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973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5-27

织金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

□郭 佳

  一、剿匪起因

  黔西北8个县(区)中,唯独织金县不是革命老区县。虽1936年8月1日,中共红军留下坚持革命斗争的红军干部欧阳崇庭率2000余人枪奋力攻打织金县城,计划在织金建立革命根据地,后因织金城墙坚固,且反动势力拼命死守,欧率部激战一天一夜,未能拿下县城,只得饮恨转入地下活动。1950年1月8日,国民党织金县政府在人民解放军强兵压境形势下,被迫接受和平解放织金。由于织金和平解放,境内反动势力未受到较大打击,县域内各股土匪蠢蠢欲动,企图推翻新生的人民政权。随着人民解放军主力入川作战,织金境内匪患狼烟四起,从2月20日至5月上旬,织金境内6个区土匪倾巢出动,公然杀害了织金县境内各区新政权干部战士、群众积极分子近百人,织金新政府不得不在4月1日向黔西县撤退,造成了轰动全省的织金县土匪大叛乱,上万名土匪叫嚣,织金是国民党在大陆的“小台湾”。织金人民又生活在兵匪横行、苦不堪言、水深火热的日子中。因此,消灭土匪,还百姓一个生产、生活平安日子,成为中共党在织金救民于水火的首要必须任务。

  二、剿匪经过

  1、“围洞打援”。针对织金上万名土匪散居各乡、村、保甲,临时聚而扰乱,危急时倾巢出动的特点,入织围歼土匪的主力部队,解放军135团1950年5月2日从郎岱县(今六枝),攻克织金大土匪头子伪郎岱、水城、安顺、清镇、平坝、普定、六枝、织金的“八县游击总指挥”,原织金国民党旧参议长李名山的儿女亲家,郎岱县旧国大代表安克庚等匪首后,乘胜兵分两路,一路由团部和一营经三塘,另一路二、三营走郎岱岩脚,于5月6日大张旗鼓的合兵熊家场李名山的匪剿四方洞,在洞外沿线高处架设了重机枪、迫击炮等杀伤力强大的轻重武器,5月7日发起对李名山匪剿四方洞的强力攻击,西面、南面附近土匪和织金城内土匪聚集起来,连续几天向攻洞的解放军135团猛扑过来,妄图解救李名山的“四方洞之危”,结果,解放军利用强大火力和有利地形,对来救援之敌猛烈打击,消灭了顽固土匪的有生力量。5月15日,人民解放军拿下四方洞,活捉伪“八县游击总指挥”李名山及其匪徒四十七人。

  2、收复县城。活捉匪首李名山后,解救李名山“四方洞之危”的土匪沿熊家场至织金县城布下3000余人的伏击土匪,妄图截击解救抢回李名山。5月18日解放军135团经过充分准备,押解李名山,沿途击溃解救李名山的3000余匪众,傍晚接近县城,分兵东、南、西三路攻入城内,活捉了以匪独立营副营长李洪章为首的匪徒上百人。从1950年4月1日至5月18日期间,被土匪闹得乌烟瘴气,鸡犬不宁的织金县城,重新拨雾见日,人民群众欢天喜地,迎来了第二次解放。1950年6月9日,在县委书记兼县长李庆宸的率领下,县党政机关和县大队全体人员从黔西返回了织金,迅速恢复开展建政工作。

  3、乘胜追剿。解放军135团押解李名山收取县城后,随即分兵二路,一路为二、三营,取道桂果小马场直奔牛场、猫场,以追剿东部匪首丁守谦部为主要目标;另一路为团部和一营,直扑化起龙场,以追剿北面匪首李芝才部为主要目标。但各处判匪早已闻风分散逃遁,仅在回师途中,分别在鼠场和大戛与散匪遭遇小战,共歼匪百余人。

  4、驻扎兜剿。自1950年6月9日,135团派出一个连接回在黔西的织金政权李庆宸书记兼县长等人后。6月11日起,县长李庆宸率县大队和135团的11连、警卫连进驻牛场,以此为中心向四面出击兜剿;135团二连驻扎珠藏,向熊家场、三塘扩展兜剿;五连和县武装工作队驻扎城关、三甲向化起、龙场、八步等地出击兜剿,135团则在县城内集合优势兵力迅速随即增援驻扎兜剿部队。1950年6月底,李名山残匪300余人企图对珠藏驻扎点进行袭击,县城驻军闻讯后,即派一营三个连兵力出击配合珠藏驻扎点部队进行围歼,匪众一战即溃,向白泥方面拼命逃窜,被歼灭者仅60余人。

