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与区域经济桥接路径
□高 一
日前,遵义市73家有意进军资本市场的企业接到邀请,受邀参加在当地举办的一场“多层次资本市场·多彩贵州行”活动。活动由贵州证监局和遵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旨在通过宣传证监会关于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相关政策和监管理念,推介新三板、公司债等新兴金融市场及创新金融工具,帮助地方政府及企业加深对资本市场的认知,增强利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与地方政府加强沟通配合,构建监管合作机制,进一步督促各类市场主体规范发展。
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据了解,贵州证监局“多层次资本市场·多彩贵州行”是一个历时两个月,覆盖全省9个市州和贵安新区的系列活动,遵义作为首站正式拉开了活动序幕。主办方将有针对性地向贵州区域经济板块企业进行普及知识、上市流程、融资架构、债券发行、财务规范等进行详细解读,挖掘贵州企业潜在价值,激活贵州区域经济活力。贵州证监局局长杨光在首站遵义培训会上指出,遵义作为经济总量、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位居贵州第二的城市,发展潜力巨大。遵义不仅有一批“三线”建设时期扎根遵义的大企业,还有一批质地优良的中小企业,贵州茅台、红色旅游品牌更是享誉中外。目前,遵义有3家上市公司,7家证券经营机构、1家私募机构。
2015年,遵义道路桥梁公司、红色旅游集团等7家企业发行公司债共计96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扩张带来的资金压力,对于推动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作用明显。杨光介绍说,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还有巨大需求和空间,广大的中小企业尚未享受到资本市场的阳光雨露。我国中小企业拥有1000多万家的巨大规模,但登陆中国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才2800多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6200多家,真正能够得到资本市场服务和支持的,其实零头都不到。长期以来,直接融资资源与企业需求中间的巨大落差,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深层问题。近年来,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加大,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新三板”市场快速发展,公司债券发行扩大到所有公司制法人,更多符合实体经济需要、满足企业差异化需求的创新产品和业务不断涌现。遵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范元平表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即是机遇也是挑战,遵义有信心将金融打造成战略性支撑产业。
地方企业融资格局亟待多元化
作为经济总量仅次于省会贵阳的遵义市,长期以来资本市场上仅有贵州茅台、天成控股和贵绳股份三家老牌上市公司,2004年5月贵绳股份首发上市过后12年来再无IPO新增企业;过去存量上市公司注册地迁往贵阳的有航天电器和赤天化两家;同时,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中,遵义企业截至目前暂无身影。在GDP屡屡叫板发展龙头贵阳的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明显处于滞后状态。但同时,也意味着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的遵义拥抱资本市场潜力巨大。统计资料显示,2015年遵义市GDP总量为2168.34亿元,与贵阳市一起占据了贵州省“2000亿元俱乐部”的两个席位。今年1—2月,遵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7.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165.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8%;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83.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
根据遵义市“十三五”规划内容,在“十三五”期间,遵义将着力进行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围绕培育大数据、大健康、新能源节能环保、白酒、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千亿级产业发力。遵义市副市长吴建辉在培训会发言时指出,遵义将力争年内挂牌企业达到10家,并在近期力争打破IPO缄默多年的局面。“贵州省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核心省会城市单极化特征,遵义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对同样面临单极化模式的西部省份如何在次中心城市推进层次分明的直接融资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一位证券业人士表示,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桥接一个更宽泛、更具包容性的复合型市场,以适应身在其中的各类企业融资需求和发展需要。同时,这也需要资本市场敞开怀抱,地方政府增强配套政策和软环境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