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虎跃创大业 创新有为奔小康
——贵州大龙创新作为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侧记
潘桂仙 □本报记者 李 勇 董 瑶
1999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大龙经济开发区,短短十几年间,大龙从一个偏远的西南小镇建设成为今天的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这个充满活力的生态工业新城正成为冉冉升起的“黔东明珠”,朝着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目标进发。
刚刚过去的“十二五”,大龙开发区的面貌呈现出了崭新景象。
这五年,是大龙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五年,也是民生投入最大的五年;
这五年,是大龙城乡变化最大的五年,也是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这五年,是大龙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五年,也是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的五年;
金龙献瑞苏万物,绿柳迎春喜千家。
在“十二五”收官之际,大龙经济开发区见招拆招、创新有为的“降龙十八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2015年底,大龙经济开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18亿元,是2010年的3.34倍;工业总产值150亿元,是2010年的5.36倍;工业增加值25亿元,是2010年的4.28倍;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是2010年的13.8倍;进出口总额25000万美元,是2010年的14.88倍;完成财政总收入43000万元,是2010年的3.29倍;期末从业人数达到15000人,是2010年的5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2562元,是2010年的2.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5245元,是2010年的3.6倍。各项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良好势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也均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
“修桥铺路”畅通“康庄大道”
1月23日7点44分,记者踏上贵阳北到长沙南的G2102次列车,车厢内宽敞整洁,旅客秩序井然,70分钟后,记者便抵了达铜仁南站(大龙)。据了解,铜仁南站自2015年6月18日开通以来,开行车次达到了37趟,日均客流接近6000人,贵州大龙开发区空前热闹起来。
交通是地方名片,交通是投资环境,交通是经济的晴雨表。大龙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吴东来说,“沪昆高铁是贵州省经济发展大通道,也是铜仁大龙走向世界的快车道!”
随着沪昆高铁铜仁南站的建成通车,大龙形成了湘黔铁路、株六复线、沪昆高铁贯穿全境,沪昆高速、铜大高速、320国道、201省道交错纵横,铜仁凤凰机场、湖南芷江机场南北呼应的交通格局。随着高铁经济时代的到来,大龙进一步成为湘黔高铁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作为贵州“东联”发展战略“桥头堡”、西部大开发前沿阵地和铜仁经济发展排头兵、工业强区主战场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正是看准大龙的交通区位优势,看准铜仁大力实施“雁归工程”的大好政策,外出闯荡23年的江口籍青年阙崇双,2014年10月风尘仆仆赶往大龙开发区,斥资5000万元,创办创益管业有限公司,专门生产PE、PPR、PVC系列管材,填补了黔东地区塑制品生产的空白。“大龙开发区交通优势明显,为企业运输材料和销售产品带来了便利。”阙崇双表示,目前正准备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增加电器开关、电力管线等相关产业,打造黔东最大的塑料制品生产基地。
近年来,随着开发区交通优势凸显,世界500强知名企业微软、法国苏伊士环境、普华永道已与大龙开发区合作。1月12日,普华永道官方微信发布《【洞察】<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估报告>发布——普华永道助力中国城镇化进程》,大力推荐大龙开发区优越的投资环境。
“我们要发挥好大龙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服务优势,撑起黔东工业一片天。”吴东来说,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给大龙带来了很多惊喜,近期有几家国外知名企业要来大龙洽谈投资事宜,开发区正紧锣密鼓筹备相关工作。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黔北机场,大龙—铜仁、铜仁—从江、贵阳—郑州、重庆—广州高铁,大龙—石阡、大龙—梵净山、松桃—从江高速,将进一步使大龙开发区形成“三机场、五高铁、五高速”聚合的立体大交通格局,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小企业”汇集“大产业”
走进大龙奇辉陶瓷研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有序作业。“厂里主要生产压电陶瓷,是打火机的一个零件,每天生产700万对,而生产出来的压电陶瓷,直接供给本地的贵州东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厂长黄正梓告诉记者,2015年,为提高产量,公司斥巨资,引进了国际最为先进的沙磨系统和成型机,让产品质量更稳定、均一性更好、成本也更低,而这样的沙磨系统全国仅有两台。
像齐辉陶瓷这样的打火机配套企业大龙还有很多家,康宇塑业日产电子塑套700万只、金轮实业日产铁帽700万个、金顺电子日产电子700万支……
“一个打火机36个部件,均实现了本地生产,这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成本。”贵州东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厂长欧阳俊杰告诉记者,东亿电气主要生产各类高、中档打火机,产品涵盖30余种类型,主要销往东南亚、欧洲等70多个国家。目前,公司现有员工1000余人,日产量70万只,年产值3亿元,实现税收500万元。
在大龙经济开发区打火机产业链的带动下,当地近5000人成功就业。工人姚柳珍告诉记者,以前,她在深圳等地打工,近些年家乡大跨步发展,她也就回到了家乡。“这样不仅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每月还能领到3000元的工资,比起在外漂泊的日子不知道要好多少”,姚柳珍说。
