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政府给力、民企发力,共推民营经济大发展
跳出“一煤独秀” 舞活民营大旗
□陆义邦
“去年春节,乡政府邀请我参加返乡农民工创业座谈会,通过座谈感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对建设家乡的期盼和诚意。我们拟投资1.5亿元建城镇综合体,带动当地150人就业。”在织金县纳雍乡鼠场村城镇综合体建设项目现场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近年来,作为市场经济最敏感的神经和最活跃的主体,织金县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15年以来,全县登记各类企业1010户,注册资本(金)57.24亿元,其中私营企业950户,注册资本(金)464249.8万元;个体工商户5886户,资金49917.16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248户,成员出资额82339.93万元;采取“三证合一”方式办理企业296户,“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方式办理企业208户,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575户,万人拥有企业(含农民专业合作社)86户,均已提前超额完成小康指标。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的说服力是显而易见的,数字背后的成绩无不彰显着织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喜人成绩,更是织金县“老板员工齐返乡、齐心协力奔小康”的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侧影。
搭建平台,促民企集聚发展
“织金县属资源大县,过去我们的财政税收主要来源于煤炭产业。近年来,受煤炭市场疲软的影响,我们在今年年初就要求各乡镇(街道)组织召开返乡创业工作座谈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最大限度地汇聚加快改革发展、促进富民强县的强大力量。2015年全县项目观摩会涉及的46个新项目,超过70%是通过年初返乡农民工座谈会号召返乡领办和创办。”对于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织金县委书记崔英魁如是说。
工作中,织金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放在重要工作来强力推进,积极优化投资服务环境,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打造民营企业创业、创新的热土,全县上下形成了“政府推动、政策驱动、部门联动、环境促动、典型带动、主体主动”的民营创业热潮。
打造集聚民企发展的洼地,一直是织金积极推动的工作。几年来,本着创新、绿色、环保的发展目标创建了织金县产业园区,并着力把园区建设作为新型工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的主阵地,更加注重抓投入、上项目,积极引进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
目前,园区已签约百亿元以上项目3家,10亿元以上项目11家,亿元以上项目6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家。建成园区面积15平方公里,标准化厂房7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35家。
立足特色,助经济全面开花
希望在民间、活力在民营、发展在民力、稳定靠民富。在民营经济发展进程中,织金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煤炭之外下功夫,推动工业、城镇集群、农业产业、文旅融合等产业规模发展,全力做足非煤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
在工产业方面。织金经济开发区电厂一期项目年内可实现并网发电,二期2×660MW项目省发改委已同意纳入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中石化60万吨/年聚烯烃项目获准开展前期工作,精细磷化工项目80万吨取样工程进入采场取样阶段;织金产业园区今年新增入园项目6个,实现工业总产值17.01亿元;引资建成少普乡返乡农民工创业园、鸡场乡新天马炉头铸造厂、官寨乡显宏家具物流园等一批大型劳动密集型项目,引资金额累计超10亿元,可解决就业1000余人,“百千万”工程列入企业(项目)93个。
在城镇建设方面。围绕黔中经济区城镇产业协作区定位,以建设毕节东部门户城市为目标,着力打造集旅游养生、物流商贸等功能于一体新型城镇集群。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房开企业38家,房开在建项目30个;启动2个省级、10个县级特色小城镇建设;规划创建155个“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投入资金2亿余元,建成贵州民居1187户。
在农业产业方面。坚持“一亩菜十亩粮、一亩花十亩菜”的农业结构调整理念,充分利用地域、气候、水利等有利条件,着力培育蔬菜、竹荪、花卉、茶叶、烤烟、畜牧等农业产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六大农业板块经济”,先后建成西南联合竹荪产业园、桂果九丰高效农业示范园、桂果雅闲生态农业观光园和桂果莱芜黑猪生态养殖基地等规模生态畜牧业养殖场200余个;建成高山生态茶叶种植示范基地10个,种植精品水果5万亩,核桃30万亩;建成农业产业示范基地355个,农业产业示范园区43个,涉农企业771家,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154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5个;全县涉农企业77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27个,通过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的农产品60余个。2015年新增农业龙头企业8家、农业基地60个、农业专业合社88个;流转土地1288宗,总面积2.8万亩。
在文旅融合方面。借助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品牌效应,积极打造织金旅游文化聚集区,逐步形成织金洞景区、支嘎阿鲁湖景区、织金古城、织金瀑布、织金关景区为一体的旅游格局。并通过名人、名洞、名城塑造,挖掘“宝桢文化”、“溶洞”文化、“财神”文化、青陶文化、苗族蜡染等少数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内涵,做响“洞天福地.大美织金”形象品牌,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截至目前,全县旅游接待酒店发展到352家,创办农家乐55家,开发旅游商品30多个品种,开办特色旅游商品专卖店29家,带动旅游从业人员近5000人,今年1-11月共接待旅游总人数606.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3.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45%和32.7%,实现双提升。
突出重点,优化发展环境
在推进民营项目建设、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实施办法》、《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创业的意见》、《织金县加快工业企业发展扶持办法》、《关于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项目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破解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用地难、审批难和办事难,大力扶持县域民营企业快速发展。
工作中,具体实施了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放宽了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条件,各职能部门积极为民营企业发展开绿灯;简化了办事程序和审批手续,对投资项目从提报、审批、规划设计到开工建设实行“一条龙”和“一站式”服务;盯住县域在外务工技能人才、经济实体户反哺家乡发展情怀,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回乡领办创办企业,参与家乡建设。
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低到高,织金民营经济快速崛起,逐步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分工合理、集群发展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格局,而且在经济总量、社会贡献、发展层次、竞争能力、服务水平上都有了明显提升。
政府给力、发展借力、民企发力,织金县不断发展壮大的民营经济正展示出空前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推动织金转型发展的强劲之旅。