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建言献策 党政部门采纳
沿河多措并举抓实电商工作
本报讯(杜显雷 曾东波)为有效助推电子商务工作快速稳步健康发展,一年来,沿河自治县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采纳县政协提交的《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电子商务工作稳步推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力促电商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关于切实抓好电商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建议》等系列政协委员提案及建议,立足县情实际,采取多项举措,坚持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同步小康的重要抓手,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培育电商主体,实现了“网货下乡”与“山货进城”的双向流通,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抓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为常务副组长的农村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常设机构电商办。出台了电商发展、电商宣传、电商基础设施、电商服务站点、电商产品质量体系建设等电子商务发展“1+7”系列配套文件,解决了电子商务专项发展资金400万元。
抓电商培训。与创淘公司联合举办了300多人规模的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培训班;邀请大连民族大学教授来沿对县四家班子领导、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及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共300多人进行了电商相关知识集中授课辅导培训;邀请贵州思达培训有限公司对全县范围内的村淘合伙人和乡镇(街道)电商联络人进行了为期3天的培训。截至目前,共举办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大会4次,接受培训达1000余人次。
抓宣传招募。利用报纸、电视台、微沿河、户外宣传牌等媒介,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大力宣传电子商务。目前,在12个乡镇(街道)共发放《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指南》2万余册,张贴公交车、的士车宣传广告200多辆,户外广告200余幅,发出农村淘宝合伙人招募通知5000多份,合伙人报名人数达5000余人。
抓电商扶持。启动“电子商务一条街”建设,已有13个乡镇(街道)25家农特企业入驻,共展示农特产品150多种。目前,共培育电商企业2家,扶持农特产品一条街网上开店企业9家,上网交易农特产品、工艺品、酒类、茶叶等100多种,实现交易额300余万元,其中在网上销售空心李4.2万余斤,实现产值200多万元。
抓平台建设。建成了100平方米的电子商务营运中心、2000平方米的孵化中心、600平方米的仓储中心等平台。2015年12月18日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开业,入驻了10家电商企业。南部乡镇建立了50家农村淘宝服务站,开通了邮乐购12个、供销合作社3个。目前,农村淘宝交易5.6万余单,交易额达到1140余万元。
抓活动营销。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山货进城”,先后在沿河、广州三水、北京、贵阳等地举办“互联网+电商+扶贫+产销对接+土家年味”网商年货节,组织70余家本地企业参加,展示出具有土家特色年味农特产品200余种,在各地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达到了“沿河特产出大山,土家年味飘四海”的良好效果。通过线上线下现场抢购方式,累计实现电商平台交易(包括上行、下行)20000多单,交易额达300多万元,在省、市排名中分别为第12名、第3名。在今年的春耕节活动中,累计实现电商平台交易(包括上行、下行)6475单,交易额达250多万元,在省、市排名分别为第3名、第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