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1期 本期1945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4-07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改革

□李培志

  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最核心议题就是审议建言“十三五”规划,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瓶颈”开出中国式“处方”,特别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是神经中枢,如发展理念出现偏差,必然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不仅统筹了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又充分考虑了宏观和微观两个基本面,是名符其实的顶层设计。

  有经济学家建议,要把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鼓励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开放互惠、成果共享”五大理念二十字方针,其意义更加深远。

  在鼓励创新发展上,我国的经济模式是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的,存在结构性矛盾,拼资源能源污染环境、靠压低劳动力成本形成“蜂群效应”的发展发展方式越来越不符合趋势。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要在群雄逐鹿的竞争中赢得头筹,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改变长期形成的高储蓄低消费的模式,强调消费为引领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创新驱动,中国经济才能实现由大到强,在工业4.0方面必须成为领跑者。

  在注重协调发展上,我国特有的春运现象表明区域经济不协调,依靠“铁公基”建设拉动经济表明投资和消费比例不协调,房地产高库存表明建设与需求不协调,大豆的大量进口与玉米高库存表明农产品种植不协调,看病难看病贵表明运用大数据有巨大提升空间,钢材水泥煤炭平板玻璃光伏产业等供大于求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精准发力,去掉过剩产能和补齐短板相结合,激发市场用简政放权做减法,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做加法,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城乡协调、供给需求协调、人与自然协调。

  在倡导绿色发展上,改革开放过程中,唯GDP论政绩曾一度成为地方官员的指导思想,特别是贫困地区,高科技企业引不来,“傻大黑粗”也成了香饽饽,虽然产值增加,但环境也破坏了,呼吸恶臭的空气,喝污染的水,吃有毒的食品,有的江河鱼虾绝迹,群体性事件频发。五中全会将生态环保放在了空前的高度,首次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成为基本国策,生态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标,美丽中国写入五年规划,此轮供给侧改革将把这类污染企业逐步关停掉,让生态文明重归自然成为一种常态。

  在开放互惠发展上,当下,我国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我国主导成立了亚投行,有力地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为我国赢得全球经济发展话语权、游戏规则制定权,有了经济规则制定权就不再被指责“搭便车”。亚投行的成立,也让我国在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方面也增加了许多筹码,人民币加入SDR,美国常指责我们是“汇率操纵国”也不敢再提及,体现了我们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在成果共享发展上,我国从一穷二白起步,始于封闭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再经历一个财富野蛮疯长的过程后,我国已成为贫富分化最严重的国家。贫富严重分化最大症结是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的长期繁荣,内需拉动不明显。我国的政治体制有两大优势,一是集中力量搞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说明了这点,二是集中智慧搞改革,缩小贫富差距,中央正实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任何国家做不到的。

  随着五大发展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为中国经济改革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思路,看似紧盯“十三五”,战略宏图实则更加长远,更是奠定我国经济制度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