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中国美术的四大组成部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以不同的创作和表现方式,给予人们丰富全面的艺术享受,其中雕塑又与其它三类艺术不同在于,雕塑以三维立体的形式表现艺术的美感。通常人们欣赏一幅画,是从二维空间的角度,即使画面以色彩和明暗对比来表现立体感,也未及雕塑这样直接以三维形态呈现的方式更具直观性和冲击感。
名画《蒙娜·丽莎》以细致非凡的手法和上色技巧层层叠染,让画面的光线呈现十分细微的变化,以至于观者从不同视角观看的时候,会对这幅画有不一样的心理感受,这是《蒙娜·丽莎》如此著名的原因。但再传神的画也只能局限于二维空间,当人们放飞想象,好奇心探究着这位著名女人的背影,在二维画面中无法实现,但雕塑可以。试想如果以雕塑做出一个蒙娜·丽莎,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她那著名的脸,可以看到自然光线或各种人工光线投射在她脸上而造成的各种明暗对比和变化,还可以转到她身后一睹这位美人的背影,看她的头发是如何梳于脑后,看她身后衣裳的褶皱,这又该是怎样一种意趣盎然的体验!为此,本刊将不定期推出雕塑推介板块,以飨读者。
雕塑名家之田世信
本期介绍的田世信先生,1941年3月出生于北京,1964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进行艺术创作,那时身处贵州的他将贵州当地的文化和极富民族特色的艺术语言相融合,创作了一批展现贵州风土民情的雕塑作品。近年来他更多着力于历史题材,将自己对人性的理解灌注进去,造型鲜明,风格独特。陶、石、木、铜各种雕塑材料在他手下变化无穷,于一捏、一雕、一刻、一抚之间,那些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出现了各种形态,因这位雕塑大师的伟大艺术思想而赋予了鲜活的生命。
《欢乐柱》是田世信1984年作品,于同年参加“全国第六届美展”获银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该作品为柱状造型,呈现了一个胖乎乎憨态可掬的小孩骑于妈妈肩上,脸庞无比信赖的枕在妈妈发顶,妈妈双手将宝贝的双脚抓住以防他滑落。母子情深便是人间欢乐。
1993年的作品《大躯干》充满了现代艺术的意味,展现的是颈部以下,大腿三分之一以上的女性躯体,以夸张的线条造型和强烈视觉冲击感的鲜红,成为田世信雕塑生涯中一件独特的作品。
1982年,在贵州的田世信创作了雕塑《苗女》,夸张的牛角形头饰和大耳环,突出了苗家女郎鲜明瞩目的民族风情,凸起的额头和嘟起的厚嘴唇也是贵州本土苗家人独特的相貌特征。
1997年开始,田世信陆续创作了《山路》系列,这是一组群雕,造型上人们或牵孩,或赶猪,或吆马,刻画了山民在山中道路上的情景。
王阳明,这位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在田世信的手下呈现盘膝而坐之态,一派大儒风采。该雕塑为田世信1994年作品,被台湾山美术馆收藏。
田世信先生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及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特聘教授,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顾问,其九十余件作品分别为中国美术馆、台湾山美术馆、中国文联、文化部对外艺术展览中心及杭州、厦门、北京等市政府机构及海内外个人收藏。
小如写字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习惯和性格,大如艺术创作可以看出艺术家的理念和追求。在田世信先生的作品中,编者感受到的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发掘和表达生活美学的追求和信念,亲爱的读者们感受到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