据统计,截至2015年9月,大龙经济开发区共有工业企业47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家,年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35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2家。截止2015年底,大龙经济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亿元。
“十二五”以来,大龙经济开发区逐渐形成了以大龙华电、红星发展、银星汞业等为代表的传统支柱产业,以煤电锰一体化、东亿电气、重力科技、汇成新材料、锂电产业园等为代表的新兴支柱产业,以及循环经济工业园、北部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大龙石阡飞地产业园、现代物流园、锂电池产业园6大特色产业园区和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劳动密集型和现代物流5大产业发展格局。
“循环经济”带动“科学发展”
近年来,大龙经济开发区始终牢牢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理念,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与产业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实现有机耦合、循环利用,最大程度降低排放,将所有原材料“吃干榨净”。
银星汞业是大龙经济开发区的重点龙头企业之一,也是铜仁市最大的民营企业和贵州省首批8家科技领军型企业之一。作为国内氯化汞和汞触媒龙头,该公司拥有年产精汞300吨,高纯汞100吨,氯化汞500吨,氯化汞触媒10000吨的生产规模。长期以来,银星汞业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在国内首创实现了锑汞高效分离综合利用冶炼技术,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研发生产了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的低汞高效环保触媒;研究探索出了有色冶金渣中各种金属综合回收利用的技术;同时还积极与国外环保公司合作,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防治的研究工作。
与银星汞业的姊妹企业重力科技环保有限公司一墙之隔的贵州中伟锂电产业园也是该区构建新能源、新材料循环产业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生产锂电新材料系列产品、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全部建成投产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70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解决就业岗位1300个。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经投产,2016年已获得20亿元订单。
汇成新材料公司以锰渣为基础原料,利用附近华电大龙电厂的烟气,通过热电联产,经烟气脱硫 、电解金属锰等一系列工序,生产出高纯硫酸锰、轻质碳酸钙。每年,不仅可回收处理锰渣200万吨,还为大龙发电厂节约1.4亿元环保费。
此外,大龙经济开发区煤电锰一体化项目吸收大龙发电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生成高纯硫酸锰;重力科技环保实现重金属回收处置、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大龙华电的蒸气、尾气供给红星发展、汇成新材料等化工企业,废气转化为能源和原材料,实现循环回收、热电联产,每年节约燃煤40万吨……
除了企业内部循环,企业与企业循环,大龙开发区还在铜仁市演绎着“区域循环”的故事:2012年8月,石阡县政府与大龙开发区签订了《石阡产业园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在全省率先创建“飞地经济”,勾勒出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联合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画卷。
大龙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得到各级各部门的肯定:2014年7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公示了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名单,大龙开发区获得了当年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园区称号,格外引人瞩目。
“另辟蹊径”破题“发展桎梏”
2016年新年伊始,位于大龙开发区北部工业园飞龙大道旁矗立着一栋颇具特色的大楼——“创客楼”,走进大龙,记者看到工人师傅们正在安装开关、灯光等收尾工程,春节后将投入使用。届时,“创客楼”将汇聚国内、乃至国际的“有识之士”,在这里,创业者可以展示他们的思路、产品,投资者也可以寻找投资的项目,搭建双向交流的平台,营造”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氛围。
这是大龙经济开发区的又一创新之举,而该区的创新作为远远不仅如此。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基调、主战略和铜仁市委、市政府“四化同步、一业振兴”战略部署,推进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实践中,大龙经济开发区形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产城一体”模式始终坚持产城同规、促进产城一体。围绕“以产促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以产业带动城镇建设,以城镇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构建了从基础设施,到金融、保险、物流、商务,到住房、医疗、教育、休闲为一体的产业化、城镇化公共服务体系,倾力打造“产业聚集之城、绿色宜居之城、物流活跃之城、文化交融之城”。同时,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实现原地转型。在推进产城一体化过程中,将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摆在重要位置,制定出台开发区就业扶持、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安置等系列政策措施,引导支持农民转型升级为产业工人、城镇居民和发展三产服务业、运输业,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民转型致富,实现农民“失地不失业”。
