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2期 本期1945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4-07

贵州越来越成为高级人才的青睐之地

——第四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侧记

□本报记者 蒋兴华

  新枝绽放,人潮涌动,在温暖的春季3月,第四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在贵阳隆重举行。该届人博会,无疑是一场高层次人才的盛宴。

  广聚天下有志英才,共推贵州同步小康。据了解,该次人才博览会“线上线下”同步引才,线上引聘访问求职量达42万人次,微信招聘平台求职访问量23万人次。同时,两天现场接待各类人才5.6万人次,其中博士1172人次,硕士1.9万人次。现场引聘达成意向1.285万人,其中博士411人,硕士3750人;通过现场签约和评审引聘人才5582人,其中:博士373人,硕士3079人。

  如此众多的高级人才选择落户贵州,将用智慧助推贵州更好更快发展。

  “绿色通道”为贵州打开“引才”大门

  “除这几个是清华大学的博士外,还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在3月26日的人才招聘会上,贵安新区的一位负责招聘工作的负责人兴奋不已地说。

  贵州缺才,尤其缺乏高层次人才,对于贵安新区而言,求才若渴。

  “贵州就那么几所大学,很难招到足够多满意的人才。”贵安新区招聘团队的负责人说:“这次真要感谢人博会这样一流的引才平台,为我们引进了一流的人才。仅这两天,我们就收到了上百份高层次人才简历,他们的条件都很好,很多都是我们需要的。”

  如同这位负责人所说,记者了解到,每年的人才博览会,已成为我省招才引智的重要平台。由于信息通畅,渠道多条,每家到会的招聘用人单位非常满意。通过前期对接,这次人博会高新区共邀请了近100名国内外博士、专家人才来洽谈,其中30多位人才还是带着项目来对接的,涉及了生物医药、大数据,还有高端装备制造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都是高新区主导产业。贵阳国家高新区一位工作人员说:通过人博会,我们高新区招聘到了许多高质量的人才,可以说,我们是收获颇丰。

  “牵手”贵州,是许许多多博士的心愿。

  汪祖华博士专业为药剂学,任职于浙江大学,他说:“展望贵州‘十三五’规划,五大新兴产业聚集了五大利好。我是学医的,十分看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为什么要选择落户贵州,汪祖华告诉记者:一是看好贵州前景,二是政策给力,因此,他愿来贵州发展。“贵州凭借什么吸引人才呢?强劲的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我认为贵州做得特别好。”汪祖华说,《贵州省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施办法》、《贵州省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实施办法》、《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贵州省“黔归人才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出台,并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制度,开展“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为人才创业资助、融资服务、工作场所、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住房补贴等方面提供全面、精准的政策扶持。

  贵州大数据的影响力已辐射全国乃至世界

  “谈大数据必谈贵州,贵州大数据的影响力,毫无疑问,已辐射全国乃至世界。”柯贵言博士说。

  柯博士坦诚地说,自己虽然是浙江人,但是个有贵州情节的人。大学时,曾与同学一起来贵州旅游过,可以说当时就爱上了这里的青山秀水。都说杭州西湖美,但他却觉得最美不过贵州山水。大学毕业后,他留学法国,一去就是整整十年。

  “这两年,我一直有回国的打算,也在寻找合适的地方。”柯贵言说。“我的专业是大数据运算,因此,在了解到贵州正在发展大数据产业,我决定来贵州一试。很荣幸,我将成为一名“‘贵漂’”。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博士说,近年来,大数据一直是各界关注焦点。各界皆认可大数据价值,看好大数据发展,大数据价值实现方式和产业发展路径却有待深入探索。“云上贵州”的出现与快速发展,将人们对大数据的关注与思考真正引向产业。当其他省市还在思索“大数据是什么”时,贵州已经“后发先行”探索“大数据怎么做”了。贵州将“数据开放”作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切入点,抓住了大数据发展的核心要义,敲开了大数据发展之门。当专家学者们还在探讨“大数据价值”时,贵州已开始主导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这位博士说“我之所以选择贵州、落户贵州,一是冲大数据的发展来的;二是贵州揽才诚意足,发展潜力大;三是贵州给予引进的人才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优惠,使得人才工作生活没有后顾之忧。我相信,在贵州,我一定会干得更好。 ”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省就业局势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其中,由于连续出台了多项促进创业就业的举措,外出的黔籍人才纷纷回乡创业就业,贵阳也从劳务输出的源头变为了“贵漂”扎堆之城。一家招聘单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中国东部地区的部分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贵阳地区相关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薪酬待遇也较好,因此也赢得了不少求职者的青睐。

