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体育:“十三五”如何实现“撑杆跳”
——访贵州省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玉广
“十三五”期间,让体育为“多彩贵州”添彩、为黔中人民增色,面临着一根根高高的历史性横杆,需要在未来五年一一实现“撑杆跳”!这一次次新的一跃,谈何容易,难在哪里?并对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产生的影响如何?记者采访了贵州省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玉广。
1、如何实现从意识到理念的纵身一跃?
2015年9 月,调任贵州省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的张玉广惊喜交加:所喜者,亲身体味到了贵州体育过去取得的成绩与辉煌,看到了来自国家的、贵州的、社会的、人文的各种发展体育的良好“生态”;所惊者,贵州体育在快速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去实际面对与着力解决。
张玉广说,贵州体育发展的“气候”变好了。
回头看看,让我们共同触摸体育发展土壤的温度——
国发〔2012〕2号文件,对贵州省体育事业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国发〔2014〕46号文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成为国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体育地位和社会功能作用的提升,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并强调了个人梦、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将体育强国建设纳入到中国梦体系中,这为中国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为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将促进体育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
2015年11月22日,国务院指导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大力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促进体育市场繁荣有序,加速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体育服务体系。
“以上这些,彰显贵州体育发展进入了历史机遇期。”说到这里,张玉广一脸严肃:“但若绕开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不去主动积极解决,则会错失良机,一旦失去、机不再来。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不放。”
记者查看了《贵州省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十二五”发展回顾》,将张局长说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归结起来表现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还未实,竞技体育工作基础薄弱的现状未根本改变,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也不好
张局长说:“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有历史遗留的,也有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不断呈现的。不仅需要用改革和创新的办法着力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更艰巨的是,要久久为攻、使体育成为大众生活方式,又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打破常规、狠下功夫去解决体育事业与多元需求之间存在的物质和理念的差距。”
面对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体育局长作何打算,怎样实现“撑杆跳”呢?
张玉广笑笑:“未来五年,是‘四个全面’协调推进的非常重要时期,实施‘四个全面’建设战略,为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体育事业奠定坚实的公共服务发展基础;全面深化改革,要求体育职能部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实现体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体育人以增强民族健康为己任,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谋划体育事业新发展。”
虽未作具体回答,但记者从张局长的微笑中感到一种成竹在胸、举重若轻的愉悦。记者在张局长出示的相关材料中看到这样的叙述:
在贵州,促进体育与旅游、民族文化、大健康、扶贫开发融合发展,绘就贵州体育产业新格局,打造贵州山地民族特色优势体育产业集群,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体育新路。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贵州体育事业纵深发展提供全新发展空间,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手段,建设“体育云”,运用科技手段助推体育运动管理后发赶超。“互联网+体育”的新消费模式特征将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将书写贵州体育消费领域新篇章。
“生态文明”建设“联姻”体育,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山地户外运动赛事推广活动中,打出贵州生态体育旅游牌,铸造具有民生、民族、民俗与山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生态体育项目,助推贵州生态体育新腾飞。
2、如何实现从目标到落实的纵身一跃?
记者在贵州省体育“十三五”规划中,看到了未来五年贵州体育的总体目标——
群众体育: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28%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5平方米,实现乡镇、行政村公共体育设施100%全覆盖,新建社区体育设施100%全覆盖,促进我省群众体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竞技体育:继续实施“奥运争光”计划,持之以恒抓好拳击、体操、射击等传统优势项目,积极备战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实现新发展、新突破,力争完成2016年奥运会2-3人参加并取得金牌、2017年全运会取得3-4枚金牌、2018年亚运会4-5人参加并取得金牌的好成绩,增强我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能力;
体育产业:持续依托我省独特的资源禀赋,围绕我省转型发展“五大新兴产业”格局,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产业聚集区,重点建立一批富有特色的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示范基地,精心打造一系列拥有独特性、民族性的山地户外精品赛事,实现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450亿元,使体育产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最终实现我省建设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大省、强省的奋斗目标。
面对这些任务与目标,体育局长如何挂帅出征?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念好‘三子’经,即做实全民健身的‘里子’,撑起竞技体育的‘面子’,盛满体育产业的‘盆子’。” 张玉广说,“首先要确立总体思路。我们规划的总体思路是: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目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完善具有贵州特色、多元格局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以省运会和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为为抓手,以建设100个生态体育国家公园为契机,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促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共同发展;以山地户外运动和水上运动为突破口,以特色体育赛事为抓手,以建设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大省、强省为奋斗目标,大力培育发展体育市场,实施体育产业精品战略、品牌战略;将生态体育理论研究和山地户外运动实践有机结合,加大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国际国内体育文化的合作交流,促进体育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其次要树立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把发展方式转过来;坚持协调发展不动摇,把发展的短板补起来;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让自然生态美起来;坚持开放发展不动摇,让发展的局面活起来;坚持共享发展不动摇,让人民群众富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弯道取直、后发赶超,推进贵州体育事业的跨越发展。”
“最后,要大力落实行动规划,才能开创贵州体育事业新局面。”
张玉广说的行动计划,是贵州省体育局新近发布、已经广为传播的“实施七大体育行动计划”,即:体育管理改革行动计划;全民健身365行动计划;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奥运争光行动计划;以足球为重点的球类振兴行动计划;体教融合行动计划;体育产业培养行动计划。
3、如何实现从改革到现实的纵身一跃?
贵州境内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喀斯特地貌占全省总面积的61.9%,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有“山的王国”、“千瀑之省”、“漂流之省”、“千洞之省”的美誉。在世界目前已开发的15种主要自然旅游资源中,贵州占了10种,其数量、类型之多,在全国首屈一指。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为贵州发展山地户外运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抓好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打造贵州体育事业“海、陆、空”多赢新亮点,开创贵州山地运动全域发展新观念。
换句话说,贵州有得天独厚体育资源禀赋。那么,实施体育五年规划后,贵州将以何种面目展示于世人呢?
张玉广说:一是推进贵州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大省、强省的均等化发展,完成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二是以实现体育强国梦目标为契机,推进贵州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大省、强省的共同协调发展,完善多梯度高原运动训练示范基地;三是以“五大新兴产业”为契机,推进贵州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大省、强省的多业态融合发展,盘活贵州体育产业资源;四是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推进贵州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大省、强省的持续健康发展,探索出体育人才培育新途径,等。”
张玉广话锋一转,又说到:“完成这些,需要有具体的保障措施。必须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必须着重政策落地,完善政策体系政策措施,完善体育政策体系;必须增强舆论引导,营造体育氛围;必须加快设施扩增,提高场地保障;必须注重人才培养,提升智力支撑;必须加强督促检查,保障规划实施。”
从张玉广坚定的表情上,记者仿佛看到了“撑杆一跳”四个字的内涵,这与跳起来摘桃子有共同之处,也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体育需要借力使力,才能完成动作。于是,在记者的脑海里闪烁出: “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县(市、区)”、“(城乡)绿道(步道)联通工程” 、“生态型山地休闲示范体育活动中心”、“生态体育国家公园”、“中央体育休闲区(CSD)”等重大体育工程,如一幅幅壮丽画卷,在黔中大地徐徐铺展开来……
省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玉广(右一)、贵州省体育总会主席蔡国祥(左一)向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中)汇报工作时留影。
贵州省第九届运动会开幕式现场。
安顺紫云格凸河国际攀岩交流大会一景。
贵州省优秀中长跑运动员丁常琴曾获重庆国际马拉松全程赛冠军、亚运会万米亚军。图为丁常琴(右一)在十二届全国运动会5000米比赛中。
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贞丰三岔河露营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