说之前他走的路与大部分毕业生类似,甚至还带了点运气,那么接下来的职业规划,就是其个人商业模式的雏形初现。即使从没有记者的经验,吴晓波在新华社还是正面、积极以待,对自身未来进行了“三段论式”的9年规划:三年成为一名合格的财经记者,六年之内成为新华社最好的财经记者,第九年成为整个财经领域最好的记者。
十余年间,吴晓波跑遍了大江南北,成为深度接触各种企业的一线记者。通过研讨当时最前沿、最大牌的企业们,他成为具有调查求实精神的专业调查记者,度过了最为光荣的记者生涯。尔后,吴晓波开始向《南风窗》、《南方周末》进行专栏投稿,不断强化自己强大的写作逻辑,成为了一名财经专栏作者。
1998年,30岁的吴晓波历经十余年的原始累积,终于开始释放:他采取专栏形式发布文章,揭示“转型期中国经济的怪现状”。2005年,吴晓波接手贝塔斯曼在国内成立“蓝狮子”经营出版。2001年2月出版的《大败局》,被誉为“中国第一本写作失败案例的MBA教材”,多次加印;从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中国公司史,成为吴晓波笔下的《激荡三十年》;以1870年为历史起点,对企业家在中国历史上的使命、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的曲折性进行描述的《跌荡一百年》;需更长的跨度来研究中国企业史、商业史而撰笔的《浩荡两千年》……
这种以“每年一本书”的速度进行财经写作,使吴晓波成就了自己的“江湖地位”:“财经作家”。此外,他的“蓝狮子”公司研究严肃认真、观点新颖独到,出版近百家企业的成长史、诸多经济学家的著作,积累了大量的读者,确立了在原创财经图书领域的地位。
这些,都是吴晓波个人商业模式里的核心资源,在其向网红转化、拓展关键业务时,成了最有力的支持。超过十年的原始累积,让吴晓波的受众对象得到反复筛选、淘汰及确定——高端精英阶层,并养成了良好的客户关系。这也决定了他的自媒体频道格外成功,在经营“粉丝经济”时,他还显得格外有情调、受欢迎、不世俗。
价值最大化的“粉丝经济”
囤房、炒房的土豪们总是散发着暴发户的气味,而吴晓波把自己长期投资楼市的姿势做得很美妙——“一年一套”。对比莫言荣获诺贝尔奖后奖金还不够支撑其买房的笑谈,坚持对不动产进行长线投资的吴晓波,是少见的从土地中捞到钱的中国作家。
在众多广告商的广告语中,跟随吴晓波去投资,成了一个热点。除了“一年买一套房”的固定资产投资,他的投资头脑极为灵光——不仅在自媒体频道上下功夫,今年4月28日携自己的个人订阅号“吴晓波频道”入驻UC头条,成为签约自媒体,加入UC赋能媒体计划;连目前最火的影视产业IP项目,吴晓波也有参与:今年4月25日,贾樟柯旗下的商业电影公司“暖流文化”对外宣布完成3000万元融资,估值达3亿元。这家于2015年在戛纳电影节上宣布成立的公司,吴晓波就是合伙人。
而粉丝的定位、原始的积累、情怀的售卖方式,让吴晓波成为个别的能“有情怀”、“高姿态”地把钱挣到的网红。
2015年,吴晓波租下杭州西子湖畔的静逸别墅,那个曾是民国传奇人物的官邸,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文化创意空间。
今年,吴晓波还卖起了酒——“吴酒”。借助《吴晓波频道》的优势,他在自媒体开卖由自己岛上的杨梅制造而成的杨梅酒。16年前、即1998年,吴晓波花50万元买下杭州千岛湖一个小岛50年的租赁权,给自己身上贴上了“黄药师”的身份:一岛之主。如今,“桃花岛”经过多年运作,已成为千岛湖当地的农业示范基地。
从出版业跨界到果农圈,漫长的16年过去了,小龙女与杨过已再次重逢,因而“吴酒”—上市,粉丝格外的买账。于是,售价199元/瓶的5000瓶“吴酒”上线后,在33个小时内即被迅速抢光,9个月时间销售了近千万元。
如果说自媒体频道的收入还是吴晓波以内容在盈利,那么跨界到投资圈的他可谓是最敢谈钱、最善赚钱的知识分子了——不仅没有“失节操”,还显得格调甚高、满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