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宣传干部如何践行“三严三实”刍议
□安太敏
古语云:郡县治,则天下安。以县乡村为代表的基层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前哨,是工作网络的末梢,是最能让群众感知文化建设成果的终端。基层宣传干部在践行“三严三实”的过程中,始终要明白“为了谁”,找准努力方向;把握“依靠谁”,获取力量源泉;常问“我是谁”,找准工作定位。如此,才能切实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贯彻落实好,促进基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明白“为了谁”,找准努力方向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无往而不胜的法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及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重任,是增强党在基层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支撑点。归根到底,群众工作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生命线。只有不断增强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本领,才能使我们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人民利益。作为基层宣传部门的一名工作者,首先要明白“为了谁”,夯实思想基础,全力践行工作职责,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落实到“一切为了人民”的伟大实践中。
一要大力推进党的理论“下基层”。要组织好既有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也有基层致富能人、科技达人组成的宣讲队伍,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浅出地向群众宣传讲解。要充分利用文化墙、文化长廊、高杆广告、LED显示屏、道德讲堂等载体和平台,灵活运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身边好人评选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广泛应用山歌、顺口溜、相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手段,不断增强宣传的感染力、吸引力。加强创新,注意总结,用最新的理论成果去分析和解答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帮助人民群众答疑释惑。
二是要紧密结合实际“搞宣传”。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成功之本。习近平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我们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强化百姓视角、直面问题、聚焦热点,坚持“三贴近”、深化“走转改”,准确掌握群众的利益和精神诉求,充分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愿所盼,找准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解决群众现实问题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把贯彻党的主张和反映群众心声统一起来,做好安民心、解民忧、增民利工作,成为党委政府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中,要多宣传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先进典型,从平凡人的生活中挖掘出动人故事、展现凡人善行义举,使先进典型更加可亲、可信、可学。要通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积德榜”展示、“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宣传等活动,用现代人敬老孝亲、爱岗奉献、友爱和谐的榜样和生活图景,充分展现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随时感知。
三是力促文化惠民“常态化”。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具体到织金的实际,就是要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扶持服务力度,加强对农村余业文艺队的建设和指导,认真组织开展文化“三下乡”和以广场舞为代表的全民健身运动等公益性文化活动,让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发展带来的实惠。要建立完善的文艺精品奖励扶持机制,引导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优秀作品,不断推出在县内外有感召力的原创精品和有影响力的文化爱好者和从业人员。要努力打造一台地方民族原生态歌舞精品,提升具有织金特色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要以打造“洞天福地·大美织金”文化名片为重点,以开展“文化旅游建设年”系列活动为载体,加快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旅游精品战略,充分发挥织金名城、名人、名胜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把自身文化旅游品牌做响、做亮、做优。要建好、管好、用好农家书屋和乡村少年宫,充分发挥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利用织金的交通优势,开展全方位的对外文化交流、文化宣传、文化贸易,把织金打造成为贵州旅游文化融合的一扇窗口、一个亮点。
掌握“依靠谁”,获取力量源泉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只有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要尊重群众创新“挖源头”。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者,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深入基层,做好调查,充分了解掌握群众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意见建议。要把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从中汲取营养,开掘智慧,不断开阔视野,大力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水平和效能。要从完善政策、拓展渠道、丰富载体着手,最大限度地激起群众的创造热情,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到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中,使群众成为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主力军。要加强农村理论宣讲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群众宣讲员,推进理论宣传教育通俗化大众化。要将镜头和话筒对准基层、对准百姓,充分利用好群众广场文化活动、农村文艺队等载体,让群众自己演、演自己,促进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的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二是要吸收群众经验“接地气”。群众处在实践第一线,对各种事物的了解更细致透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树立“高手在民间”的理念,杜绝“闭门造车”,自觉地把自我创新与吸收群众经验结合起来,注意从群众中获取第一手资料,从老百姓朴素的话语中提炼闪光的思想,从民间鲜活的艺术中吸纳创作元素,从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探索寻求打开工作思路的金点子,开阔视野,完善思路,找准办法,提出更有说服力的理论、采写出更感人的新闻、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接地气、有灵气、树正气,真正发挥鼓舞人、引导人、塑造人的作用。
三是要坚持群众满意“高标准”。工作做得好不好不能关起门自我评价,应当由群众来评判。不管是思想工作,还是宣传工作,不管是意识形态工作,还是文化发展工作,都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拥戴不拥戴、同意不同意、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衡量的标准。要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达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目的。做到群众同意什么就倡导鼓励什么,群众期盼什么就践行做好什么,群众反对什么就抑制纠正什么,增加和尊重群众的话语权、批评权,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体现群众意愿。只有在思想上引导、精神上满足、生活上关心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推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和精神文化产品。
事实证明,思想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为群众所掌握,才能成为改造社会的力量;新闻舆论只有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才能产生广泛的影响;文艺创作只有把人民群众作为表现主体,从平凡生活中汲取养分,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道德建设只有符合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才能增强针对性和感召力。同样,宣传思想工作只有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地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才能保持勃勃生机,推动事业的不断发展。
常问“我是谁”,找准工作定位
我们要把《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中列举的一些不严不实的具体表现,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一一地反复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摆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做“为民务实清廉”的宣传干部。作为一名宣传战线上的工作者,要真正做好基层宣传工作,关键是要把讲好故事作为一项基本功来锤炼,着力解决“讲什么”、“怎么讲”、“谁来讲”的问题。在“讲什么”上,要充分发挥身在基层接地气的优势,以小见大,通过身边的“小故事”彰显大道理。在“怎么讲”上,要深化“走转改”,倡导“短实新”,努力创新方式,做到生动鲜活,说真话、讲实话、讲老百姓喜欢听的话。在“谁来讲”上,要清楚在全媒体时代,既要坚持利用传统媒体,又要创新使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做到各取所需,多方发力,最大限度地壮大正能量,营造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总之,面向基层,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方位;服务群众,是宣传思想工作的目的;扩大覆盖面,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途径;提高影响力,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关键。宣传工作是一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工作。广大基层宣传干部只有经常对照“三严三实”这面镜子和标尺,经常照、天天量,扪心自问修身用权律己严不严?谋事创业做人实不实?有没有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有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唯自觉如此,才能践行“三严三实”,切实营造好干实事、求实效的舆论氛围,成为党委放心、人民满意、群众欢迎的基层宣传工作者。
(作者系织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