  5、惩恶吓匪。1950年5月18日,被解放军关进县城监狱的李名山等匪首虽被重兵看守,仍时时抗拒改造,死心蹋地为匪,被各处土匪视其为主心骨,为打掉各地土匪在各村寨抢粮、抢枪,为非作歹,仇视人民政权,震慑各地怙恶不悛的惯匪,1950年建党节,中共织金县委、织金县人民政府、解放军135团在县城大虎头召开万人公审公判大会,处决了匪伪“八县总指挥”李名山及其参谋长田振武等罪大恶极的匪首,强有力的刹住了判匪在织金的嚣张气焰,打垮了众匪继续与人民为敌的心理防线。

  6、连续打击。针对织金的匪情,人民解放军从1950年5月18日织金第二次解放(第一次解放是1950年元月8日的和平解放)起,至1951年底,在织金境内驻扎的剿匪部队,从来都是一个营以上,连续不间断打击土匪。1950年5月18日至1950年8月10日,解放军135团政委李尚文兼任织金县委书记,带领县委班子成员,领导全县人民开展全县大面积的剿匪,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县共剿灭计有“反共义勇军”、匪“八县总指挥部”、“匪保一团”、“匪保六团判匪5988名”。其中有匪首李名山、田振武等,战果辉煌。

  1950年8月10日,解放军141团政治处副主任许绰率141团3营,接替135团驻防织金,并兼任县委组织部长,掌握电台和机炮连驻扎县城,营长刘正文带九连驻扎县城,副营长时克诚带七连驻扎牛场、猫场,在织金相互联动,开展剿匪,但收效并不明显,直至省军区武装工作队开进织金,织金的剿匪火焰又逢勃然起。

  7、执政剿匪。1950年10月2日,为解决织金土匪势力极度嚣张,虎视眈眈威胁织金人民政权的问题,加强织金的剿匪力量,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贵州军区审时度势、深思熟虑,派出以贵州军区兵政处长何光宇为队长的430余名全副精良武器装备的工作队,融入织金各级政权。何光宇兼任县委书记,军区武装工作队团级干部席伯田参加县委的领导工作(兼任县委委员)、任三甲区分委书记,军区武装工作队团级干部李富贵参加县委的领导工作(兼任县委委员)、任牛场区分委书记,军区武装工作队团级干部赵国华参加县委的领导工作(兼任县委委员)、任城关区分委书记,军区武装工作队团级干部曾兆生参加县委的领导工作(兼任县委委员)、任三甲区分委副书记,军区武装工作队团级干部赵世新参加县委的领导工作(兼任县委委员)、任珠藏区分委书记。另外军区武装工作队营级干部吕克强任牛场区区长,军区武装工作队营级干部尚金城任化起区分委书记,军区武装工作队营级干部杜永华任三甲区区长,军区武装工作队营级干部张彬任以那区分委书记,军区武装工作队营级干部刘耕寰任三塘区区长。织金当时所属的以上8个区,贵州军区武装工作队都派营级以上干部担起了主要领导职务,军区武装工作队其他的营级、连级、排级绝大多数干部分别都在织金下属的8个区担任了区分委副书记、副区长和8个区下属的一些乡(镇)长,为干部短缺的织金政权解决了建政后顾之忧,同时也为织金执政剿匪夯实了根基。分配到珠藏区任妇联委员的军区武装工作队员费淑琴,自始至终融入到珠藏区广大妇女的生产生活中,甄别和发现匪情,经常同支持新政府的积极分子蔡洪英(织金第一个女区委书记)等女同志同吃、同住、同劳动,身上长了虱子也全不在乎。不仅带人收缴了李成学(伪国民党织金保安大队长)的小老婆禇家珍藏在一个鼓里的一支“二十响”手枪,还亲自在珠藏区枪毙了作威作福,鱼肉乡民的伪“八县总指挥”李名山的土匪老婆。军区分配到牛场任区委书记、区长的李富贵、吕克强带领区里的同志,发动群众围捕了原国民党旧乡长、顽固漏网匪首张太福,为牛场区促拿漏网土匪吹响了新的吹锋号。军区分配到珠藏任区委书记的赵世新,不仅带领区里的同志深入珠藏的每一个乡(镇)及其保甲,还发挥自己枪法准的优势震撼土匪,珠藏是织金匪首李名山的老巢,是全县土匪最多,最顽固不化的匪区。刚到珠藏的赵世新放出风去带人在珠藏打猎,并且精心10枪射杀了11个斑鸠,群众在珠藏内外纷纷传扬,军区武装工作队枪法不得了,派往珠藏剿匪的赵政委枪法都这样准,在县上和其余七个区的武装工作队队员枪法也一定了不得,全县得知此消息藏匿在各处的散落土匪,纷纷连人带枪向人民政权投降。就这样,贵州军区武装工作队融入织金政权,深入全县的8个区及其25个乡(镇)旮旯角落,深入发动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并发展了多名少数民族青年参加剿匪斗争,组建朝气蓬勃强有力的区、乡各级政权,军区武装工作队发展起来的这些优秀剿匪青年后来均成为织金县各级政权的中坚力量。

