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是我省第一大河,长江上游右岸支流,古称黔江。在我省境内,乌江贯穿安顺、毕节、贵阳、遵义、黔南和铜仁等六个市州,流域面积达到了67500平方公里,长度889公里,流域总人口覆盖2100多万人。
我省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领导下,以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为要求,在保住青山绿水、发展生态产业的同时,力推精准扶贫、生态扶贫,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的发展之路。
建成通江达海出省通道 助力乌江经济走廊建设
——推进乌江生态走廊建设专题报道之一
□本报记者 何 博
“黄金水道”——乌江
记者在沿河县采访时听到了这样的说法:“沿河是因乌江而兴起,也是因乌江而衰微”。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已经开始利用乌江进行航运贸易,运输沿河的茶叶及土特产等物资,由此逐渐形成了集贸集镇。
到了明清时期,乌江航运盛极一时,乌江航运肩负着黔东地区各县运输,吸引大量川陕商人进入贵州,在乌江两岸收购桐油、生漆等地方特产下运出黔,乌江航运促使贵州的经济空前发展。
近代,上通余庆下达沿海城市,再加上优良的航运条件使得各类船只在乌江上畅行无阻,逐渐的,乌江中下游航运企业和组织的兴起,乌江航运入货量增长迅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经济已经驶入了快车道,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伴随而来的是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行业的迅猛发展,乌江梯级开发修建电站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自然而然的压缩了水路运输的生存空间。
沿河县水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时在沿河境内除去乌江沿岸通往偏僻村寨的公路路况不佳和乌江山峡旅游时需要船舶,其余基本都是通过陆路前往各地。
有资料显示,从2006年到2010年的四年间,铁路和公路的建设开发进入了高潮,渝怀快铁、沙沱乌江大桥、乡镇汽车站等纷纷建成通车。当这一切成为主流之后,沿河县的区位优势便消失殆净了。
与此同时,各类水电站的建设也把乌江拦截成了独立的小段,“陆”和“空”的连番夹击使得乌江航运逐渐冷落下来并且逐渐萧条。
乌江重现生机的重要机遇
2014年贵州乌江经济走廊发展规划调研座谈会在铜仁市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各方认为,乌江流域核心区域的大部分地区是我省贫困程度较深的落后地区,在这样的形势下,规划建设乌江经济走廊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实现同步小康的需要。
乌江流域正好贯穿了武陵山与乌蒙山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从“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乌江又从新回到了各方关注的视野当中。
1992年6月中央召开了“长三角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规划会议”提出了发展“长三角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 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 要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及沿江地区经济带。至此,“ 长江经济带”的联合开发已被提上国家和沿江省市的议事日程。
在各项文件诸如国发(2012)2号文件、国发(2009)3号文件等文件的相继出台,都将乌江纳入了规划当中,乌江航运就在此成为了重点也让乌江再次成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省环境保护厅水环境管理处副处长李军表示,水路运输的一大优势就是成本与陆路运输相比更为低廉并且货物周转量也更多。其中,水路运输比陆路运输节约19.5亿元/年,比铁路运输节约6.5亿元/年。更为重要的是,船舶的碳排放量约只有汽车的三分之一。
记者从德江县桶井乡望牌村码头出发乘船前往长堡镇游船码头,一个小时后就到达了目的地。途中记者看到,乌江两岸植被茂密,绿色铺满了周围的大山,根据记者的了解,德江县在乌江沿线开展了绿化工程,新增造林、退耕还林23万多亩,治理石漠化、岩溶、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以上。
游船在乌江上一路前行,但是记者注意到,沿岸两边的基础设施仍有待建设,特别是通往码头和连接已有高速公路的陆路交通是薄弱的环节。如今的旅游特别强调“体验”,这也是吸引游客和各类项目投资的重要一环。
在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增强系统思维,统筹各地改革发展、各项区际政策、各领域建设、各种资源要素,使沿江各省市协同作用更明显,促进长江经济带实现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
德江县委办主任张进表示,包括德江县在内的乌江沿线城市都在积极融入到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当中来,希望借此机遇加快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早日实现小康社会。
重现“黄金水道”的繁荣
记者来到了位于思南县的乌江思林水电站,在这里正在建设乌江通航的升船机。据了解,思林水电站通航设施是乌江水运出省通道建设的关键工程之一,也是我省水运建设三年会战的重要工程之一。
根据项目负责人的介绍,乌江思林水电站500吨级通航工程总投资6.1亿元,位于思林水电站大坝左端,由上游引航道、过坝中间通航道、升船机塔楼段、下游引航道四部分组成,全线总长951.8米,升船机采用钢绳卷扬机平衡重式垂直升船机方案设计,升船机最大提升高度为76.7米,年通航能力达到341.3万吨,2015年12月31日,升船机具备同行条件。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乌江水运的开通,思南已规划建设5个重点港区。”思南县交通局负责人说,5个港区将承担不同的功能划分,为复航后的船只、旅客服务。
这意味着,思南县沿江的思南古城、邵家桥新区、塘头镇等地将形成一个完整的城镇带,乌江将成为串起这条城镇带的“项链”。
今年,乌江全线复航的试航作业将举行4次,分别为3月、7月、8月和9月。试航路线从开阳港至重庆涪陵,途中经过构皮滩、思林、沙沱、彭水、银盘等水电站,检验船舶重载过闸、车船翻坝接驳等运输效能。
记者连日来沿江而下经过沿河、德江和思南发现,随着我省境内乌江航道的通航,这条“黄金水道”会再次迎来繁荣,而乌江生态走廊建设作为维系乌江生态平衡、实现乌江流域同步全面小康的重要抓手,沿线各县市都十分重视这样的机遇:
沿河县将依托乌江和毗邻重庆的区位优势,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和城镇化带动,着力打通与周边地区的快捷通道,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逐步扩大城市规模。
德江县利用自身地理区位条件,已经开始了规划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建设,期望以立体化全方位的交通网络形成黔中经济圈、成渝经济圈以及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交汇点”,发挥出“连接黔中、融入成渝、联络武陵、辐射周边”的重要作用。
思南县在水运复兴之际,陆路交通也在同步改善,在充分利用通航所带来的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期望以多种便捷交通方式吸引到投资者前来投资,结合水路带来的低廉成本使水路货运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