“四位一体”开发模式即在“政府+公司+市场运作”的基础上,大龙经济开发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政府引导+公司主导+市场向导+企业运作”的“四位一体”开发发展模式,在融资建设和招商方式等方面实现了模式创新。一是通过“政府引导”成立平台公司;二是通过“公司主导”引进上市公司和政府、平台公司形成多元化综合开发主体,借助外力来开发园区;三是通过“市场向导”按照招商引资需求由合资公司做好土地一级开发和标准化厂房建设,同时参与招商,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企业不断入驻;四是按照“企业运作”来经营发展园区,实现后期管理和税收共享,从而实现了多方共赢。
飞地经济发展模式,与石阡县战略合作,共同建设“大龙石阡飞地经济产业园”,探索“飞地经济”。按照开发区规划功能分期、分批供地建设;以石阡为主、开发区协助的原则共同组建管理团队,管委会主任进入开发区党工委;石阡享受财税收益、经济指标,开发区享受产业集聚效应。截至目前,已签约项目21个,签约资金65.6亿元,落户企业13家,其中7家企业投产。
“工业上山”模式,大龙开发区大胆提出“破解难题促双保·工业发展飞上山”的创新用地方式,先后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了低丘缓坡等未利用土地整治试点申请,得到了省国土资源厅的积极支持。2011年以来,先后通过低丘缓坡等未利用土地整治,解决工业用地598.2公顷。
保障性住房进园区。为促进项目顺利落地,为园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有效解决企业员工住房难问题,大龙经济开发区于2012年探索推进保障性住房配套进园区、进企业模式,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龙指出。2012年以来,已重点为园区20余家企业配套保障性住房2934套,切实解决了企业员工的住房难问题。
“民生综合体”。在实施综合性城镇建设项目中,大龙经济开发区通过中小学和幼儿教育、居家养老、健康卫生服务和群众文娱项目一体推进,打造“民生综合体”。区内集中建有中小学、中心幼儿园、居家养老中心、日间照料中心、计生服务站、三甲卫生院,为城镇居民、园区外来人员提供“生有所优、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一条龙民生服务。原常务副省长、现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谌贻琴,省民政厅副厅长宋丽丽等省政府、省厅领导莅临考察时,对这一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
省际经济协作。大龙经济开发区积极利用地处湘黔交界的区位优势,积极探索省际经济协作,通过跨省合作共谋发展。2012年6月,与毗邻的湖南省怀化市新晃县签订了《关于建立武陵山大(龙)新(晃)经济协作示范园加强跨省合作的框架协议》,拉开了大龙经济开发区省际经济协作工作的序幕。目前,经济协作示范园范围内已签约湘黔合作重点项目14个。推进省际经济协作的探索,有效推动了跨省接边地区连片脱贫,提升了区域经济竞争能力,加快湘黔边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形成。
“蓝图在胸”争创“跨越发展”
通过近五年的努力,大龙经济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黔东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济增长极,成为黔东工业聚集区核心区。2014年荣获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园区、省级示范小城镇综合考评全省第一,成功跻身全省“十大样板示范产业园区”和“十大样板示范小城镇”。成功创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清洁生产试点示范园区。2014年更成功创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成为全省唯一列入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自2012年启动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工作以来,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有望2016年上半年实现升格,成为我省第3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成绩已经成为过去,未来还将继续努力。
为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十三五”期间,大龙经济开发区将保持坚定战略定力,按照“方向不变、速度不减”的方针,继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主基调、主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四化同步、一业振兴”战略部署,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把握发展新机遇、用好发展新经验,以打造黔东工业经济中心、建设生态文明工业新城为总目标,围绕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劳动密集型和现代物流5大主导产业,坚持“四化同步”,坚持“两业引领”,坚持“三化提升”,深入实施“抓四资促四业”,全面推进产城互动步伐、实现产城高度融合,奋力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聚集的“新三大攻坚战”,全面加快园区建设,实现大龙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建成黔东工业经济中心、生态文明工业新城和贵州东部重要经济增长极。一是按照“南城北产、东贸西绿”功能布局,加快园区内容建设。二是推动大龙—玉屏同城化发展,打造贵州东部高铁经济产业带。三是推进大龙镇“镇改市”工作,实现城镇发展转型升级。四是加强与湖南省怀化市区域合作,深化武陵山大(龙)新(晃)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实现相互促进、抱团发展。
到“十三五”期末,大龙经济开发区将建成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外向型经济更加凸显,在规模、功能和效益方面,大龙这块兴业热土,已蓄势待发,鼓足干劲,力争成为全省最具活力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随着沪昆高铁铜仁南站的建成通车,大龙形成了湘黔铁路、株六复线、沪昆高铁贯穿全境,沪昆高速、铜大高速、320国道、201省道交错纵横,铜仁凤凰机场、湖南芷江机场南北呼应的交通格局。图为沪昆高铁铜仁南站。
积极探索“飞地经济”,与石阡县共同建设“大龙石阡飞地经济产业园”。
大龙经济开发区在产业与产业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实现有机耦合、循环利用,最大程度降低排放。图为落户大龙经济开发区的贵州重力科技环保有限公司一角。
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一角
俯瞰港台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