  通过执政剿匪,在三塘区清剿了叛乱后自称“纵队司令”兼任“织金县长”的臭名昭著顽匪李成龙(李名山侄儿),在珠藏区清剿了李名山的侄子、匪大队长李成虎和李成英以及匪大队长龙树铭,在狗场坝清剿了李成龙的顽匪弟弟李成风,在牛场清剿了匪大队长杨少清,在八步区清剿了肆意屠杀干部群众的惯匪杨孝郁等一批穷非极恶匪徒。彻底灭掉了织金土匪的“星星之火”。

  三、剿匪结果

  1、直接结果。从1950年到1952年底三年时间,全县共计歼匪11407名,缴获各类武器8927件,炮弹55959发,县境内各类匪患基本肃清,织金人民生产、生活平安日子终于到来。

  2、间接结果:完成土改。通过剿匪,肃清了土匪为害一方,人民生产生活极不安定的局面,人民群众主动自觉站出来参加土改,使土改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经过土改,全县25个乡(镇),252个村的22150户无地或少地的贫苦农民分得了总产量为6760万斤的田地、7375间房屋、5422头耕牛、1873件农具、19674件家具、折合粮食196万斤浮财。从此广大农民从经济上摆脱了受压迫、受剥削的命运,他们积极生产,感恩新社会,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丰收。仅1952年,全县在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食产量仍获较好收成,比1951年增长了15%。援朝抗美。由于消灭了为非作歹的土匪,保家卫国的氛围蓬勃兴起,全县上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父(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全县共选出1200余名优秀青年出国抗美援朝打击美帝国主义侵略者,5.8万余户自觉无私捐出抗美援朝武器弹药款3.6亿元(折合人民币36万元),由人民银行织金支行汇至抗美援朝前线。销除烟毒。据《织金县志》记载,民国七年(1918年),贵州军阀为扩军饷,强令人民种植烟片,当时织金鸦片种植达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1949年,国民党贵州省主席谷正轮密令在全省种植鸦片,使织金成为黔省种烟、吸毒、贩毒的深度重灾区,织金土匪中多数人吸食鸦片,人民解放军在铲除土匪的同时,开展铲除鸦片工作,除下令不准栽种鸦片、吸食鸦片外,还收缴土匪鸦片销毁,1950年剿匪收缴鸦片195两进行销毁,并对吸食鸦片的投降土匪强令戒除。1952年底止,全县公开逮捕烟毒犯71人,收缴鸦片8263两,取缔烟馆104户,集中强制戒毒128名。1953年全县开展了大规模全面肃清毒品的宣传工作,并从严实施了对种植鸦片、贩毒和吸毒的严打斗争,从而有力的遏制了烟毒的滋生蔓延,使全县禁烟禁毒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最终织金和全国其他县一样进入了无烟县行列,1953年周恩来总理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为无毒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