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7期 本期1973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5-27

  包俊宜,江苏太仓人。1972年开始学习书法,1978年进入贵州大学历史系学习,1981年获全国大学生一等奖。其书法以篆书创作为主,兼学行草书、隶书擅长多种字体的创作。现为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贵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2015年12月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个人书法专集7部,曾多次担务全国书法大家大展的评委、获中国书协和贵州省文联二届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包俊宜 :书若游龙 画若惊鸿

□本报记者 万里燕

  最初向俊宜先生提出采访的想法时,恰逢他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彼时各种采访、活动、庆典蜂拥包围了他,致使这次采访推迟了半年之久。自笔者接触书画界以来,打交道的画家多,书家少,而论到贵州的著名书家,俊宜先生是不得不说的一位。

  篆书在贵州的书界是一个亮眼的存在:西南大儒郑珍的篆书圆润朴茂,文人气息厚重;晚清著名学家莫友芝融汉隶于小篆,开黔中篆书之先河;民国文学大家姚茫父长期留驻京华,其篆书融各体碑铭瓦缶文学于腕底,风格独特;著名书家陈恒安早年游学南京,其大篆汇三代吉金文字与碑碣为一体,深远的影响了贵州当代书坛,俊宜先生的书法便承继于其门下。

  篆书是笔者最喜爱的一种书体,每每看着篆书,都像看一场源自上古的祭祀舞蹈,形式美丽而庄重,含义深刻而隽永,而俊宜先生的篆书更多了一层独特的审美理念。

  俊宜先生的篆书既有陈恒安先生篆书的特点:雄强茂密、章法考究、结体精当,又更加大胆施墨,不拘小节,有“游龙”之美。这种自成一家的风格是俊宜先生多年习写书法的精粹和结晶。

  俊宜先生自幼便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25岁时获全国高校首届书法大赛一等奖,是俊宜先生与书法的缘分延续一生的重要契机。画龙还需知龙。俊宜先生多年来研习书法,反复临习经典碑铭,博取广搜先秦时期的文字,用心玩味吉光片羽的残破碎屑,对篆书的来龙去脉了熟于心,更汲取汉隶的端方朴茂和行草的随性抒情,融入篆书笔法之中,于“画龙”之间挥洒“游龙”,成就一派独特的篆书艺术。

  书法之难,在于形简意深。俊宜先生偶以简书笔意入篆,融大篆笔意兼简书趣味和而一体,意向高古,老辣而不失活泼,颇有卓尔不群之姿态。著名书画理论家姜澄清先生评价说:“俊宜之功习,上起于大篆,下终于汉简,盘桓于中古以上,跋涉于周秦之间,而以大篆为本,吸纳他体,略以变法,故其篆,古朴灵动。”看俊宜先生行笔,犹如功力深厚的舞蹈家,于方寸舞台之中引发无穷变化,怡然自得,古意盎然之余,灵气更盛。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这是“书画同源”最早的说法。书与画,本同质而异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书画的终极之义即取法自然之间,包罗天地万象,故书而优则画,画而优则写其实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因此笔者虽一直闻俊宜先生书家之大名,当看到他的画作时,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俊宜先生是“书而优则画”的典型,于是“以书入画”成了俊宜先生画作的最大特点。俊宜先生的书法作品笔触圆润古朴又潇洒骏逸,笔墨运用得心应手,信笔书来,一种生命的状态似随意却又笔笔尽显着视觉美感和视觉张力,这些特点也完全被承继于他的画作之上,观之颇有“惊鸿”之态。观摩了俊宜先生几幅花鸟写意,皆与他的书法一样,以简入繁,数笔寥寥,却意味深长。他的画注重线条的弹性、轻重、徐疾,而在细节上却处理得非常小心,用色大胆明艳,雅俗共赏。

  虽俊宜先生所钻研仍以书法为重,绘画题材不甚广泛,却能明显看出他着力探索文人画内质的追求。他强调绘画的“书写性”,并将“书写性”作为绘画的基础,将书法的线条作用于绘画,孜孜探索者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将书法之妙融入绘画之美,赋予了他的画作耐人寻味的意境。

  在笔者与俊宜先生交谈之时,有一书法爱好者拿着自己的习作来请先生点评。先生将字铺于地上,十分认真的左右观看,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来人十分受教。后来笔者了解到,在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之前,先生身兼中国书协理事、篆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贵阳市文联主席等多个重要职务。他不仅着力提升自身的书法造诣,还致力于推动各种书坛活动,发掘了一批优秀的青年书法人才。

  2005年,俊宜先生倡议并拟定了由贵州省文化厅、贵州省书协共同举办的贵州品牌书法展——“茫父杯书法双年展”,旨在促使贵州书法界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目前已成为贵州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书法大展。2010年,俊宜先生又策划了“恒安杯·篆刻双年展”,使较为薄弱的贵州篆刻艺术有了一个展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目前已成功举办三届,对贵州书法篆刻艺术事业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此外俊宜先生还亲自推动和主持了“中国首届篆书展”、“黔筑墨韵——二十人书法展”、“贵州行草书展”等书坛活动,努力为贵州书法新秀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在各种书坛活动之余,俊宜先生也着力构建贵州自己的书画艺术理论学习平台。他倡导创办了《贵州书艺》《摄界》《书画印》等杂志,并亲任主编,为贵州书画印艺术带来了更为广阔 的发展际遇,为挖掘梳理贵州书法史,介绍贵州历代书法名家及名胜书艺,推荐书坛新秀和交流书坛理论,促进贵州书艺事业的进步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俊宜先生一生上下求索于书画之道,于耳顺之年荣践誉职,实至名归,望先生在艺术之路上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