  “贵漂”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龚博祥是安徽人,贵州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选择留在了贵州。

  “气泡”隔音小会议室、头脑风暴室、太空舱床位…… 由龚博祥创建的“六度空间”团队在贵阳赫赫有名。

  这个位于贵州大学校区24小时面向大学生创业群体开放的“六度空间”,由一群大学生创业者发起、设计和管理。作为“六度空间”团队的负责人,龚博翔与伙伴们的创业历程,很值得书一笔:

  2013年,龚博祥从老家安徽赴贵州大学读研。贵州大数据的发展,创业大潮的影响,再加上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基于软件开发的创业梦想在他心中萌发。

  创业之初,他的团队主要承接微信平台开发业务。然而。在微信才开始走进大众生活的时候,业务开展并不顺利。

  “一些商家知道网站,却不了解微商城和微网站,即使我们说免费试做,也没有商家愿意把业务交给我们。”龚博翔回忆。

  但接下来,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龚博翔团队拿到了第一个项目——“从江旅游新媒体”。团队深入从江县进行实地考察,为其旅游开发“量体裁衣”,收到了很好反馈。凭借出色的项目设计和技术水平,各种项目委托纷至沓来。团队趁热打铁,成立了贵州溪山科技有限公司。溪山科技接手了贵阳市气象局“农家乐APP”开发项目,团队着力在功能定位上下心思。龚博翔介绍,他们设计的“农家乐APP”可让游客在旅行前就充分了解当地农家乐的特色,有目的、有安排地休假。同时为游客提供线下农产品试用服务,将把每一个“农家乐”打造成当地农产品的体验店,成为农产品对外销售的平台。

  记者采访得知,创业项目逐渐走上轨道,龚博翔团队开始将目标转向校园创客文化。他们在贵州大学校园网组建创客交流空间“六度社区”,不仅受到贵大创客爱好者们欢迎,而且团队还得到了贵阳市政府和校方的大力支持。

  被称为“贵漂”,龚博翔很满意。他说:选择贵州,路子是选择对了。贵州的发展越来越快,作为一名创业者,他愿意永远当一名“贵漂”。

  “贵漂”比“北上广漂”多了什么?

  为什么会到贵州当一名“贵漂”?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人才服务局的一位负责人分析道:政府工作报告浓墨重彩地力保就业、力推创业说明,一个万众创业的时代已经到来。既然是众创,机会和政府扶持就绝不仅仅是几个城市才有。当人们还在削尖脑袋往“北上广“钻的时候,智者已经擦亮眼睛,选择到了另一个梦想的起点。贵州大数据产业火热发展就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吸引着四面八方的“贵漂”。

  为什么如此多的高级人才会选择了贵阳?换句话说:“贵漂”比别的“漂”“贵”在哪里?

  这位负责人说,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这里是中国的“数谷”。相对于IT时代的硅谷,DT时代“数谷”应运而生,下一个硅谷奇迹或许就会在这里出现。贵州抢抓大数据发展先机,一口气拿下“六个全国第一”,提出的“块数据”理念催生了“数谷”的崛起。对大数据产业的创业来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潜力无限。二是政府大力支持。在大数据产业方面,贵州、贵阳分别制定政策,对大数据产业进行扶持。其中,《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从2014年起连续3年,贵州省和贵阳市、贵安新区每年各安排不少于1亿元资金,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及应用。三是生活成本低。一线城市的房价普遍都是贵阳的好几倍,当“北上广漂”,很容易就被房子“束缚”,以至于畏首畏尾,资金不敢投入,无形中成了创业的屏障。贵阳房价便宜,空气质量常年居于全国前列,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从健康层面上来讲,在贵阳生活,也是对健康成本的一种投资。总体来说,创新、开放、包容、健康、这些汇聚在一座城市上,对“漂一族”们来说都是极大的诱惑,因此“贵漂”之热,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