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972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5-26

  乌江流域在我省境内的覆盖面积十分庞大,占贵州省总面积的37.9%,并且贯穿了乌蒙山与武陵山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乡数量多贫困人口集中,扶贫任务艰巨,因此加大对乌江流域生态走廊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助力沿江区域全面小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乌江流域脱贫攻坚

——推进乌江生态走廊建设专题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何 博

  找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向

  铜仁市在2014年提出了《乌江经济走廊开发建设研究》课题,提出了乌江经济走廊开发建设的产业发展总体思路,详细分析了乌江经济走廊农业、水产、旅游、工业和城市化发展的具体思路。

  无独有偶,发展农业、旅游等产业似乎成为了乌江流域各县市的主抓项目,通过对当地种植历史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考察,找出适宜当地发展的新兴产业,借力乌江纷纷打出了生态牌。

  记者在遵义县了解到,当地利用山地资源优势,发展培育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优质辣椒、商品蔬菜、林下经济等项目共计95万余亩,同时实施新一轮的退耕还林任务,引导流域内群众以发展种植经果林推动退耕还林工作。

  而在沿河县,农业部门根据乌江流域低河谷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步,光温同步,适宜作物生长、发育和繁衍等地理条件,形成以马粮、烟、牧为主的产业化发展体系,经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开始起步。

  记者在思南县委采访得知,塘头镇关中坝园区已经成为了全省现代山区高效农田水利建设重点示范区,在这片1.45万亩的示范园区内,塘头镇充分利用关中大坝和芭蕉大坝的交通、地势等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辐射带动全镇乃至全县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为实现建成贵州经济强镇、乌江流域商贸集散中心总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亮点纷呈

  “北有新疆吐鲁蕃,南有红岩葡萄沟”,息烽县小寨坝镇红岩村的葡萄可谓是远近闻名。

  记者了解到,该地区因为土壤含钾量高,适宜发展经果林种植,从2000年开始,息烽县对红岩村葡萄种植进行扶持。现在已经是贵阳市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种植葡萄年产量达800万斤,产值1600万元,其中以盛产口味独特的水晶葡萄文明省内外,有“红壤碧珠”之称。

  红岩村支书穆元举介绍说,为了全力打造红岩葡萄沟这张名片,每年夏天都要举办息烽红岩葡萄节,开展“红岩欢歌”大型文艺演出、水上趣味运动、吃葡萄比赛等系列活动。

  “要知道红岩村原来可是一类平困村”。穆元举告诉记者,红岩村在最困难的时候,甚至有村民外出卖血为生,而现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11000元以上。

  2014年开始,红岩村对1700多户房屋进行立面改造,并对盘脚营至红岩村7.2公里通村公路铺筑沥青,增设休闲广场、葡萄长廊、观景长廊、生态荷花池等旅游设施,安装路灯160盏。

  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红岩葡萄种植示范园区利用已有葡萄产业基础,成立了“红岩葡萄专业技术协会”,进一步规范葡萄产、供、销服务管理。

  记者在遵义县龙坪镇万亩玫瑰扶贫项目基地看到,一条4.8公里的木质观光栈道贯穿在1100亩玫瑰花种植地当中,两旁是整齐排列的玫瑰花苗,空气中不时飘来一阵玫瑰花香。

  在玫瑰园中,记者见到了龙坪镇人民政府副镇长王晔。她向记者介绍,现在基地当中种植的玫瑰花是从山东引进的“丰花一号”食用玫瑰,用它可以生产含有玫瑰花的玫瑰糖、玫瑰酒、玫瑰精油等等一系列的玫瑰产品。

  王晔副镇长向记者算了笔账,在玫瑰花丰收时,一亩地可以收获500公斤的玫瑰鲜花,按每公斤15元计算,一亩地一年的产值就有7500元。

  看着这片玫瑰花田,王晔副镇长向记者表示,“龙坪镇的玫瑰花种植是真正的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项目”。她解释道,对于第一产业来说可以解决附近3000名农户的就近就业问题,在这当中精准扶贫对象就有315人,他们负责在玫瑰园当中种植和后续玫瑰花的培养,而他们每年可以有20000元左右的收入;第二产业方面,玫瑰精油加工厂的建成,经过相关精油加工的培训最后上岗,意味着2600名农户得到了工作,年均收入更是能够达到36000元;第三产业通过农旅结合的方式,开放玫瑰种植基地供游客前来参观,刺激本镇的消费。

  她很有信心地告诉记者,当这里的建设全部完成后,可以吸纳近万名旅游从业者,而农户可以以家庭旅馆的形式,加入到玫瑰旅游产业当中来。

  在玫瑰苗种植地里面,记者不时听见有鹅的叫声传来,循着声音记者看见玫瑰花从中有好几只鹅悠闲地在地里面游走,王晔副镇长告诉记者,鹅是这里的一个秘密武器,由于这里的玫瑰花种植遵循着在天然生态的环境下种植,不适用任何人工除草剂等化学物质,因此这群鹅的工作就是除草,鹅喜欢从长得最高的那片杂草开始吃,然后又不断反复,同时排泄物也是很好肥料,一举多得。

  加强乌江流域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区域协同发展能力

  在遵义县采访中,当地领导也指出了该县发展当中存在的困难,也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需要亟待提升的。

  “特别是在交通建设上,水路通江达海还没有达到完全的通畅,上下游之间互联互通程度还远远不够,县乡公路等级不高,村组公路通达率较低”。遵义县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交通是这当中的最大短板,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区域的集聚,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

  在不同地区采访时,记者发现对于乌江水质的治理同样也是当前的大部分地区的重点任务。

  根据贵阳市水务管理局的介绍,农村安全引水工程的实施,使乌江流域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以改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传染病发病率的降低。当家门口有了足够的干净水源后,劳动力资源也自然得到了解放,不用再走很很远去寻找安全的水源,精力也就放在了生产劳动上来。

  遵义市更是从工业污染治理方面着手,下决心对流域内的污水排放不达标企业进行整改,定期排查,实施“一厂一策”并限期治理,重点排查整治涉磷、涉氟工业企业。

  记者在毕节市黔西县采访期间,从位于新仁乡化屋基的码头乘船出发浏览乌江,与在铜仁境内的乌江两岸平缓的丘陵不同,黔西县境内的乌江两岸是连绵的陡峭绝壁,高耸在乌江岸边,不时还有山上的溪流倾斜而下。远远地,记者看到前方出现了一座横跨两岸的大桥,随着游船的不断靠近,轮廓逐渐清晰,红色的桥面十分醒目。

  “明天,也就是20号,大桥就能完全合拢。”素朴镇镇长洪大兴指着接近合拢的大桥向记者介绍说。

  根据洪大兴镇长的介绍,这座鸭池河大桥是贵阳至黔西高速项目的重点工程,主跨800米,全场1450米,合拢之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跨径钢桁斜拉桥。

  大桥的合拢表示着今年8月份贵黔高速就能顺利通车,这也就意味着,今后从贵阳出发到黔西的2个多小时车程缩减到只需50分钟,大大减少了出行的时间成本。

  “高速公路的通车,能吸引到更多游客前来欣赏乌江百里画廊的风景”。洪大兴镇长有些激动。

  在采访中也有专家表示,陆路、航运、水运的立体交通网络相互补充和完善,对于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游客经由路上高速公路来到乌江,再通过码头乘船沿途欣赏到美景,甚至是作为连接沿江区域的常规交通工具,能够极大丰富沿江群众的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